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6744

查看

17

回复
12
返回列表
楼主: 舒存

13#
发表于 2007-1-30 10:00:26 | 只看该作者

表现与再现:录音的主观追求

原声乐器的音乐录音与电声录音是不同的,他们属于不同的概念。我的偏见,电声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保真录音。以电声的架子鼓为例,舞台上他的声音是通过调音台扩大出来的;在录音棚是被隔离在另一个小空间拾音,有的需要做上下二个点来记录的。

古典音乐的录音则不然,他们的声音是依靠音乐家人为控制实现的,录音只是记录人为控制声音的这个过程。有些录音尽管为了求得更好的效果放弃现场而选择录音室完成,但通过调整同一空间里各声部的位置达到声音的最佳效果,依然不能通过分割不同空间、甚至控制调音台去控制声音变化的。

电声设备记录声音的特点是诚实的,但是死板的;人耳听音的特点却是综合的,人性化的。例如录音如何记录场所的声学特性就是个难题。为了使录音接近人性化,根据需要借助设备做适当的“矫正”,为录音人员必须的手段,既有前期拾音,也有后期处理。

如何才是接近人性化呢?这就涉及到一个标准和规范的问题,但录音偏偏很难做到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有的录音师接受德国人的一种观点,无论手法如何变化,声音怎么处理,录音工程师首先考虑的是声音是否“合理”,主观追求的是声音的再现。由于大家对“合理”的认识不同,更因为再现的办法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音乐录音是努力去接近现场、接近真声,并不是简单的去做声音调整。从以往前人录音的现实经验来看,人工成分越多的音乐录音,声音越假,离现场离真声越远。因此有的录音人告戒后人,尽可能少做调整。这个过程有点像临摹,写的不好的字,越描越黑、越难看了。

现在普遍是少话筒的收拾音,其中古典音乐的录音,大多是一次合成的。《音响季刊》152期还有长文章,具体分析到DG一个时期里用多话筒做的一些录音,声音效果不佳。今天我们都知道,EMI出的切利比达奇的那些现场录音,从声音上来说,彻底压倒了DG精心为卡拉扬做的那些录音。

有的朋友认为录音与监制是分工合作关系。音响论坛192期介绍过“蓝音”录音师的故事,大多数人认为是这个录音师建立了“蓝音”的声音,但录音师把功劳归于监制人。“他说,莱旺所追求的是真实的临场感,以及置身爵士俱乐部现场的气氛。一开始录音都不能让莱旺满意。经过多次沟通与修正之后,才达到赖旺的理想标准----人人称颂的“蓝音之声”才得以确立。”(详见303页)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07-1-31 10:20:59 | 只看该作者

表现与再现:“实况录音”还是“录制实况”

很多人认为,音响要还原唱片里的信息。问题是我们在重播时怎么知道唱片里记录了那些信息?如不同的琴声,从音响系统中辨析,比现场要困难多了。特别是小提琴录音,失真很大的,像不同年代的斯特拉迪瓦里琴有什么区别,他们和吉苏琴的区别,瓜乃里与吉苏琴的区别,很难从录音中听出来。

很显然,要辨析各种原声乐器他们的不同声音,一种办法是到录音室,用返送监听系统认真听听录音。所谓返送监听,就是音响工程师把确定的音响送还给音乐演奏家鉴别的声音,这种声音是比较接近我们希望通过音响系统欣赏时所追求的声音。这么做确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首先要保证录音的完美性与高保真度。

另一个简单又有效果的办法,是好好去现场听一听真实的琴声。要想知道贝森多夫琴声,除了到现场听,还要对比听听真实的斯坦威琴声,这样就能知道“高音的金属弦声”非常突显是什么意思。同样,要想知道各种小提琴的声音,仔细听听现场,对比对比,自己做结论并不困难。

鉴别不同录音,鉴别不同风格,鉴别表现与再现,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对现场真声的聆听,这样才能把握录音究竟是“实况录音”还是“录制实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场是聆听必须经历的第一道关,也是鉴别音乐音响重播好坏必须经历的一道关口。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07-2-8 09:01:24 | 只看该作者

录音与现场

所有录音师都不能否认,自己的建声与现场聆听有密切的关系,因为现场是他拾音的唯一依据。从古典音乐的录音来说,唯一的声音标准只能来自现场,并不是来自会发声的原声乐器本身。这里说的标准,与现场的建声条件和演奏者的个人差异不是同一概念。

涉及音乐和音响的强人中,并不是没有人可以记忆住现场丰富的音响和转瞬即逝的声音,而是熟悉现场声音的人,或擅长聆听的人,他们可以记忆住。这种记忆不是对每个人都公平的,很多人留下的只是片断印象,尤其对现场不熟悉的人,留下的可能只是模糊的痕迹。到现在还没发现不听现场的人,可以搞清楚现场与录音的关系的。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07-2-8 09:03:40 | 只看该作者

录音与现场二

古典音乐为什么那么强调现场?因为它所使用的原声乐器的最优美的发声都离不开一个特定的场所,它所演绎的音乐有的就是为这样场所而创作的,这个场所就是现场。这里的音乐,这里的声音是最完美的,录音无法不选择它。

录音和现场的微妙关系,毛病不是出在现场,而是出于录音。因为录音离不开现场,因为录音无法还原现场的声音。现场录音为的是录音的需要,不是现场的需要。因为这种差异的客观存在,所以我们不是以录音去听现场,只能依据现场来听录音作参照,找感觉做判断。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07-2-8 09:04:40 | 只看该作者

录音与现场三

录音师无法确保他知道自己的录音收了所有的信息,但他通过各种监听,知道自己追求的、知道自己保留的那些声音记录的情况。现实中会出现意外的情况,我们的系统还原唱片信息时候,有时还可以听到录音师没有注意到的声音,甚至是录音师避免收录的信息,如录音师并不喜欢听出他摆放的麦克风位置。

从这个角度不难理解所谓音响追求的各种说法。音响与其说是还原唱片里的信息,不如说是还原个人自己需要的声音:个人对现场声音的认识和理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响是没有统一标准的,但对于古典音乐的欣赏者来说,他的客观标准是再明确不过的了。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07-2-8 09:09:12 | 只看该作者

录音与现场四

很多发烧友以为现场好就是气氛好,其实是个大误区。现场好是现场的声音很美,这种美是目前录音技术无法再现也无法替代的。傅聪说听录音不能证明什么,一定要听现场。如果仅仅听录音的话,傅聪与刘诗昆殷承宗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很多人还觉得傅聪不如他们爽;但听现场,他们水平却是天地之别。即使再不懂钢琴的朋友,立刻会从傅聪现场独特的琴声中感受到钢琴的靓声。如果录音真的超过了现场,大家都听录音就可以了。原声乐器的声音,难以用电声技术复制。

由于无法复制出现场那么美妙的声音,录音师只能依据自己对现场声音的认识和理解,尽可能再现现场的声音,对无法再现的则采取技术补偿。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坚持再现,有人推崇表现,不同的音响美学观,形成了不同的音响流派。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录音的多样化和音响的个性化。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2-1 03:01, Processed in 0.024868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