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55890

查看

293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kuans

241#
发表于 2018-4-9 18:15: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舞台 于 2018-4-9 18:49 编辑
kuans 发表于 2018-4-7 06:46
总体上我认同西洋古典,室内乐规模,弦乐,钢琴,古典人声。在这个听音范围里,英国BBC系统,流派,我认为是合适的。这个不是以金钱价值胜,是以格调胜。现在有多少人还思考这些? ...


何谓英国声?BBC声?监听声?英国格调?
Tannoy、Rogers、Spendor、Harbeth、KEF、B&W、ATC、PMC。。。
以上都是著名的英国监听品牌。到底那一款代表英国声?
B&W推出的时候,说以前那些音箱不清不楚,PMC推出的时候又说以前那些音箱没高没低,他们的才是真正的监听。。。
曾经有位销售其中一个监听品牌的代理告诉我,他们的音箱是监听标准,是可以用来鉴定其他音箱是否准确的标杆,我问他,另外那些监听品牌也是这么说的,但声音很不一样,到底你们那个才是监听标准?
但当他们打着监听的品牌进入HIFI市场时,又说他们的声音如何如何感性格调高雅。。。
其实所有这些,无论在标准性和感性方面,都存在有待改善的地方,就算是各品牌的顶级型号,还在走向HI END的路上。


点评

呵呵,高手就是高手!  发表于 2018-4-10 09:09
讲得好!  发表于 2018-4-10 09:01
讲得好!  发表于 2018-4-10 08:57

使用道具 TOP

242#
发表于 2018-4-9 22:50:47 | 只看该作者
小舞台 发表于 2018-4-9 18:15
何谓英国声?BBC声?监听声?英国格调?
Tannoy、Rogers、Spendor、Harbeth、KEF、B&W、ATC、PMC。。 ...

赞同!
先别把自己的耳朵框死。都是在hifi路上探索的,所谓end说难听点就是自欺欺人。你说英国声有格调适合古典;我说古典跟格调不格调不搭边,还是美国声更保真;他说既然是德奥为主的古典,当然德系器材才是最正统的血脉与基因。都是科技不够发达无法充分传真的祸,什么流派适合都是扯淡。

使用道具 TOP

tyr

243#
发表于 2018-4-10 00:09:58 | 只看该作者
真实(乐器)声音,是弥漫过来的,弦乐、管乐、钢琴尤甚,
电声器材(流行乐的现场也是)的声音是过来的,有些所谓的HIEND也是,

使用道具 TOP

tyr

244#
发表于 2018-4-10 00:14:56 | 只看该作者
把音响的声音,也弥漫到空间,这不就END了,哈

使用道具 TOP

245#
发表于 2018-4-10 07:40:03 | 只看该作者
首先,各位要明白,有不为,才能有所为。

这是孔二先生说的。

到李耳先生,则是无为而无不为。

发烧友诸君,想想自己吧。

使用道具 TOP

246#
发表于 2018-4-10 07:52:18 | 只看该作者
何谓英国声?BBC声?监听声?英国格调?
Tannoy、Rogers、Spendor、Harbeth、KEF、B&W、ATC、PMC。。。

这论述的不清楚。可以随便找找我的“英国喇叭品牌逐一评说”看看。那篇东西讲的是心里话。

英国声,其实是指的一种声音风格,有这样几个特点,就是以少少许胜别人的多多许,不求绝对的胜负,首要在有限实用的前提下,满足音乐中频段的感情表达。

这样也是一种追求,就是重格调,不崇尚炫富,其代表是BBC时代的英国书架箱,典型即是3/5A。

英国扩音机也有许多实用的名品,古董。这是种发烧品味。虽然我们现在有钱了,但是要学会做绅士,还有很长的路。

使用道具 TOP

247#
发表于 2018-4-10 10:09:41 | 只看该作者
时代在进步。情怀终究敌不过市场的变化。

以3/5A、超5、Harbeth、Rogers、Tannoy等等为代表的老一代英国产品眼下无疑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当下提起英国品牌,大家想到的是EAR、AN、DCS、Vertre等高价产品。

那个年代,相对于日本SONY等大公司的大众化音响产品,英国这些厂家瞄准中高端客户群,借助顶班录音室甚至皇家称号的力量,充分发挥本国的软实力及鉴赏品味,一度占领了很大的HlEND市场。随着全球经济崛起及通胀,那时的HlEND现在只能算HlFl了。

不排除有些监听型号确实是为录音室定制的,不过必须了解的是小小十数平米的录音室对音箱大小、成本肯定有严格限制,同时也无必要对高频宽有高要求,中频段反应准确丰富就可以了。大牌艺术家们隔块玻璃在里面倾情表演,还用得上搞对巨无霸嗽叭?不自量力地与真人PK么?

所以有一段时间内,围绕这类小音箱搭配胆机组建一套在小空间欣赏古典音乐中小型作品,是一定经济能力、空间大小范围内很好的选择。如果你的房间大小、经济能力超越了这个范围,并且迷上了听交响曲歌剧等大型作品就不一定了。

另外,这一类产品近年来又受到两伙新人的挤压。
我听过的瑞士之声、Franko Serblin、丹拿等现代品牌的入门级小书架箱,无论从全频密度、频宽等主要指标都已明显超越。并且也可以用胆机推动。
以丹麦B&O、森海塞尔等品牌为代表的高端兰牙音箱&耳机,不仅是连接便利性,在主要音响指标上也已经明显超越。

上世纪90年代起,欧洲本土、美日崛起许多以高端客户为目标的HlEND品牌,按各自理念追求产品极致,不求销量定价也高,也是一种合理的存在。
毕竟纵有情怀,亏本的生意谁也不会做的。

直白一点,就是某君实现了温饱,手里有闲钱想追求美的享受。如果你能在他指定房间内,让他安静地坐在皇帝位不要动,在前面拉个纱帘,把世界上在他预算范围内的系统一个一个播放他给的唱片,挑出耳朵喜欢的前几名,然后拉开纱帘,挑出眼睛也喜欢的就行了。
如果哪个经销商有这个服务,反正我是会开心得要死。

使用道具 TOP

248#
发表于 2018-4-10 13:37:21 | 只看该作者
关氏胆机掌门人发一帖也是难得,以后也会是这样。因为发烧这件事很多时候不足为外人道,说不清楚,不是买一套哪怕几百万的音响就算真的发烧了,而是对于音响规律的理解和认识,同是这条路一路走来的人才可能聊的上,否则各种似是而非的认识犹如一团乱麻纠葛在一起,无法为人理出个头绪

使用道具 TOP

249#
发表于 2018-4-10 14:04:18 | 只看该作者
是的,是的,听的多了就会形成自己的听音习惯,找到自己喜好的声音,所以发烧这事还是挺个性化的,如中国的餐饮文化,好吃的东西一定会有共识,但是常吃的,最后还是各吃各的。

使用道具 TOP

250#
发表于 2018-4-10 14:22:04 | 只看该作者
交流分享是很愉悦的事情。

只要是基于事实论据,彼此尊重,说出自己不同的体会与看法很好呀。
互相拓宽思路,求同存异。
各玩各的与在这儿交流学习不矛盾呀。

教授给大学生上课,学生固然增长知识,有时教授也能拓宽思路呢。

本来想继续分享,一提几百万慌了都不敢对号入座了。

点评

理解与认识是经验实践二来,花费的是实践和精力也就是生命,是花钱也买不来的,钱与好声之间关系比通常想象中要小太多  发表于 2018-4-10 17:25
哪怕几百万,也即是说发烧很大程度上不是钱,所以下面提出的是对于音响规律的理解与认识。所以意思是你买几万的音响与买几百万的音响,得不到好声音的概率可以说是相等的,都是一样得很大,非常大……  发表于 2018-4-10 16:52

使用道具 TOP

251#
发表于 2018-4-10 15:10:59 | 只看该作者
即便是现在,我如果是只有10w预算。

我也会采用胆机推3/5A或超5,在十几平房间安心欣赏音乐,大作品大动态时音量小点儿就行了。
反正因为科技达不到,都是重建一个缩小版模糊版失真版的现场而已,只是程度,规模不同而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关老推荐的经典英国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了人耳最敏感的中频段的优秀表现,虽然密度与重量感弱一些,优秀的细节再生与平衡度与性价比一起,至今仍然纬很多爱乐者所忠爱。

10年前50万买的房现在卖了300万,我们的苦恼,心动,诱惑,争论,也许都是房价惹的祸。
要是停留在20年前,大家的共识会多很多吧。那样就比现在更有意思么?

使用道具 TOP

252#
发表于 2018-4-10 15:11:11 | 只看该作者
在国内,对电器产品进行艺术融合,或引入艺术枝条进行嫁接改良的不易为人理解,尤其音响界为甚。技术从业者能轻易理觧音响的“单端甲类输出,负反馈电路,OCL电路,及各种测试工具,测试手段,量化标准。但要求将这些电路构成,元器件组合成一种具有比较鲜明声音特质一听就不同的音响器材。比如JBL音箱和猛牌音箱。那就真的犯难了。所谓的高传真其实是相对的。就喇叭而言:纸盆,PP盆,碳纤维盆,钛盆,陶瓷盆……等振膜材料其材质和工艺就决定了声音的差异性,就监听音箱而言,以JBL为代表的美国声,和以天朗为代表的英国声,同一口径音箱指标接近,但听感差异迴异。说到底,关先生旨在就自己所掌握的音响学功底,摸索出接近统一的产品声音特性。只要对原声不进行过度渲染,也就是有好的声音品质。只要有一部分听者喜欢,属于音响多元化,声音丰富化的范畴。也没有任何相关行规,法律法规禁止?应该是可行的。只不过“道可道,非常道”,此路崎岖难免!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8 09:48, Processed in 0.030277 second(s), 17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