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03430

查看

1018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石南根

13#
发表于 2013-6-19 22:11:41 | 只看该作者
我倒!好在是用iPad看帖,幸福就是可以听到音乐^_^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3-6-20 05:3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牛仔 的帖子


       是的。老霍有好几张在carnegie演出的现场录音。这次是1953年2月25日,纪念他在美国首演25周年。他首演是1928年1月12日,也是在卡耐基。我不知道是否有录音。       我那些黑胶中还有一张,是1968年电视转播他在卡耐基举行音乐会的录音。但我没有著名的1965年重回舞台的双张碟。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3-6-20 05:32:36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我的图片发倒了
因为我从电脑上看都是正的,但手机上看有的是反的。真不好意思。这方面操作不太灵光。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3-6-20 07:43:35 | 只看该作者
      搜集黑胶古典音乐碟,当然要以1958-1964年Decca SXL, Columbia SAX, EMI ASD, RCA Living Stereo, Mercury Living Presence等名系碟片为优选,因其录音、制版及音乐演奏均为上等精品。但不能忽略小厂录音,除了著名的Chesky, RR等小厂发烧片,HUNGAROTON、SUPRAPHON等东欧厂60和70年代唱片质量也很优秀。这张莫扎特四重奏由1973年成立于布达佩斯的Eder Quartet担纲,演奏十分稳健,HUNGAROTON录音也很清爽,堂音稍欠些,听得出麦克风放置得有点近。
      东欧由于历史原因,发展得没有西欧完善,去东欧国家看看,人们的精神状态也与西欧不大相同,开放、轻松、乐观的劲头似乎没有西欧人那么足。但东欧有过辉煌的历史,布拉格也曾做过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那股子气势还能从遗留的建筑上窥得一斑。从古典音乐上讲,东欧出过许多伟大的作曲家、演奏家,只不过有些名家的演艺生涯逐渐转到西欧和美国去了。其实从经度上看,维也纳是在布拉格东边的,所以所谓东、西欧更多是个政治概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HAC

17#
发表于 2013-6-20 09:29:40 | 只看该作者
从无忌过来看到的还是这几张,楼主上点新货。。。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3-6-20 11:22:18 | 只看该作者
石南根  发表于 半小时前

我个人爱好太多了,很难做到“过度”的。现在开始慢慢做减法。网球不打了,相机也放下了,所以用手机照的烂照片。音乐是不能抛弃的选项。
-------------------------------------------------------------------------------------------------------------
石兄您好,我不是说您。我自己有点感慨而已。兄台请随意发挥,谢谢您的好帖。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3-6-20 12:22: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是的。老霍有好几张在carnegie演出的现场录音。这次是1953年2月25日,纪念他在美国首演2 ...
石南根 发表于 2013-6-20 05:30

说的应该是第二张相片右上角哪张吧?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3-6-20 13:00: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3-6-20 13:08 编辑

回复 牛仔 的帖子

牛兄好仔细啊!是那张。
    说实话,我不大推荐老霍的舒柏特D960,我认为演奏这个作品感悟比技巧更重要。19世纪初期的钢琴作品,指法怎么也不如下半叶的复杂和艰深,也没有太多需要炫技的段落。贝多芬中期的一些奏鸣曲从速度和力度上都比这首要求高。但D960是首隽永深邃的天鹅之歌。
    看介绍说,舒柏特当时可能意识到死亡的临近,在乐曲中处处流露着不安和焦虑。就我所听到的而言,不论从大气氛看,还是从小细节抓,曲子里的确充满了矛盾和不测。比如说,第一乐章第一乐句后那黑暗诡异的低音TRILL,是不符合一般奏鸣曲固定程式的,但那是死神的鬼影,在低处缓缓游荡潜行,此处成了神来之笔。第四乐章欢快前行的乐句会突然被一个反复出现的重音打断,那是向来世行进的钟声,飘浮在明媚的半空里,如同晴日里风吹到眼前的一片纸钱,令人惊奇又惶惑,与第一乐章的低音TRILL构成对仗,但都预示着非常事件和生命转折的到来。如果不是一定要把它与死亡联系到一起,这种不安和惶恐可以指向任何生活中的冥冥未知,听者就会在各自生存环境中、各种心理状态下产生共鸣。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我不认为这是一首灰暗的作品。从旋律、和声、结构等大处讲,这首奏鸣曲归根结底是一首阳光之作。青春和生命的气息充溢、蔓延而不可抑制。舒柏特的俗世生活,用现代人眼光看,可能有些糜烂。以致他被推测死于梅毒的并发症。但我相信,如果我们时光穿梭,来到舒柏特的面前,他写这首曲子的时候一定是硬朗的、欢快的、调皮的,有如他一贯在朋友圈中的状态。也许在那个宗教仍然强有力地控制人们思想意识的时代,死亡没那么可怕,舒柏特认为他写了那么多优美的音乐,一定会上天堂的。
    似乎这样一首曲子,演奏起来是应该多些内敛和苍拙的。我只在现场听过傅聪,虽然老人家技术不再完美,但情绪和味道十分到位,再联想到他的身世,令人唏嘘不已。内田光子的演出我去了,但她因病辞演,替身更换了曲目。至于录音,我印象深刻的是HASKIL,一个病恹恹的老太太,弹得却异常决绝。RICHTER是受到推崇的,但是否速度变化太过夸张了点?午休快结束了,容我稍后再议。
   

点评

HAC
好议!  发表于 2013-6-20 16:58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3-6-20 22:42: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3-6-20 23:29 编辑

      回家快十点了。查找自己收集的唱片,翻出舒柏特第21钢琴奏鸣曲D960的不同版本,计有Arrau, Brendel, Curzon, Demus, Haskil, Horowitz, Kempff, Richter, Serkin等。以前没有集中听过,听每一张之间隔着几天、几星期甚至几个月,所以很难一时完全说清它们的不同。但印象较深的是,Richter色彩极为幽暗,第一乐章墓穴感尤为强烈;Arrau保持着他瓮声瓮气的声音,踏板踩得实,有些乐句粘得化不开,整体上是他一贯的沉稳厚重;Brendel和Curzon相对而言要轻巧许多,Brendel略工整些,琴声清澈,Curzon更流畅一些。我不认为哪一版是“最好的”,最好的演绎既是诸多名家各自表达的综合,也是他们分别欠缺的或不得不遗留的空白。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曾对温家宝总理说,她最喜欢舒柏特。想来舒柏特的浪漫主义抒发依然圈限在古典主义的结构内,狂放和张扬程度必然不及后来的舒曼和李斯特,但好处是乐曲程式仍旧严谨、清晰,聆听者比较容易追踪主题和变奏的线索。这样的曲子大概更适合理性占上风、思维较缜密的人欣赏吧。赖斯在政治上追随小布什的理想,多少有些不切实际的虚妄,但行为处事还是得遵守美国体制的规矩,要耐心地迈过各种官僚和党争的门槛,这种纠结大概类似舒柏特在感官享乐和心灵超越之间的徘徊。所以,是不是这首曲子的演奏家也以这个类型的更能出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3-6-21 11:00:43 | 只看该作者
在音乐中虚度一生,这个标题很好的。
人的一生是寻找精神家园的一生,精神家园也就是形而上的“故乡”。
一个人的精神应该有所寄托。
大家喜欢音乐,是很难得的,应该珍惜,应该感谢缪斯女神的眷顾。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13-6-21 14:3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S兄,所言极是。个人体会,听音乐初看是件怡情悦性的雅事,但时间长了,成了习惯,听音乐就变成生活中的一件常事,就会如同吃饭、睡觉、行路、着衣等其他常事一样,不总是轻松愉快的,有恼人的瞬间和不睦的时刻,有时候还令人颇为烦恼。
      古典音乐,或说西方经典音乐,沉积下来的这些经典作品,都是经得起咀嚼的精神佳肴,当然有些是雅俗共赏的,有些是需要历练方能欣赏的。总体上,聆听古典音乐是acquired taste,好像是请中国人喝羊奶,虽然营养价值比牛奶高,但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熟悉和适应。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13-6-21 14:48:02 | 只看该作者
个人体会,听音乐初看是件怡情悦性的雅事,但时间长了,成了习惯,听音乐就 ...
石南根 发表于 2013-6-21 14:39
兄台说得很实在也很深刻的,
看得出您对音乐很有感悟的,也是老资格乐迷了。
很感谢您为我们带来的分享和听乐感受。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17 01:10, Processed in 0.029745 second(s), 17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