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4572

查看

26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huamanlou

13#
发表于 2010-9-12 04:47:32 | 只看该作者
这首交响曲尤其是第一乐章是重点,不仅使它成为浪漫乐派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而且也是俄罗斯作曲家第一部真正最伟大的作品。柴可夫斯基在1878年完成全曲以后,曾去信给他的赞助人梅克夫人,吐露了他原本的秘而不宣的写作计划:主题即为“命运”——“莫名的悲剧力量,阻碍了渴求快乐的心,使它无法达到目的。”这首交响曲的基本主曲鼓号曲,是非常引人注意的开场,后来又在曲中有许多重要的连接处再现,确实以音乐来再现“命运”的观念。

有了这个观念,我们便可以在第一乐章中看到一场心理剧,其中有逃避`短暂的白日梦`被命运摧毁的希望,全都以一种渐进的调性改变来凝聚并增强和声的张力。尤其特别的是,这乐章似乎是一连串尝试,想从代表命运压迫感的F小调中移开,尽量远移F调的B大调优美的圆舞曲,就是暂时的逃避。此后以F大调再现的圆舞曲,只能再回到F小调,显示所有超越困境的希望已完全破灭。


《里米尼的弗兰契斯卡》(Francesca da Rimini, Fantasy after Dante, op.32, 1876)是柴可夫斯基根据但丁《神曲》(The Divine Comedy)中的故事题材,写的一首管弦乐曲——故事描写法兰契丝卡嫁给驼子丈夫,却与小叔发生不伦之恋,最后双双被丈夫杀死的悲剧。柴可夫斯基原本是计划写成一出歌剧,但由于与剧作家关系的不合,所以只将这个题材转化为一首管弦乐幻想曲(如其副标题所示)。因此,这首作品的形式,以及透过这个故事题材所表现的内涵,都是典型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产物。
(古典鉴赏_Ted Libbey)

柴可夫斯基作品贯穿了伯恩斯坦整个指挥生涯,在1945年他就谈成了一笔生意,为好莱坞一部描写柴可夫斯基红颜知己:冯.梅克夫人的故事片配乐,于是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录制了柴可夫斯基的六部交响乐作品。DG公司的录音于他而言则是“第三度”了,从首次欧洲之旅回来后,他花了几个星期精心录制了“欧洲版”部分,而在交响乐里呈现出柴可夫斯基生命中重大命题的命运也是戏剧性的。在伯恩斯坦生活中显现:1877年柴可夫斯基结束了让他沮丧无望的短暂婚姻。伯恩斯坦自己的婚姻却拖得很漫长,在1980年代与原配妻子终告分离,看来他们两人都体验如释重负的感觉。兴奋、激情与智慧,这些都是伯恩斯坦带入柴可夫斯基音乐中的元素,柴可夫斯基充其量仅是芭蕾的爱好者,而伯恩斯坦却是狂热的热爱者,有时很容易让人觉得他们相距甚远。在伯恩斯坦晚期生涯中,汉普瑞.布顿认为:"伯恩斯坦越来越把马勒等同于柴可夫斯基了,甚至对这两位作曲家都放入同一层面去解读。"生活在可以深刻影响的逻辑与技术问题之后,伯恩斯坦又重新回到那固若金汤的录音棚里贡献他的逻辑与智慧。
——
21HIFI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0-9-12 04:53: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0-9-12 04:55:56 | 只看该作者
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浮士德交响曲,是李斯特根据柏辽兹的建议,读了歌德的诗剧《浮士德》后,情不自禁拍案叫绝,终于1857年写成这部以合唱结束的交响曲。于同年12月5日初演。全曲三个乐章,犹如是三幅大型的肖像音画,都以诗剧《浮士德》中的人物作为标题。

伯恩斯坦多才多艺。曾就学于哈佛大学和柯蒂斯音乐学校。1943年任纽约爱乐乐团的副指挥,1958年成为 该团第一个美国指挥。他在任的十一年间,正是该团的黄金时代,此间他曾荣获“桂冠指挥家”的称号,从此一举确立了第一流指挥家的名声。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0-9-12 04:59: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0-9-12 05:00:04 | 只看该作者
巴托克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是西方近代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他继承了巴赫作品中织体的丰满性,从贝多芬的作品中吸取了主题发展的绝妙手法,从德彪西等作曲家的作品中吸取了那种富于色彩的音响结合的技巧在继承前辈们的优 秀作曲技法的基础上,他通过自己的独特创造,极大地扩展了表达思想感情的幅度和刻划音乐形象的范围。而他的独特创造是植根于东欧、特别是匈牙利和罗马尼亚 民间音乐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巴托克的最大功绩,在于他把西方作曲技术上的最高成就与东欧民间音乐的精神实质巧妙而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0-9-12 05:04: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0-9-12 05:06:52 | 只看该作者
在伯恩斯坦诞辰90年和辞世18年之际,10月11日,他的女儿吉米·伯恩斯坦将在北京音乐厅弘扬他的父亲,当晚,余隆与他的中国爱乐将演奏《坎迪德》序曲、小夜曲、《在小镇上》的三段舞曲和《西区故事》的交响舞曲。我们将听到一个热爱古典音乐的作家、解说家和继承了父亲长达十五年音乐节目主持人遗风的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亲情追述,她侧重的是百老汇音乐剧,不知道是演奏前一气呵成,还是分段分曲予以讲解,但最为有趣的当是一个家族的女声,她将会很直接,并一定会使用美国式的抑扬顿挫调动起中国爱乐的眉飞色舞。

我很想问问吉米·伯恩斯坦,面对抽烟喝酒而加重的剧烈的咳嗽,她的父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将止咳药浸泡在威士忌里的壮举映衬了一个老男坚毅和执著的性格,虽然伯恩斯坦的灵魂与他的生命一样都不甘于寂寞,但是那场最后的音乐会,她的父亲不知道有没有告诉她选曲的初衷,或者理由。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0-9-12 05:1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0-9-12 05:13:19 | 只看该作者
老伯的浪漫洒脱配上北欧的清新简约让我在德奥的浓厚和声之外找到了不同的气息, 记得头次看sibelius的总谱时惊叹:" 原来交响乐的总谱可以这么明快!" (其实是自己读谱功力不够...) 第一交响曲是神来之笔, 第二, 五, 七也是上佳的诠释. 此外这套碟还包含了elgar的谜语变奏和britten的大海间奏, 也是相当不错的.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0-9-12 05:22: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10-9-12 05:24:01 | 只看该作者
菲尔德•格罗菲 ,美国二十世纪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和钢琴家。他对美国现代音乐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格罗菲的作品富于描写性,音响色彩清澈明朗,具有美国的民族风格。他把古典音乐和美国爵士音乐的表现手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他的作品音乐语言洗炼而又通俗易懂,既有美国民族气质又具有欧洲音乐的传统特色。在他的作品中,以描绘亚利桑那州北部自然风光的管弦乐组曲《大峡谷》最为著名。 《密西西比河组曲》 、 《好莱坞组曲》 、 《加利福尼亚组曲》等也颇受音乐听众的欢迎。

大峡谷组曲:是一部绘画般的作品。作曲家在曲中适当揉合进了一些爵士乐的手法,既丰富了乐曲的内涵,又为乐曲带来了轻松活泼的气氛, 更重要的是增添了乐曲本身的“美国气质”。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10-9-12 05:28: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17 00:55, Processed in 0.039072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