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3699

查看

26

回复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影响线材的因素主要只有三点

1#
发表于 2017-9-26 09:42:53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相位传真 于 2017-9-26 09:46 编辑

导体,绝缘材料,线材结构三者任何一方面做不好,都不可能做出好线材。也就是说强调任何一方面忽略其它因素也不可能做出好声音。

多数外行或者是卖材料的商家,一味强调材料纯度或者单晶材料,如果这样能做出好线材,那么发烧行业的知名线材厂商早该倒闭,单晶铜原料厂家可以一统线材江湖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这就象卖菜的不见得能炒出好菜。能深刻理解信号传输过程的机理才能做出好线材。

多年前,我还在手工编织线材的时候,曾经在同样的导体上对比过PE聚乙烯,PVC聚氯乙烯,特富龙,棉质作为绝缘介质对音色的影响。
PE音色透明,但是火气大,不耐听,当时看过超时空的技术白皮书,超时空认为PE是仅次于空气的线材最佳绝缘材料。
PVC中频比较粗糙,高平暗淡,当时我认为PVC最差,现在看来,PVC火气没有PE那么大,反而比PE耐听。
特富龙在中高频音色甜美,没有PE的火气,当时也会模糊了一些质感,音乐丝带的高级线材用一根螺旋线缠绕在导体上,再包裹特富龙,能避免特富龙的音色带来的负面影响。Atlas的高级线材用了发泡特富龙,大概是现在量产发烧线能用到的最佳介电材料。
棉质的音色很独特,不会象特富龙那样模糊了中高频的质感,也没有PE的火气,有种自然润泽的音色,所以老西电纸包线有很多人喜欢,但是西电线没有讲究导体的结构和组合,声音太普通,跟现代有结构设计的高级线材差距很明显。

要了解绝缘介质对线材的影响,需要简单说明一下绝缘物质对电磁波有吸收释放特性,这是介电特性。电容是最明显能反映绝缘物质介电特性的原件,聚丙烯,纸介质,特富龙电容各有各的不同音色,和线材道理相通。
导体在传播音频信号的交流电时,会向周围空间释放电磁波,包裹在导体周围的绝缘质吸收电磁波再释放出来,反馈到导体中,和原来信号叠加,会改变原来信号,这就是绝缘材料影响线材声音最基本的原理。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7-9-26 10:00:2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只强调导体材料的,那毫无疑问是发烧线门外汉。NSB早期以工业普通铜材做出震惊发烧界的线材,靠的主要是独特的结构。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7-9-26 10:48:42 | 只看该作者
静待下文,占沙发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7-9-26 12:42:19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学习。。。。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7-9-26 12:55:13 | 只看该作者
好!顶一个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7-9-26 15:44:18 | 只看该作者
感兴趣的贴,传播知知.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7-9-26 16:25:31 | 只看该作者
前辈

请问是否能不依靠经验和虚妄的语术,将导体,绝缘材料,线材结构三者透过科学量化方式体现出来?

在无量化和公式化知识基础上,纯粹以个人经验作依据,是否能做个比较靠谱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
我以前曾试过买三对同型号全新信号线,一对不煲,一对煲100小时,一对煲500小时,找十多位烧友来盲听,结论是煲与不煲,煲多久并不能分辨出来。

我以前曾试过买两对同型号全新喇叭线,我在其中一对线的接线端子处包了热缩管,并告诉试听者这对是贵50%的特别版,线基冷冻处理版,十多位试听者100%都认为“特别版”的频宽更好,高频通透飘逸,声底很有贵气。

提供两个真实的测试样本供各位参考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7-9-26 16:34:35 | 只看该作者
心理作用是占一定比例的,加上主动误导。关键还是带自己熟悉的软件,这样热缩管就失效了,另外试的时候,机器最好煲透,那样可比对的东西最多。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7-9-26 22:35:52 | 只看该作者
道理是说了一大堆,看似找到了根源,破析的也貌似有些道理,但归根到实质上都没有一点意义,都是纯属自我意淫-------纸上谈兵的把戏,---------给你泼点冷水清醒清醒再发表理论感慨--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7-9-27 09:14:23 | 只看该作者
还有长度吧?不是有个帖子说已经做出了十几米的信号线,多牛多牛嘛,目标是两百米。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7-9-27 12:45:01 | 只看该作者
在这里要谈线材理论之前,请把一小截铜线和银线的声音差异原理先讲清楚...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7-9-27 12:52: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haoren 于 2017-9-27 12:54 编辑

    转一篇线材的帖子,作者为耳机俱乐部的wl336(D喵),看看就好,杂志和书籍都有很多理论文献关于喇叭线的参数和驱动特性之类的,我就不拍照了,下面这篇文章的一些基本的东西我同意,不过有很多线材的影响点也没有涉及到,例如地线,MDF效应,磁涡等等




一.线材的搭配调整


一个系统,基本可以当成

音源-神经线-前级-过机线-后级-喇叭线-喇叭

  |                      |                     |            

电源线             电源线               电源线



当然么,高玩会来分体音源,于是音源部分可以作为



电源线             电源线

    |                    |

转盘-数字线-DAC

     \                    /

时钟线         时钟线

        \             /

            时钟

             |

          电源线



      大概系统明晰了以后,可以确定这点,电源线是作用于大件,信号线则直接作用于信号,如果把系统的signal path当成一连串的transfer function,电源线直接改变H(s), 而信号线和数字线则是添加进去的H'(s),当然系统肯定不是简单线性的了,所以最后的系统可以当成
   f_喇叭(f_喇叭线(f_功放(f_过机线(f_前级(f_神经线(f_音源))))))



当然公式看起来很累,所以基本的总结就是(几乎总是有例外,以下只是一个便利的方式而已),




1。假设不存在严重瓶颈,越靠后的线,对系统影响越显著。。。越靠前的线,对系统的影响越不可控。。。




2。当系统/器材和自己审美有明显偏颇的时候,调整声音走向,三频平衡,大约可以交给电源线,不过要做好牺牲其他方面的表现的心理准备。并且结合1,可以知道在靠后环节调整比较有效。。。我个人习惯则是,电源线应该只帮助发挥器材自身特性,特别是音源部分,万不得已可以考虑后级的电源线是补缺型的。。。虽然依旧建议是,大件的自身搭配的风格要符合自己的口味,电源线应该给器材提供完全发挥的平台




3。从1,神经线易用非味道线。如果要直接在系统里加味道,前后级的过机线是稳妥的地方,如果是合并机,一定还要加味道,可以在喇叭线。




4。在信号线加味道的损失比在电源线加要小的多。




5。喇叭线可以很大的影响喇叭的驱动特性,不过简单的来说,喇叭线的选择首要是结合箱子的特性考量(互补or不变。




6。分体音源系统里的数字线影响尤为剧烈,可能会超过后面的其他线。。。虽然我个人不推荐味道线,不过一定要用,首先用在数字线,时钟线还是亦用高素质的线。




7。分体音源内的电源线影响是 转盘>时钟>=DAC










二.线材使用注意事项

       买来了线也不是插上就好的,当年zero gold三天两头就突然声音发硬,要动动插头什么的才恢复。所以个人还是很讨厌硬又重的线的,所以自家的线都非常的轻,几乎没有重量。不过线材世界里面,粗硬重倒是主旋律。


1。线材接口处最好不要受力,用什么垫起插头或者线身。


2。垫材的选择对声音的影响,就和垫材对机器的影响差不多。选择可以非常广,木头,水晶,金属,甚至真丝。


3。线身最好不要大面积接触另外的物体而引入外接谐振,线担是个好选择,不需要很昂贵的制品,和垫插头的选择方法类似


4。线之间最好不要接触,保持一定距离,特别信号线与电源线之间。自己测量过电源线与信号线过于接近(<30cm)会引入mV级别的电源噪音(简单的说SNR就掉到60db级别了)。


5。locking头的rca线,不要旋太紧,会造成声音紧张,尖锐。。。基本是应力造成的,其实只要保证不太送就好,具体多紧,自己实验吧。。




三.看法

首先呢,我认为,一条完美的信号通路线,应该

      1。对前端不造成任何负载
      2。完美的传输信号

电源线稍微复杂一点,不过理念基本类似,就是让器材得以完全的发挥,暂且定义以上特性为“中性”。

      不过呢,所有材料都有自身特定的寄生的电学和力学特性,导体,介电,填充物,外皮。。。所以以上说的完美标准都是达不到的。。。
大约把完美当成完全域,在实际的材料里,我们只能获得一个区间,好的材料相比差的来说,这个区间会大一点,如何选择这个区间,基本就造成了不同线的风格区别

      于是我们有一些结论

1。如果把所谓的中性当成原点,那么对同级别的材料来说,以中性为原点的区间是最大的,越偏离原点,区间会自然的缩小。。。

2。所以越风格化的线,全面性就越差。

3。非常风格化的线,其实用料都不需要很好。

所以就有了两种厂家,一种呢,致力于(至少厂家本身这么想)减少线材的寄生参数,扩大区间,做出中性全面的线。。。偏向这类的,比如么,stealth,tara labs,nordost,acoustic revive。

还有一种么,故意引入这些参数,加入某方面的缺陷,引入失真,来突出其他的特性的线材。。。这类么就很多了,什么shunyata,nbs,gutwire,vd,各种杂牌,alo什么的。

其实大多厂家都是夹在中间。厂家宣传(或者可能自己也以为)自己引入的技术能忠实传输信号,其实部分实际是加入了失真。。。什么,aq,pad,yter,mit,cardas,jps,kharma,transparent,wireworld,crystal cable,siltech, kondo, argento。]


四,一些参数的理解

1。纯度

      大家最喜欢纯度了,每次都有人要问我,乃的线啥材料的,多纯,是不是单晶的。。。说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哈。。。首先么AS-TM有的标准也就到了4.5N的样子,再高的所谓的纯度,就算原来有,大多情况下也会被绝缘污染了。实际就是如果能合理运用,无氧铜的级别就能逼近,甚至超过市面上的各家的次顶级的线的水准。。。倒不是说好材料没有用,大约只是并不是瓶颈而已了

      不过既然花了功夫做线,不如用好点的材料,所以自家的信号线至少是从单晶铜开始的。。。

      各种myth包括,晶格结构的所谓的晶界失真。。。的确是有点啦,晶格缺陷的地方能带会有波动,不过大多的影响是造成一点噪音,不过要这么说,往下看。

2。合金

       合金,合金当年是干啥的呢,是增加材料强度才研发出来的吧,因为掺杂的金属可以制造晶格缺陷,增加强度。。。当然合金的能带那就是乱七八糟的了,造成的结果就是,高频会引入高阶的失真。。。所以好像没听过不带有染色的合金线吧。。。当然喜欢染色也没啥问题,不过siltech什么的用金颗粒填补银导体的缺陷减少失真这还真是打脸啊。

3。粗细

        以粗为美不知道是啥时候开始的,难道感觉是粗了就量足么。。。当然厂家为了marketing segment,肯定要一些区分,对于intel来说是频率,L2 cache,对于厂家来说,很多就是粗细了吧。。。不过就像平白增大L2 cache说白了只会增加hit time,也减少不了多少miss rate,单纯增加导体的粗细,也对声音没有太大的帮助。。。

       为啥捏,增加导体的粗细的时候,基本有这些变化,寄生电容变大,寄生电感变小,电阻变小,表面积/体积变小。。。对于信号线和数字线来说。。。首先电阻就从来不是问题,后端阻抗基本都有10kohm以上的时候真有人在乎1ohm以内的信号线电阻?然后电感也不是大问题,反正电流很小。。。信号线里面的有效信号是电压信号,对于电容的敏感度要大的多。。。所以粗了,也不见得好。。。当然表面积/体积变小是有好处的。。。和介电有关系了。。。不过厂家的调整点完全不在线的粗细了,用太粗线的厂家从来就没做出过高速透明,细节丰富的线过。。。什么pad(除了新的25周年),shunyata,nbs,gutwire。。。

4。形状

         方芯的形状,让导体内部电场分别变得很像个waveguide,对于这种打乱分布的结构,我还是很有好感的。。。事实证明方芯的线声音也不错。。。虽然咱还没用在自家的线里面。。。不过方芯么,物理结构容易折断,也就是容易积累应力,于是对线材的结构要求很高。。。所以说,是nice to have而不是need to have的东西。。。

5。solid core/stranded

        stranded的线,belden也说过,唯一的目的是让线材变得柔软,对所谓的skin effect是一点用都没有。。。倒是可以减小导体内部应力(所以人家才柔软)。

       所以就有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叫做multi strand occ。。。且不说很多厂家直接把cc(所有铜线都是cc的哟)当作occ,就算是occ,原来是为了没有晶格错位,现在multi strand一下,很好,你反而创造了一大堆范德华力连接的界面。。。呵呵。。。

       当然很多厂家宣称每条都是用一些很薄绝缘(10um 级别)分别绝缘的。。。于是,1,这个级别稍微弯两下,互相摩擦一下,绝缘就破了。。。2,我测过很多这么宣称的,其实都没有单独绝缘。。。3,这么声称的大多宣传解决skin effect,但是,首先,电阻不是问题,第二,20khz的skin depth够24awg的线


  五.绝缘材料      也就是介电了。。。厂家最忽视的部分大概就是介电了,但是介电倒是可以比导体影响声音的更多,所以还是很容易归类的。。。

素质线么,基本都是teflon(PTFE),FEP一类有上佳电学特性的(基本就是介电常数小),当然最著名的应该是nordost的悬挂,外加tara lab的真空。。。

著名的味道线基本都是工业材料,pvc啦,pe啦。。。

当然有些喜欢用介电做宣传的,用kapton,peek,kevlar,aramid,nomex。。。。这些电学特性并不算优异,基本都是dupont的特种塑料,什么航空的,什么防弹的,防火的。。。marketing大于声音考量了(完全可以用其他的普通塑料,声音差不多)。。。

         你问我最喜欢用啥。。ePTFE和wirewound棉。。。两者有着除了有最优秀的电学特性,也有最优秀的机械特性。。。为啥没厂家用呢?1,成本非常高,能fab的厂家也很少,定线基的时候给我的quote,仅仅是加绝缘,ePTFE比PTFE要贵5倍。。。而且由于极其柔软,是没法用绕线机加工的。。。很多厂家说的hand-made,基本也就是最后的步骤,如果线基有复杂结构的,都是绕线机直接绕的。。。见过的大厂里面,也就只有stealth需要的手工成分最多了,acoustic revive当然是纯手工,于是直接就没结构,其实是很可惜的。。。当然也不可能从最基础线基开始手制。。。如果一条线需要10小时人工,那么人工成本就是大概850usd左右。。。对于要靠线吃饭厂家来说不现实。


六.结构

      很多厂家喜欢编麻花。。。宣传的都很好听。。。其实只有一个作用,调整电容电感这类一阶参数。。。和导体粗细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了。。。喜欢编麻花的,是不是都比较有所谓大气,宽厚,饱满,温暖的特性呢。。。你也想要么,多加点电容吧lol。。。做好损失细节,鲜活,灵动,质感,张力,纹理的心理准备就是了。。。不过好玩的就是,就算是以味道见长的银采和pad,也会很老实的在最高端的线上开始用单晶银,teflon级别的介电,降低电容。。。

       所以屏蔽的理论类似哟。。。音频真要屏蔽?。。。然后你会发现加了屏蔽网的线也并不是就背景非常黑了,反而力度倒是好不少。。。理由基本同上。

要知道最好的结构是啥,自己去看odin,double crown,zero gold都是啥结构咯。。。



七.插头

       插头也是重要的调音点。。。用好插头的厂家并不多,特别电源线,都喜欢marinco的,wattgate说白了也就是以比较差工艺镀了层金属的marinco

进一步说了,伟大的动力线大半都是用的这些插头。。。当然也有一些用了oyaide 079,furutech fi11g一些有类似特性的头。。。

        为啥,因为插座是黄铜嘛。。。。黄铜算啥呢。。。。按照OFC的导电率为ANSI 101%,黄铜是28%。还有很大的寄生感哟。。。NBS再来所谓的惊天一焊,再给你灌满焊锡,再加一点寄生参数。。。一条低频滚滚,力度如虹但是缺乏细节质感透明度的线就产生了。。。(不管怎么说valhalla总在这些方面比nbs,gutwire,vd,mit,synergistic一类强甚多,而valhalla在这些方面,现今看来,也就是中等偏上。。。

         其实neutrik的公插也是黄铜,不过大多时间因为线身本身已经加了很多料了,xlr插头设计的先天优越性,所以neutrik在数k usd的线里面也常见。。。

         至于各种镀层。。。基本影响声音是因为不同金属界面的早成的了。。。所以一样的材质,镀的方法不一样,声音也可以差别很多。。。比如很多的镀金,是先镀铬,作为buffer的,wattgate的哪些都是这样咯,好处大家都知道,什么大气饱满宽松了,坏处呢,丢高频音色和鲜活度。。。不过这些都是高阶的调整点了。。。而且选择并不多,厂家基本拿来试试就好,到底stealth这种自己fully customize插头的甚少



最后是各家都喜欢干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比如灌油啦,灌砂啦,灌粉啦,灌些奇怪的纤维啦。。。

这里面分两块,1,屏蔽用。。。2,吸震用。。。。

前者么,pad,aluminata一类,作为被动屏蔽,吸收向

后者么,stealth,argento,kharma,siltech。。。

灌这种东西的线都有些特征,前者基本都可以很安定(当然也有pad 20周年哪种火气巨大的玩意,当然厂家也不笨,反应不好一会儿就退市了),背景可以很黑,高频可以很润泽,但是少空气感,后者基本都能很流畅,但是缺伐跃动感。。。总体都会感觉不够活,程度么看个人口味

感性的理解来说,就是吸收向的物质是双向的,既吸收外界的,也吸收内部的。。。依然是逃不了trade off的。



         总结一下,很多人看了会觉得我就在说厂家坑爹了。。。那大多是我对好线的标准而言的。。。想要说明的其实是大家的调整的手法本质是一样的,披上了华丽的marketing的外衣,听着就玄乎了。。。当然要理解的就是,很多东西的本质都很简单,各种数学,物理的定理和公式,一些优雅的算法,但是大多人看到的只是结论很简单,缺忽视要得出这些需要的才华和精力。。。对于厂家来说,也是一个道理,调整的方向基本是一阶和高阶两个方向。。。后者对于厂家基本都是trial n error,就算我能用理论解释部分的现象,也是compile了厂家线的风格和特征才能得出的。。。前者还是有不少定式可循,不过对于很多厂家,也都是trial n error来的,人家也要吃饭要来福士戴尔的。。。marketing是少不了的。。。再者,各种风格都有其受众,虽然我更欣赏透明型线材(因为这个类型,是要以优秀昂贵的材料为基础的),现代器材的风格,有很大一部分需要修饰,补缺,来提升完成度。。。这些线材也依旧有用武之地。。。虽然个人会通过垫材,压材,和其他小道具来完成这些调整。。。这些东西调整范围可能比较小,但是普遍副作用更小。。。当然,对于我来说,更加彻底的手法就是做自己的器材。。。



       反正肯定有不少人看了咱的贴子会很不爽,因为会感觉线材厂家的价值被贬低了,不过如果这么认为了,也和我没关系啊,我只是分析而已。
不过分析么,也是有标准的,所以啥是标准呢。。。

       首先要对各种特质排序,意思就是有些特质是可以用廉价(物料+人工)的方法获得的,有些特质需要昂贵的方法获得,虽然不代表廉价特质就比昂贵的特质重要,仅仅是不必要花大钱来得到而已。。。

1。当然从最廉价的方法开始,基本也都是考增加一阶的电学参数控制得来的

三频分布,低频量感 < 权威感

损失细节为前提的(也是基本所有厂家的)厚度,舒缓 < 饱满度 < 安定度,顺滑,润泽,通透

以打散结像获得的(也是基本所有厂家的)场面,宽松,


2。稍微难点的么,是要靠减小或者合理排布这些参数,并且需要注意一些并不太能数据测量细节

大场面的控制力,分离度,流畅度等
细节,密度,两端延伸,透明度,空气感这类基本素质
精致,细腻,立体的结像,整体的层次感
声音的质感,弹跳感。。

3。最昂贵的,需要考量很多所谓的玄学因素的。。。
自己独有音色(大多厂家靠的是合金等来增加的,而且大多不算成功)
所谓的,极致的透明给予的微动态,纹理感,刻画力和这些带来的自然的鲜活感
达到了2。中的基本素质,但是毫无紧张感,边缘自然舒展的结像,一类的,和器材同级别的特质。。

基本定义了这些素质以后么,当然就是对于我注重什么了。

    几乎所有的咱家线的用家,第一感觉,都是被2。内所描述的所有特质所折服的。。。为啥呢,我觉得这些基本素质是*长久的*好声音的保障。。。基于的假设是如果一条线能发挥器材本身,那么就不会听腻,适用面也会更广,当然不能靠线材补缺补差

   同时呢,只要对比了,就发现,3,中的微动态,纹理感,刻画力,也都是我重视,以及自家线擅长的。。。

   当然到高级线级别这些满足就好了,顶级的线应该能和器材有相同的地位,然后就会开始发现,自家的中端的线虽然素质上无可挑剔,但是对大多器材都过于严苛了,能不能补完一点,感性的来说么,能更自然舒展一些。。。于是从silver衍生出了gold,从白雪le衍生出了真红(类似从009转换成he90),当然啦,也设计些垫材压材来协力。

   所以说了,我并不在乎的这些宽松度,大场面啊,这些最佳是应该靠喇叭/耳机,和驱动来解决的,而且么,就我的认识而言,靠线材周边来掰直器材的系统,一半不太能听的长久。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2-1 17:25, Processed in 0.028219 second(s), 16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