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1-4-13 20:29 编辑
转贴自网络的评论:
琴、棋、书、画中,琴表示的是人的一种高雅的情调,古琴是属于文人而非乐人的乐器,所以古琴重在抒情而非炫技, 娱己不娱人。古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君子谦和之风。
诸葛亮精通音律,喜欢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乐修养。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记述。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习凿齿《襄阳耆旧记》:“襄阳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瑟为《梁父吟》,因名此山为乐山。” 《中兴书目》记载:“《琴经》一卷, 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谢希夷 《琴论》也记有:“诸葛亮作《梁父吟》。”《舆地志》记载:“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一,拂之,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从以上记载就足以看出:诸葛亮在音乐方面有着很全面的修养和很高的艺术成就。他既长于声乐——会吟唱;又长于器乐——善操琴;同时他还进行乐曲和歌词的创作,而且还会制作乐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仅如此,他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此版诸葛孔明从起点隆中到终点殒落于五丈原,古琴始终伴随着他。时而轻微淡远,时而温柔敦厚,时而古朴苍劲,时而中正平和,含蓄、和雅、清淡。
不曾细细数过,古琴声起落的次数。记忆深刻的操琴共四次:
第一次是在隆中,人未出场琴声悠远,按音的舒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呼之欲出。
第二次是在追思凤雏,凤雏在落凤坡阵亡后,孔明操琴,左手按弦吟、揉、绰,按音的凝重,颇为感染人,人物虽没有台词,但琴声丝丝追忆与哀伤已然深入人心。
第三次是西城退敌,古琴独奏,没有夹杂其他乐器,很纯正,个人非常推崇。孔明操琴分两个段落,初起泛音的轻灵清越,散音的沉着浑厚,悠然如水,悠闲淡定,泰然自若;第二段右手弹奏掰、托、抹、挑、勾剔、打、摘、轮等, 激越中充满杀气,攻心战略胜利,司马懿落荒而逃。
第四次是临终为夫人操琴一曲,更确切是对于他一生的回顾,泛音、按音和散音,透着遐想、悲凉、无奈、悠远而沧桑,出师未捷身先死,英雄壮志难酬的悲愤不甘与无奈。
李法曾版诸葛亮,音乐非常古朴,古琴永远是主体,欣赏!因为那才符合那个时代,一切交响乐的搀杂,对意境的偏离,冲淡了古琴的意境!剧中幕后操琴者为著名的古琴演奏大师李祥霆先生,他的指法刚劲有力,李法曾先生似乎也跟他学过指法,镜头每每切换到手上的时候,指法颇有架势,学过古琴的朋友应该能看出来,最简单的地方比如左手按徽位以及几个基础的指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