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5653

查看

35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13#
发表于 2015-5-5 11:40:56 | 只看该作者
多拉蒂录音非常多,他的特点很鲜明,其中舞曲的演绎都很精彩,交响曲则千篇一律,缺乏音乐语言的阐述和逻辑,所以他的前者可以见到就收,后者有几张代表就行了。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5-5-5 16:33:48 | 只看该作者
708300 发表于 2015-5-5 11:40
多拉蒂录音非常多,他的特点很鲜明,其中舞曲的演绎都很精彩,交响曲则千篇一律,缺乏音乐语言的阐述和逻辑 ...

兄台说得到位,确实是这样。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5-5-5 22:55:23 | 只看该作者
708300 发表于 2015-5-5 11:40
多拉蒂录音非常多,他的特点很鲜明,其中舞曲的演绎都很精彩,交响曲则千篇一律,缺乏音乐语言的阐述和逻辑 ...

这话说的...... 多拉蒂一生录音确实不少大约600多种,除了卡拉扬和斯托科夫斯基大概就属他了。他在水星和DECCA留下的交响曲、交响诗、协奏录音无不个性鲜明,手法干净利落,风格质朴有人情味儿,印象里除了带明尼苏达的普罗柯飞耶夫第五差强人意外,罕有败笔。其中,德沃夏克、贝5、柴56、肖5等只要他演录了的都是久经历史考验的名演,丝毫不逊于库贝里克、卡拉扬等人,更别说那套震古朔今的海顿交响全集了。所谓“千篇一律,缺乏音乐语言的阐述和逻辑 ”云云从何谈起呀?!

事实上,芭蕾、舞曲方面的杰出成就只不过是这位Busch的高徒因纳粹排犹,逃亡巴黎期间“无心插柳柳成荫”取得的。蒙特卡罗洛俄罗斯芭蕾舞团当年着实孕育了一代芭蕾指挥圣手,多拉蒂之后又造就了菲斯图拉利和库尔茨这样伟大的继任者。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5-5-5 23:19:20 | 只看该作者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5-4-17 19:46
RCA/Decca有一个1956年的立体声《飞翔的荷兰人》全剧录音,非常棒!

多拉蒂1924年就是布达佩斯皇家歌剧院的指挥,28年成为F. Busch 在德累斯顿歌剧院的副手。41年刚到美国时的职位就是纽约歌剧院总监。说起来当年可比卡拉扬资历深、底子横。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5-5-7 13:53:14 | 只看该作者
回15楼的话:
多拉蒂的唱片俺不算少,其中的水星老柴交响曲听下来,5-6不如姆拉文斯基的;4不如比彻姆的,1-3不如卡拉扬的,海顿交响曲与戴维斯相比缺少些色彩上的渐变和录音上的柔润感,倒是他的歌剧十分精彩,比如飞利浦的现场版《漂泊的荷兰人》。。。想到的就这些吧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5-5-7 23:41:58 | 只看该作者
多来第,就是水星的招牌啊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5-5-8 05:58:38 | 只看该作者
708300 发表于 2015-5-7 13:53
回15楼的话:
多拉蒂的唱片俺不算少,其中的水星老柴交响曲听下来,5-6不如姆拉文斯基的;4不如比彻姆的, ...

您的这些举例对比,顶多说明指挥家各自演绎风格和诠释理念的不同而已,并不支持您早先的论点。否则,按您这意思除了您说的这几个极具个人特色的版本外,相同曲目的其它众多演绎难道都毫无艺术价值吗?

多拉蒂的老柴,即不同于穆拉文斯基那苏维埃式的歇斯底里,也不同于毕勤式的白热化表达,而是更接近蒙都那种宽广朴素的手法。事实上,老柴那年代的俄罗斯文化上受法国和德奥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音乐和文学领域顶层的知识分子,老柴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那么,也许十九世纪的优雅与克制方式可以更含蓄更诗意地表达出某种力度与深切,而不需要特别夸张的当代手法。

他的海顿明显采取一种更接近文献性的诠释理念,总体风格明快活泼而又不失庄严振奋,慢乐章的诗意永远都以很朴实的面貌出现,这与塞尔或莱纳的海顿非常接近;卡拉扬那种厚重霸道或戴维斯的那种辉煌浪漫的诠释手法可能更现代、更醒目,但未必是正确演绎海顿的唯一方式。

总体而言,多拉蒂是活跃于上一个世纪中后叶却不受福特、毕勤影响的很少的几个指挥家之一,类似如蒙都、老克、莱纳、塞尔这几位(瓦尔特与斯托科夫斯基另当别论)。他们更遵循尼基什和托斯卡尼尼那种更为传统、较克制的十九世纪风格手法。尤其表现在交响曲、协奏曲的演绎上。有趣的是,这几位其实都是无以复加的张力大师,当他们指挥那些真正的戏剧性作品时。就俺个人而言,越深入爱乐越认同他们当初的理念。至少我们应格外珍视他们,而不是妄言鄙夷。以上。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5-5-8 09:02:39 | 只看该作者
就交响乐作品的诠释传统和演绎脉络而言,在20世纪以前就已经是“战国时代”了,东欧、德奥、西欧、海洋半岛等不同的地域各自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文化氛围来诠释已经是经典的作品了,由于此前的音乐会缺乏必要的传播技术手段,影响多是局部地区和局部范围的,这种区域性的演出就造成了在不同地区的乐团会有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解释和演绎,也就是20世纪众多指挥各领风骚的“战国时代”。这种不同不应以一种风格来领导潮流,而是“百花齐放”这正是20世纪群星灿烂的背景,所以多拉蒂也只是其中一颗,至于喜欢谁?追捧谁?反感谁?就见仁见智吧!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5-5-8 21:29:39 | 只看该作者
708300 发表于 2015-5-8 09:02
就交响乐作品的诠释传统和演绎脉络而言,在20世纪以前就已经是“战国时代”了,东欧、德奥、西欧、海洋半岛 ...

不好意思,俺不得不指出,您所谓的“20世纪之前的战国时代”压根儿就不存在,恐怕完全是您自行脑补臆想出来的,历史事实恰恰相反。别说20世纪之前了,直到二战前,欧美指挥界都是德奥传统一统天下的局面,法系的影响力都极其有限。

这一时期的世界古典乐团领域被确切的描述为“尼基什一人的天下”毫不夸张,不信咱可以掰着手指头挨个捋。马勒以降的所有人几乎都是尼基什的信徒;彪洛那套“个人意志凌驾作品”的理念在福特崛起之前可以说毫无市场,连他自己的助手魏恩加特纳都是他最激烈的反对者;伯辽兹较激进的指挥法改革只在法国国内和英国有些许影响力,在毕勤横空出世前还远构不成什么竞争势力;美俄的乐团在当时还处于效仿阶段,大多数乐团不是尚未建立就是刚开始上路而已,即便后来的波士顿、费城、克里夫兰其开创局面的那几位大神也无一例外是尼基什思想体系下的徒子徒孙。唯一值得一提的纽约也无疑是公认与尼基什一脉的托翁的天下,俄国人的宠儿库赛维茨基根本就是尼基什最虔诚的嫡传弟子;当时英国最好的乐团LSO则在尼基什本人制下,他在那里又收了个新徒弟叫鲍尔特。事实求是说,在毕勤、伯恩斯坦、穆大爷成腕儿之前,英美俄三地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自己本地的交响乐演绎风格传统。

而所谓的“东欧”当时根本就没那概念,捷克和匈牙利完全属于德奥传统体系内部。巴尔干地区哪有什么像样的管弦乐团?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还是希腊?

还有哪里咱没提到?撒平宁半岛,托斯卡尼尼、萨巴塔无一不是尼基什的信徒,而塞拉芬只是个歌剧专业户。伊比利亚半岛到现在也没啥叫得响的管弦乐团,那儿出的古典音乐天才自古都是送到巴黎训练出来的。

所谓“战国时代”大约是二战后才开始初露端倪,并随着政治经济竞争的大背景逐渐形成的。与所谓地域民族特性其实并没什么直接的渊源关系。根儿上讲,欧美管弦乐团基本就尼基什一个近现代祖师爷。某些法国人除外,路易十四以后他们丫在什么事儿上都是例外。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5-5-8 23:42:39 | 只看该作者
bodyheat 发表于 2015-5-8 21:29
不好意思,俺不得不指出,您所谓的“20世纪之前的战国时代”压根儿就不存在,恐怕完全是您自行脑补臆想出 ...

您自己去听听尼基什的贝五录音,再来评论魏恩加特纳、托斯卡尼尼是不是尼基什的信徒吧。说话负责任一点,别光图嘴上痛快行不行?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15-5-9 01:25:51 | 只看该作者
Rozinante 发表于 2015-5-8 23:42
您自己去听听尼基什的贝五录音,再来评论魏恩加特纳、托斯卡尼尼是不是尼基什的信徒吧。说话负责任一点, ...

欢迎瘦马兄加入讨论。

首先,俺可没说魏恩是尼基什的信徒,只是说他反对彪洛那一套而已。

托斯卡尼尼嘴上指责别人不客观反应总谱,但每当你对照总谱聆听时,不难发现他添油加醋夹带私货的举动根本不比任何人少,一切的即兴发挥不过是被巧妙地掩藏在相对更紧凑一致的节奏把控下而已。尼基什的即兴相对随性散漫些,况且他录那个贝5时出于当时录音技术还原实在太差强人意,不得不对原配器做了些临时改编以增强播放效果,不足为凭。总体而言相对后来的福特,上述二者殊途同归而已终究还是比较克制的,特别是在速度力度变化幅度上,而且在那些纯结构性的段落中也不怎么耍宝。

魏恩正经是最保守的一个人,原谱中没标注的表情基本不加。赶上贝多芬是最不爱在原谱上标注渐强渐弱这类指示的家伙,很多研究者认为那是贝多芬故意给同行设置的障碍(以贝大人的尿性这种事儿他绝对干得出来),这使得魏恩这号老学究摆弄起来真的很吃亏。

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上述三人在指挥形态上却很相似,舞台手式简洁明确有力,幅度通常不大,即不怪异笨拙,也不张牙舞爪。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15-5-9 01:49:21 | 只看该作者
很久不怎么混坛子,这两天左右闲来无事跑上来难免有点儿话痨,还望各位仁兄见凉~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5-4-19 23:04, Processed in 0.023486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