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45681

查看

343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雨中独舞

229#
发表于 2013-1-30 16:28:40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甲米 发表于 4 小时前 删除
中国女性,至少应该为自己备一件旗袍。
-----------------------------------------------------------------
同感,一直认为旗袍是世上最具“风”和“情”的服饰,若隐若现欲说还休,最平淡无奇的底下有着本能的诱惑,是传统的也是张扬的,仿佛中国几千年岁月积淀的隽永和优雅都在这一件服装里集中的展现。

张爱玲曾对说:“男人憧憬着一个女人身体的时候,就开始关心到她的灵魂,穿旗袍的女人,是立体的女人,把旗袍穿得好的女人,是极品女人!”

历经百年沧桑,旗袍如今只有在婚宴或特殊场合才能见到。并非不爱,只是感觉她对于现代女性而言太神秘,太抒情,太遥远了。在忙忙碌碌的快节奏生活里,女人们各自住在各自的职业装、休闲装里,就像住在越来越简洁、同化的公寓楼里,在牛仔裤和大毛衣中渐渐迷失了女人的本性。女人的娇柔、细腻、妩媚、优雅、甜美,那些女人应该拥有的美,好像留在了张爱玲的小说里,王家卫的电影中。

使用道具 TOP

230#
发表于 2013-2-5 10:26:09 | 只看该作者
人味,年味

阴霾的天气,一天接着一天;阴霾的气氛,是否已经在声声鞭炮声中消散?繁忙的交通,也挡不住回家的热情与执着。最苦最累,一想到老家亲人的盼望,一切都融化了。回家,回家,那里才有点人味和年味。

记忆中的人味,是浓浓的乡情,亲情。绿树遮掩,细水环绕,炊烟四起,鸡鸣狗叫,相逢有笑语,声声皆温情。这些只能在童年的记忆里,依稀还有点影子。三十年的发展,大家都住进了新房子,或者定居在城里了,往日纯朴的村庄,已经田园风光不再;淳朴的民风,已经淹没在经济大潮下面,乡亲的情谊也淹没在高楼林立与错综复杂的人情世故中,人味的外面披上了重重的帷幕。随着老一辈的离去,年轻一代分散各地立足,这种乡情更是断层了。“大水冲了龙皇庙”,该是常有的事吧,搞不好那天在街上跟你发生口角的,说不定就是自己不认识的乡亲。时代在变,人味必然也与时俱进,全国化,国际化。一个小小的平台足矣,不管距离有多远,不管大家是否有渊源,不管大家是否认识,真诚无间的交流,就能成就人味,甚至是国际化的人味。

年味,是好多好多的手工美食------琳琅满目的油炸食品,年糕,各种口味的棕子,家里养的鸡鸭鹅;年味,是村里一手好字的老先生挥就的春联,家家户户都找他写,便宜,老先生也乐意,说不出来的成就感;年味,是此起彼伏的声声爆竹,是过年穿街走巷的舞狮队,是穿着新衣裳的小朋友,是一起玩烟花时的笑语,大家都想把这一刹那的绚丽,作为新年的寄愿;年味,是村与村之间的篮球赛,大伙意在乐呵乐呵,泥腿子玩起篮球来,隔行如隔山,笑声多于竞争;年味,是一家团聚,是母亲亲手做的一大桌子菜,这是她最开心的时刻。都浓缩在一个字:家。现今的年味,已经日新月异,各种各样的过年方式,可以自由选择。物质更为丰富的今天,年味也自然精彩纷呈起来了,哈哈,无论怎样,是近是远,是浓是淡,年年有真味。

年年有过年,时时有人味,那么年年有年味。

使用道具 TOP

231#
发表于 2013-2-23 00:45:02 | 只看该作者



“记录”生活瞬间

静谧的夜晚,书房,灯光微微亮着,我正“记录”着近几天的生活。电脑旁放着一袋今天刚刚收到的朋友寄来咖啡粉,我不懂法文,只能从类似英文的几个单词中猜想出这是一袋产于玻利维亚的阿拉比卡咖啡。

......

灰蓝色的天空上方飞过一群鸽子,它们盘旋而起,悄然而落,轻巧地降在一大片绿色草坪上。沿着旁侧庞大纠结的树根慢慢向上看去,在枝叶缝隙间,犹如童话故事里的古堡围圈而建。我坐在树下,汹涌的人群和吵杂的声音好像隐形而去,耳边只剩下徐徐的风声和无思绪的遐想。我很难让自己相信,自己此刻正坐在迪士尼乐园的城堡外面,或许真的是累了,也或许真的是老了,被小儿拉去连坐了两次飞越太空山,在速度惊人的过山车不断扭动、转弯和急坠中,我竟然头晕得厉害,甚至有些反胃。这要是在以前连坐上五次也是没有问题的。

每次外出总对自己说,要关了手机不去想杂事,但每次总做不到。手机铃一响,短信一有显示,还是会忍不住地去接听,去看短信。公司的客户已经打来了N个电话,原本简单的事在利益的拉剧战中也变得烦琐起来,而我不得不在电话中不停地陪笑脸,有那么几秒钟,我真的是想扔了电话,可还是没能鼓起勇气,凡人终究离不开烦事,也终究为生活而折腰。

每次遇到不开心的事我就对自己说,要容得下所谓自己感觉起来“异样”的事和人,才能真正获取心灵上的自由。有些人有些事也许你接触下来觉得很讨厌、不合意,那可能是你自己的毛病 -- 没有足够耐心去接近对方,真正倾听对方的真实思想。

想着想着,这才意识到捧在手里的咖啡已经喝了大半,这才意识到这杯咖啡的名字 -- 玻利维亚。玻利维亚咖啡香气很是独特,是南美屋脊上的安静和幽然,忽然想起一句话:它的芳香,我永不能忘怀。所以在这样的春寒的夜晚,这样的芳香竟然越过千山万水,在这一小杯琥珀色液体里重现......这是何等的美丽。杯中的咖啡安静而清新,连入口时都几乎让人感觉不到它的独特之处,它就那样融化在口腔里,融化在暖暖的心中,但不能否认的是就是这样的安静,就让这春寒夜晚的一瞬间定格,然后变成美丽的回忆。而它的香气,不可遇亦不可求 -- 只有你用心,才会在那甘苦过后的杯底,看见友情的花朵悄然绽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32#
发表于 2013-2-27 21:42:49 | 只看该作者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

早已过了下班的时间,她还没有想回家的念头。今天,她的妈妈来她家了,所以就不用赶着回家烧饭照顾小孩,也该让自己缓一口气了。她轻轻地推开窗,外面下着小雨。随手打开放在窗台上的收音机,溢漫出来的是安静优美的古典小提琴。

街道上,车流如水。

“亲爱的听众朋友,人生最重要的事其实只有两件,那就是……”

这个主持人的声音真好听,虽然以前也会在这个点上边开车回家边收听,但好像没有像今天这样来得温柔和富有磁性。

“人生最重要的事其实只有两件......”是什么?她也想知道,但电话铃声却不时机地响了起来,一个客户打来的,等她放下电话,收音机里只有流动的小提琴声。

“人生最重要的事其实只有两件......是什么?”她沉默着,是“爱情与面包”吗?是“生与死”吗?或“爱与被爱”?“TMD,该死的电话!”她努力地去听音乐,心想,也许音乐后面,主持人会给答案的。但是音乐过后,节目进入了下一个话题,答案肯定是在听电话的时候说过了,她不由得叹了口气。

主持人的声音仍旧是那样的温柔和富有磁性,“......想当年那么大个上海我们都遇到了,小小的一个台北,却没有再见......” 这段台词她太熟悉了,是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那台话剧她看了三遍,好多台词都能接着演员往下说了。记得第一次看《暗恋桃花源》,她就被深深吸引。两出剧,一古一今,一庄一谐,凑巧在同一舞台排练,因为调度不当,不得不轮流登台。这边在桃花源刚入佳境,却又被唤进老上海滩,在战后的秋千架上甩荡。两个故事,两种情绪,两个时代,两种颜色,在要沉浸却不得沉浸中,在迷离穿越中,染上了彼此的颜色。看得是话剧,回味的却是生活。

那一刻她忽然有种打电话去电台问“人生最重要的事其实只有两件......是什么?”的冲动。手拿起电话的那会,她笑了,这是怎么了?孩子都十岁的人了,还要知道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和什么”吗?她伸手关上了收音机,再看窗外,雨下大了,她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妈妈!"电话里传来一个小男孩的声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33#
发表于 2013-3-13 16:48:09 | 只看该作者
都市放牛

春眠并非“不觉晓”,处处却可闻啼鸟。今春第一征(这座城市的最高峰),习惯了独自跋涉,自由自在。一同爬山的人真是多,九成五以上的人都是年轻人,这座城市显得朝气蓬勃,如同那一抹阳光下闪烁着明嫩光彩的黄绿色,彰显着希望和生命的力量。

本是湿润多雨的季节,现在却是干旱连连。欲念的膨胀,无度的开发,地球母亲已是伤痕累累,人类种下的苦果,迟早是要受到惩罚的。山里的小溪明显较以前水量不足,从上而下延绵不断的溪水是这座山的灵魂。现在水少了,灵魂就有了缺失。我生长于山水之间,并在山水之间放牛多年,和谐的乡村景象已深入骨子。成年后一腔热血拼破头都要挤身于繁忙的城市之中,现在能在闲暇时到山里去走走,似乎已成一种奢侈,心中一种莫名的亲切和轻松感油然而生。于是,冒出了一个奇怪的念头:在山里走走,就好象在都市里放牛。

点评

真是羡慕和兄的生活环境,很贴近自然。  发表于 2013-3-13 16:50

使用道具 TOP

234#
发表于 2013-3-13 16:52: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和.静.怡.真 于 2013-3-13 17:08 编辑

溪里有蛇

两岸蝉声啼不绝,流水已过千重岩。山水有清音。潺潺的流水声轻轻,但仿佛流水漫过的不是石头,而是我的心房,凉爽而清澈。不禁把手伸进水里,洗一下手臂和脸,风尘总洗不干净,因为风尘在心里,不在脸上。然后在溪边的石头上静静坐上一段时间,随心随性。蝉声鸟鸣人语声声入耳,绿叶繁花彩蝶物物成色。水静心静万物静,水净心净国土净。心静则明。因为独自一人,也没有一定要登顶的任务,所以没有任何顾虑。走到哪算哪,自在。背囊里有书,今天不想看书,只想闭上双眼,静静的坐在石头上,听。

“嘿,你好”,好象有人在跟我说话。

半睁开眼睛,一个瘦高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的小伙子站在我跟前,岁数比我小点。

“你好,”我跟他微笑点头,不知道他有什么事。

“溪里有蛇,”他用手比划着告诉我,蛇大概有多长,然后手指着溪的后面,“我在前面遇到了一条蛇,你这样在溪里坐着,要小心蛇啊!”

“谢谢你啊!我会注意的”,我说。一股感动的暖流流淌在我心里,如同源远流长的小溪。我不怕蛇,也知道我不主动犯它,蛇也不会主动攻击我。但是,我依然感谢这位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也没有一路同行,却留存着一份温暖在心间。

使用道具 TOP

235#
发表于 2013-3-13 16:59: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和.静.怡.真 于 2013-3-13 17:07 编辑

眼镜摔了

山路很陡,行人如缀。一抬头,头顶着别人的屁屁是常有的事。攀爬中,前面的一位男士屁屁占空比大,我一抬头,眼镜给碰掉了。我一惊,马上回头,大声说:“请小心,我的眼镜掉了。”我担心着眼镜会被后面的人不注意踩坏。后面是一位姑娘,疲惫的表情中没有惊慌,也没说什么,默默捡起眼镜递给我。我连声谢谢。心里也很坦然,因为换着我,在别人需要帮忙的时候,也会拉一把手。



帽子掉了

我大概知道自己的体能极限,到了我的极限高度,我就不再往上爬了,毕竟岁月不饶人。我登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一旦超过自己的极限,第二天,我的大腿,膝盖,脚踝会告诉我什么是逞能的代价。

到了极限的高度,我累得不行,满身大汗,汗渗过眉毛往下滴,耳朵眼睛也不大灵光了。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准备美美地享受完午餐,再看看无边的春色,就下山了。这时,肚子也饿了,于是掏出背囊里的蛋糕,这是我的午饭。真的有点饿了,狼吞虎咽的。

一位中年女同志从另外一边走来,准备往山顶走。“先生,你的帽子掉了。”她对我说。我看了看地上,是的。呵呵,在掏蛋糕的时候,帽子掉出来了。“谢谢!谢谢!”,我笑着向她道谢,心里也在嘲笑着自己今天怎么啦,丢三拉四的。后来我才醒悟,这位女士在远处就已经提醒过我一次了,但我只顾着吃,只知道好象有人在说话,却耽误了别人善意的提醒。后来才知道她在我的帽子掉的一刻就在提醒我了。

平凡的小事,水波不兴。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一种味道。不着痕迹,自然宁静,平平淡淡。

使用道具 TOP

236#
发表于 2013-3-26 11:44: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和.静.怡.真 于 2013-3-26 11:52 编辑

冷门,突然死亡,无常

世预赛西班牙主场被蛋丸之国芬兰逼平,对炙手可热的三冠王来说,被逼上与法国死磕的境地,算是冷门了。百年绿茵场上冷门频频,这种不确定性,一直是足球的一大魅力,也是球迷的一大谈资。

曾经有一段时间,为了增加足球这项运动的刺激性,在加时赛阶段(90分钟法定比赛时间以外的加时赛),实行过“突然死亡”法则。哪个队在加时阶段,先打破场上的平局,哪队便赢,比赛提前结束,非常刺激。后来不知为何取消了。但是,我更愿意看到后面的点球决战。

冷门,突然死亡,多少都包含点无常的意味。不禁联想到了生命,生命也无常。看着实实在在的客观事物,随时都可能灰飞烟灭。有生就有灭。真正接受了这样的一个必然,心里也就平和了。死亡不是生命的对立面,因为生命没有对立面。死亡,也许只有我们人类才有,是人类的智慧创造出来的一种概念。对于茫茫宇宙而言,可有死亡这样的概念存在不?对大自然而言,这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只是生命形式的转变而已。叶落化泥,叶子的形式在消亡,同时新的生命产生了。死亡可以理解为形式的结束,诞生是死亡的延续,生生不息。臭皮囊一定会有尽头,生命没有止境。

使用道具 TOP

237#
发表于 2013-3-26 11:47: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和.静.怡.真 于 2013-3-26 13:01 编辑

生活在外,生命在里,友谊天长地久

男人,女人;亲人,朋友;认识的,陌生的。音响,音乐;书籍,茗茶;车,色友。琳琅满目,无奇不有,不尽其极。 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都是身边可以看见的事物,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在外,有人把它看做自己的衣裳,有人把它看作自己的价值所在,有人看作它就是它,本是如此。各有活法,各有信念,可谓众生。生活总离不开衣食住行。喜欢比较者,则高低对错好坏。。。贵了自己或自卑自怜,沾沾自喜或郁郁寡欢之余,可能由此失去了生命的平衡;喜欢评断者,则可能执之固之偏之,抱怨争吵等等随之而来。似得却无还多了累赘。人类,不死的话,人人皆能活到150岁(有待拷证)。但相对150亿年以上(有待拷证)寿命的宇宙来说,沧海一粟都不如。难能可贵的,是在衣食住行中的一份自然而然,淡然朴素的自在心境。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开始笑了。我一介草民,在这里“大放厥辞”,上帝一定早想敲我脑壳了。生命在内,生命形式的后面都有一条宁静的河。生命的本质是无边无际的宁静空间。用这个宁静的空间来容纳我们所见到的,所遇到的,就足够了。

这个论坛里,有帮助过我的朋友们,也有我尊敬的朋友们。伴随着是我的成长和变老。网络虽虚拟,自有真情在。真心的朋友,不用谋面,也在心里,一句话都可能受用一生。真正的友谊,没什么纠结的,已经凌驾于世俗意义之上。感恩于每一个当下,祝福您们:健康,喜悦,宁静。

使用道具 TOP

238#
发表于 2013-3-26 20:55:31 | 只看该作者
生活在外,生命在里,友谊天长地久

男人,女人;亲人,朋友;认识的,陌生的。音响,音乐;书籍,茗茶; ...
和.静.怡.真 发表于 2013-3-26 11:47


前面的,都是很好的感想和记述,很生活很细节。和.静.怡.真兄接着谈下去写下去。

使用道具 TOP

239#
发表于 2013-4-1 23:25: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3-4-1 23:26 编辑





再唱一次骊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亲人突然与世长辞,送别会上挚友低唱至“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不禁怆然而泪下。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支唱起来会流泪、听到会伤感的骊歌。长亭外,古道边......那是他们中学毕业时的骊歌,过去的几十年,一次又一次地唱起“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心中却一再地问:“你可不可以不走,可不可以再一起唱一支骊歌?”

这支骊歌听起来是那么轻,离别却是那么的沉重。我们不一定是为要离开的那个人伤感,有时候我们伤感是我们自己,是离别本身。有相逢,就有离别,可是,大家都害怕别离。大家都知道,最后的一次别离就是死亡,唱着骊歌,永不永不说再见。

我们总会感叹人生无常,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无论快乐还是痛苦都是转瞬即逝,一切皆匆匆。然而,人生不正是因为无常才更让我们懂得感谢,懂得珍惜吗?我们的容貌,我们爱情,我们喜欢的景,我们喜欢的物,以至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注定要面对无常的命运。我们爱上的人和事最终会离我们远去,我们嗟叹生命的无常,也享受生命的无常。不同的年代,大家唱着不同的骊歌,泪眼许下不同的承诺,却忘了人生本来就是一支为无常而唱的骊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夏威夷民歌《骊歌》和另一首《牙买加骊歌》(贝拉方特和四兄弟演唱组都唱过)都很有名的。  发表于 2013-4-15 21:55
叶落归根,是优雅的无常;亲人离去,是必然的无常。我们时刻都在无常中,“享受生命的无常(摘自你的文章)”。保重,雨版。  发表于 2013-4-2 09:40

使用道具 TOP

240#
发表于 2013-4-15 21:19: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3-4-15 21:55 编辑


生命中的“突然”




今天加了个小班,把前几天因家中有事请假落下的工作全补上了。白天的气温高达31度,有点入夏的感觉,此刻夜幕降临,凉意又渐渐浓了起来。我选择走路回家就是为了享受这入夜的宁静和清爽。一辆开往郊区去的夜班公车从身旁过去,扬起遍地零落的树叶,车上的乘客寥寥,心情如这夜的城市街道般萧瑟。登录手机QQ,想看看过去的24小时里Q友们有没有经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但是QQ群里的留言记录没有超过10条。微信里好友圈的信息也只有片言只语,于是我在好友圈留了一句话:信仰,就是和你们在一起的日子。

最近因为琐事与小儿交流变少,一与他说话,才发现他的确长大了,想法惊人。小儿的偶像是卡拉扬,但一直懒于练琴,所以钢琴水平进展缓慢,我问他这般模样怎可成为卡拉扬,他说当不成卡拉扬也可以当李心草(我国著名指挥家),我又质疑他就那懒劲充其量只能当颗小草,可小儿却说,当小草也很好呀,这世上如果没有小草,怎么会有春天,怎么会有绿色的大地?听得此言,我真是欣慰,往日的小P孩真的长大了,他懂得选择自己的人生。

前些天家中亲人心脏病突发离世对我来说是一个突然,打电话给有些日子没有联系的好友,却得知她正在上海华山医院动脑瘤手术,对我来说又是一个突然,或许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本身就是一个“突然”,从出生那天起我们就开始迎接下一次的“突然”,突然地离去。这当中,我们会看到很多人先我们离去,而他们的离去是对我们的警醒,要更好地活着,要学会迎接突然,保持一份淡定,保持一分沉着,人生本来只是一张白纸,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让它变得精彩。

昨儿从网上下载了一曲Schubert的A大调第十三号奏鸣曲到手机,以前听这首曲子,只是觉得它好听,然而现在结合了自己经历的一些事,就觉得这短短的三个乐章成了自己生命的自然部分,它留在我记忆里的东西别人不曾经历,又怎么会理解呢?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8 13:15, Processed in 0.043913 second(s), 18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