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4990

查看

7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舒存

13#
发表于 2010-7-11 08:21:01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有收获的帖子。

念经兄所提到的大动态高频飙出的问题,我烦恼已久。现场大动态的场面,感觉是有柔和的中低频把高频部分“裹”起来的,所以动态虽然大,但是并没有刺耳的问题。而且各个声部的分野并没有音响那么刻意。可是在音响系统大动态的时候,确实会感觉高频过多,结果是声部可以分的比较清楚,但是不耐久听。动态不大时候,似乎这个问题并不明显。
用线材也可以把高频柔和下来,但是明显渲染太多,这种渲染在卧室犹可,放在主系统就显得不够正气,有妖气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0-7-11 08:42:25 | 只看该作者
好帖!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0-7-11 12:51:3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管弦乐团必须要有一座音乐厅来容纳的话,那么音响系统也必须要有合适的环境与之配套,这个意义上,每一位发烧友的环境无异于“音乐厅”一般,只有这个“音乐厅”也到位了,我们才可能真正听闻好声。

另外,本人对“金耳朵”向来不置可否,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听觉器官会越来越不那么敏感。所以器材和系统的调整大概还是以平衡为至高目标,懂得这一点的大概也都是真正想把目的放在音乐上的人。单个环节,无论高频延伸能到多少匪夷所思的地步;中频能有多么饱满,密度能有多大;低频能有多么充足的量感,下潜和瞬态多厉害;如果三者不能完美统一起来,从而趋近于那个理想中的“现场”,那么好声如何而来呢?而这样的好声,我认为跟所谓的“金耳朵”没有多大关系,它更多是一种良好品味的体现!



1、音量可以开大声听,声音不吵:首先要配置到位,但房间很重要!
2、音量可以关小声听,变化还在:配置同样重要,环境因素相对降低,各环节解析力都不弱需要功放具备优秀的控制力,否则免谈。
3、10张不同唱片,6张以上重播没有大问题:不妨用马勒交响曲不同版本,什么元素都具备了!

强音或者说大动态高频飙出,我还未见过能完全避免这点的,这也是和好声现场最大的差距,也是导致压迫感的元凶。。。。。。。。。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7-11 00:09



说“金耳朵”是天生的也好,说是一种良好品味也好,总之,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敏锐的听觉能力,也不是一开始就可以具有的能力。我强调的是,必须经过培养,经过激发。从这个意义上,曾经也说过,音响贩卖的,其实是厂商的品味。音响的实质是,品味声音的同时,也品味自己。

老兄在上面提到的“调整”与“音乐厅”概念,其实就是“空间立体声”的概念,是音响作为一个“系统”的概念。只有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我们才能说100万的音响器材和10万音响器材的表现问题。

空间的建声问题,是音响要认识的又一个基本问题。我个人觉得,发烧友普遍存在对空间残响的片面认识。一些音响刊物在这方面的误导很大,不时提出所谓新的发烧理念,很多是错误的,如“自由场”(自由声场,或自由音场)就是大误导,这种纯粹只存在于理论中的东西,被发烧友误作真实而追求不舍,结果贻害无穷,造成大家对反射声的很大误解。这个话题本是那个帖子想说的,当然更是需要时间才说的清楚的,现在只能提一提,日后慢慢来讨论说明了。

还是建议各位有条件,不妨到当地电台录音棚去尝试听听,会有助于解读唱片信息的。记住,现在很多录音棚只是做口水歌录音的。如果去听的话,一定要选择是做音乐录音的,最好是对古典音乐这类原音录音稍有经验的录音师,跟他们交流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

有二点值得一提的,一、录音棚的主监听,或是返送监听,最显著的好处,或说强于民用音响之处就是:强音或者说大动态重播,没有高频飙出的问题,也没有压迫感,音量越大越好,可以开的很大很大。二,录音棚的建声,残响很短,细节多到宛若显微镜看矿泉水到处是漂浮物,当然也意味着不合适家用。专业和民用,这是音响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0-7-11 19:54:22 | 只看该作者
怎没下文,看的还不过瘾.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0-7-11 23:28: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7-11 23:29 编辑

录音棚的监听室我去过,不止一家,十年前曾经当过趟浑水的“制片人”,只不过结果很糟糕而已。

个人认为录音棚对一般烧友没有实际指导意义,在录音棚只能听到声音的动态、音色、音质、细节等环节,而且录音师一般坐在操作台前,基本等于近场听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耳机”摆位。还有录音棚的喇叭一般都紧靠隔音玻璃放置,有的直接采用嵌入式安装,音场几乎不能感受。加之国内录音师水平良莠不齐,建声手段各异,没有统一标准。而且实话说,我没见过数码时代哪位中国录音师不在调音台上大动手脚的,后期阶段更在电脑上无所不用其极的润色调味。。。

以上当然都是我十年以前的经历,现在有没有改进不知道,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一般烧友有几个能有事没事跑录音棚去呢?舒存兄对声音痴迷如斯,大概才能有如此执着的研究和实验精神,自然轻车熟路的去处有的是。发烧友能吗?不能!即使能,弄不好遇上一蹩脚录音师、恶声监听室反而受其“权威性”误导!

十年前我不发烧,但我听音乐,经营唱片,用的器材三万元不到,但我能判断唱片录音的优劣。进录音棚我还得拿参考标准去“教导”录音师,整个制作过程中基本没有让我完全满意的环节,我不知道怎么解决,录音师说“一切尽在掌握中”,事实证明,我对了,他错了!但我真想是他对了!因为那样我早就发大财了!

我觉得发烧没那么难,相对客观的标准还是可循的:那就是大大小小的现场,甚至哪怕是幼稚琴童手下出来的真实琴声;还有就是圈内得到广泛定评的好声系统。这些都可以有借鉴意义!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0-7-12 00:24:30 | 只看该作者
录音棚的话题,是针对老兄所说高频的问题。录音棚值得留意的,是主监听和返送监听的大音箱,不是近场监听的小喇叭。我很欣赏录音棚天然去雕饰的那种声音。当然,如果是流行音乐录音场所,那不是我所关注的了。

录音棚主监听的音箱摆位,也就是说音箱帖墙摆,这是障板的概念。好处是,声音更真实,尤其是低频。当然,也可能追求音场的朋友感觉音场不如拉出来那么好。靠墙摆位,频段更容易达到平衡,调整和搭配好的系统,声音一样可以穿墙而过,不会一点音场都没有。音箱拉出来摆位,最常出现的问题是低频不够,造成频段失衡,高频抢耳。

我不反对讲究的音箱摆位,我反对教条的摆位,不分音箱的设计特性,不分空间的声音特点,任何音箱都拉出来,按什么三三一、三七一之类的“训导”摆位,或都帖墙摆位。现实中凡认这个死理的,一般不会有多好声音的。

以录音棚的音箱来说,他的设计特点就是,尽可能排除空间的干扰影响,保证音箱的发声正常,这点上完全不同于现在很多发烧音箱的设计理念。也就是说,音箱是属于音场型设计,还是音响型设计,这是摆位之前首先要搞清楚的。如果对音场格外追求,选择音箱的时候,千万注意这个不同。

晚上正好去拜访一位朋友,看到了著名的“哈斯菲尔德”。之前,他也不接受贴墙摆位,今晚他告诉说,这就是一款必须帖墙摆位设计的。这种古董式的名箱,他的设计理念,今天依旧有人在延续。

另外一点,就是聆听的习惯。录音师或搞录音的,习惯靠近音箱听声音,习惯近场小喇叭和耳机跟主监听系统对比听,音箱设计者也需要这么听,但欣赏音乐一般不习惯,也不必要这么靠近音箱聆听。这是专业和民用音响的不同取舍。

还是听听你说说如何验证自己喜欢的就是好声音吧?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0-7-12 01:48:56 | 只看该作者
既然舒兄让俺说说好声音,那就先简单抽象一点吧:平衡、宽松、大气、像真、绵密、呼吸、昏黄、透明。

呵呵,舒兄千万别急,这些废话您大概早听得不耐烦了,仿佛每一个词都可以“忽悠”一大串人似的。
老实说,我没总结过,或者说没有书面心得,不像舒兄有学人风范。所以,得让俺想想,要怎样描述上述这些个“废话”才不致损人不利己!这对我很重要,您知道的!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0-7-12 08:57:00 | 只看该作者
本人对系统的评判绝对建立在长时间的听感上,从不会三分钟下结论,也不敢下这样的结论。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7-11 00:34


兄的这句经验之谈足见兄的功力之深厚了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0-7-12 09:07:59 | 只看该作者
念经兄所提到的大动态高频飙出的问题,我烦恼已久。现场大动态的场面,感觉是有柔和的中低频把高频部分“裹”起来的,所以动态虽然大,但是并没有刺耳的问题。而且各个声部的分野并没有音响那么刻意。可是在音响系统大动态的时候,确实会感觉高频过多,结果是声部可以分的比较清楚,但是不耐久听。动态不大时候,似乎这个问题并不明显。
清兵 发表于 2010-7-11 08:21


听感上的高频“飙出”,可能并非简单的高频过多,而是在高频的部分频段的频响有大幅的凹陷,或者整个或部分高频频响曲线相对于中低频的频响曲线过于突出,造成了听感上的不适。用一个简单的形容词来说,就是声音不平衡了。简单的把高频变“暗”(其实就是截止部分频段以上的高频)虽然可以改善听感,但同时也消减了大量的高频信息,是实在没有办法的办法。正确的方法,是通过空间处理和喇叭合理摆位,来消除这个频响曲线的凹陷或者把频响曲线修正到高中低频合理的一个比例上。

以上的假设前提是喇叭的高音单元素质足够好。如果喇叭的高音单元本身就素质较差,高频缺乏密度,从而造成“飙出”,那就要换喇叭才是了。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0-7-12 09:17:34 | 只看该作者
“如何验证自己喜欢的是好声音?”

舒存老师的这个题目,我觉得和老师稍后的一些发言一样,极富舒存老师一贯的特色。

在晚辈看来,欣赏音乐不同于谱写或者演奏音乐,前者是私人和主观的,后者是公众、较客观的。欣赏音乐,自己喜欢的,就是好声音,不需要验证。虽然各人的欣赏点不同,但不足以为每个人所参考。如果要较真,专业观众都是对谱听音的,但谁又能保证专业观众就一定能比业余观众从音乐中得到更多快乐?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10-7-12 10:52:33 | 只看该作者
听感上的高频“飙出”,可能并非简单的高频过多,而是在高频的部分频段的频响有大幅的凹陷,或者整个或部分高频频响曲线相对于中低频的频响曲线过于突出,造成了听感上的不适。用一个简单的形容词来说,就是声音 ...
scfan 发表于 2010-7-12 09:07


确实有道理。
作为cello palette的用家,我的体会是:这部机器的作用是相当局限的。在一定范围里面,确实可以改善听感,但是也不脱拆了东墙补西墙的窠臼。比如吧高频大幅调暗之后,听感上面高频是不会刺激了,但是整体空气感明显变差,解析度下降,细节减少。觉得有点得不偿失。我曾经试过用网上小型酒吧的均衡器调整方法来调整,结果就真是像酒吧的背景音乐 缺乏可听性。但是那种调整方法给我一个启示,那就是需要高低一起调整才能取得平衡的效果。仅仅减少高频的数量,实际上,还是没有提高高频的质量,结果效果是有限的。
可惜我家摆位没有什么选择余地,郁闷!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10-7-12 11:29:01 | 只看该作者
摆位如无余地,可以考虑使用二次余数扩散版对高频进行扩散。兄可以试试泡沫材质的二次余数版,放在天花板和两侧墙的第一反射点上,尝试各种放置组合对声音的改变。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5-1-8 14:42, Processed in 0.026299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