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55889

查看

293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kuans

253#
发表于 2018-4-11 10:29:09 | 只看该作者
本来以为这个好贴沉了呢。
说着流派怎么突然冒出"射"与"弥漫"的话题了?终于遇到知音了哈哈!家里正好有这两种嗽叭。

小房间多声道主箱是"射"的,三分频号角箱。因为房间长度只有6米8,两箱只能贴后墙放,两墙中心距2.8米,皇帝位距箱约4米,其实最好是再远一些,不过因为身后有器材架没法再后移了。
听过多款号角箱,总觉得理想听音距离在两箱间距的1.5~2倍间,否则耳朵压迫感较强并且迹象偏大。这类箱对皇帝位的要求挺严格的。

家里的号角箱用胆前胆后驱动,声音扎实厚重,中频非常的饱满,全频的细节多,欣赏歌剧很过瘾,尤其是铜管乐器表现很好。细想现场的乐器中也是铜管与人声的朝前指向性强,所以乐池后方的票价便宜主要也是因为这两项弱吧。
其实在号角箱中间,这对用TAD单元不算射得太猛,还算是边射边弥漫。
用阿卡贝拉听古典的爱乐者很多,声音快速有激情,我听过多次却始终喜欢不上。总觉得平衡度偏上三路,中低频的厚度扎实度不够,薄一些所以显得快一些。尤其那个喷火的离子高音射得好快呀。
射得最快最猛的号角箱应该是使用JBL单元的OCEANWAY,播放爵士摇滚一流,离古典就更远了。

家里大房两声道用了十年MBL,有从一而终的意思。
08年秋天决定重上发烧路,马兰士金嗓子B&W组合积了多年灰尘肯定是不要了,偶遇全套MBL一见钟情。那会儿音乐音响体会均不深没啥自信,立即下单的原因是身边资深烧友的肯定,长相又好看气派,加上一套西装对于当时完全没动手能力的我非常省心省力,连线材也信任经销商全部釆纳了,手都没动就开始赏乐了。

MBL当时还有一个很吸引我的卖点,就是360度发声设计,模拟音乐厅现场乐器发声状态。由于自己已经确定了要从肖邦开始认真学习欣赏西方古典音乐,反正想自己也没形成某种听感习惯,不如将信将疑听起来呗。

十年来我没换过后级与嗽叭,只是因为空间扩大了,把后级与嗽叭从老二升级成老大。有时见到人家用胆后推巨型号角箱心里痒痒的,不过仍然无法舍弃旧爱,现在居然被资深坛友点悟:那种象小型音乐厅一样"弥漫"的感觉非常留恋。

因为家里有射的也有弥漫的,加上每天听音乐时间长,各自特点深有体会。
射的那个饱满有激情,能量扑面而来,16吋低音打在你胸口裤管,很过瘾。它把音乐给你贴面送过来,不过耳朵接受的音压大一些,听一个小时左右需要中场休息一下,瓦格纳一部歌剧肯定要分两天听才行。播放流行音乐演唱会,那就有更大的优势,冲击力感染力让你想随着唱跟着扭。
弥漫的那个经常是连续听四五个小时也不觉得累,音乐满房间都是,坐墙边的按摩椅上也是一样欣赏。象现场乐队一样,它就在那里不向你献媚,需要你的专注投入。唯一可惜这个大葫芦太难驱动了,用大功率胆机试过几次只推一半葫芦,只图欣赏片刻弱弱的美。

169先生前面希望我分享对MBL的听感,自家珍藏一度羞于自夸,简单归纳几点吧:
总体上全系列产品工艺好、美观大气、质量稳定、在同级别器材中性价比较高,但是因为弥漫式发声设计冲击力不够,相对于胆后推号角的组合中频的厚度饱满度稍逊。

它的360度发声嗽叭设计起点高,听感指标都很优秀,尤其高频的密度延伸出色。十数年不改款很给拥有者省钱,容易笼络喜欢弥漫声音风格的人。老大是老二价格的四五倍左右,中高频只是量变,低频是质变。老二每边一只12吋在箱子内部朝下发声,确实能量有限并过于弥漫了,并且只在裤管附近弥漫。老大是分体低音柱身高186每边6个12吋相对侧向发声,内置功放,与大多数分体低音柱相似。不过千万别希望它会给你打心口荡裤管的刺激低频,与四散的中高音一样它仍然是弥漫的,否则衔接不好。

后级9008、9011有很多人喜欢,以工作稳定皮实、音乐性音响性兼具而受人喜爱。我始终觉得MBL不要打破后级与嗽叭的组合,除非有胆机能推满葫芦,中频的饱满度、全频的细节还是会胜出。
在晶体管后级中,它的声音风格难得的大气宽松又通透活生。严谨理智的德国风格下不乏活泼热情的法国风情。让人想起东德指挥家凯格尔的贝交演绎,挥洒大气中呈现出难得的通透与清晰织体,相比于克伦佩勒的雄浑又是一番境界。

前级6010在当下就有点配不上旗舰后端了,不过以10k刀左右实价而言,还能要求太多么?这个价位能全方面超越它的石机也不多。至于说顶级烧友奢求的控制力驱动力分析力,至少也得花个二十来万弄个两件套吧。它给你温暖音色、庞大宽松、石身胆味算是公道了。
CD音源旗舰两件套在当下SACD、黑胶风行时代确实需要抓紧更新了,无论素质性价比。

除非你不喜欢这种缺乏冲击力的弥漫风格声音,或者以听流行摇滚为主,听古典音乐的话,已上市十多年的MBL后级和嗽叭的素质、平衡度现今仍是很优秀的,大葫芦有很大的潜力与可塑性。
更换前级、音源与线材的过程中,由于葫芦象德国重型坦克非常难驱动,对驱动力、能量很敏感。原本庞大缺分析力、宽松缺少紧致的品牌风格适合使用大能量、紧致通透的辅料来修正。比如前后级之间的信号线需要超时空坐镇,音源与前级之间适合奥丁。

自己心爱的东西不免赞誉多贬损少,至少比较清楚自己系统的优劣吧。心中常常意淫别家掌门,不过也很清楚,家里的也不是一无是处,外面的也不会样样全好。尤其是自己似乎习惯了被弥漫。

我索求好声的原则有几个:
1.以现场声为参照方向,希望久听不疲。
2.优先保证中频的密度细节,争取更多。
3.器材使用新老结合,利用新器材线材的出色音响性争取大频宽、高密度,同时使用很多经典老派辅材增加中频厚度细节,比如西电电子管、高度风&光悦唱头、多能仕老唱盘等。

这样下来现在的半套MBL也只有一半原厂声底了。不伦不类听得开心也罢。

在关老的帖子里说什么葫芦奥丁,心下甚是忐忑。抱歉抱歉!
实在是不知道弥漫与射的话题怎么冒出来的,太诱人了……

使用道具 TOP

254#
发表于 2018-4-13 05:45:09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说的太好了!

使用道具 TOP

255#
发表于 2018-4-15 08:56:04 | 只看该作者
J先生是绅士。是有知识有教养的人。

拥有经济条件,却能平情理性分析自家的HI END系统之长处,侧重。殊不易的。

赞赏。

使用道具 TOP

256#
发表于 2018-4-15 08:59:39 | 只看该作者
MBL大葫芦的音响空间定位是很奇特。真正实现了声音的环绕感。

使用道具 TOP

257#
发表于 2018-4-17 17:29:01 | 只看该作者
作为非音响专业人士,再谈有关速度、响度指标的求证与思考。

"速度"概念在烧友交流过程中经常听到,一直觉得难以全面深入理解体会。求助论坛后认识逐渐加深,不过觉得仍然不够全面。

上周五得知刘汉盛先生来上海音展,有几次与烧友交流的活动,特地去参加了其中一场。鼓起勇气当众询问了刘先生,普通烧友如何理解速度快慢感觉与器材物理指标的关系,以及他当初构建音响二十要素的时候有没有过把速度要素列入的考虑。
刘先生仅作了简短回答,解释说当时不是他的场子(他仅是嘉宾,另外有主持人)。大致意思是,速度快慢的感觉由器材的瞬变能力决定。当时没把速度指标放入二十要素,是因为其他项目实际已经涵盖了速度内容,比如活生感等。
接下来主持人补充说到影响器材瞬变能力的多个环节中,嗽叭单元占了较大比重。

晚上与几位烧友席间又论到速度话题,经下午超级系统的大力敲打,我隐约感觉到欣赏古典音乐的话,响度过头了肯定不对,于是提出器材速度过快会不会也是问题?同席虎口兄的意见是从技术角度器材速度越快越好。狗儿兄说从音乐表现角度,速度过快了会使音乐的余韵不足。前者我心存疑惑,后者我倒有体会。

周日与一位功放制作工程师赏乐片刻,向他请教从专业角度如果理解速度概念。他短短两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大概是:速度与速率概念不同,器材的速率肯定是越快越好,最终合适的速度呈现需要器材各方面的合理配合,比如线路设计、材料、增益等等。

回家再翻看本贴里版主教授们给过我的回答,感觉到作为一个爱乐者兼发烧友,至此对速度的理解已经差不多够用了。我擅长写记叙文,现在试着艰难地归纳一下目前了解到的全部理解吧:

第一方面,快、慢本质上是听感上的一种错觉。通常细节丰富、低频量感充沛的声音显得慢,反之感觉快一些。这个角度来说,快可能不是好事。

第二方面,器材的速率,或者迴转率,或者瞬变处理能力决定了器材速度方面的能力。这个能力越强越好。
最终音乐呈现的最佳速度状态,是速率、增益、阻抗、线路形式等多方面合理匹配后达到的一个完美平衡。
举个例子方便理解,极速达300公里的法拉利跑车,具备了瞬间起动、瞬间刹停的能力,在高速上以150码速度行进中感觉却不快,并仍可以自如变道,路姿非常优雅。
器材对古典音乐的再现也许就需要象法拉利一样,快速自如起动、自由变道超越、迅捷稳重刹停,全程优雅掌控、挥洒自如。如此强悍的器材用尽全力的话,乘客就感觉不舒服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尽管大部分情况下器材的速度能力不够,但确实也存在听感上速度过快之嫌。

国内音响展会上超级系统始终难有好声,固然与现场环境、供电等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我觉得与从业者推介者对声音、音乐的理解也很有关系。
为了展现超级能力,突出响度、速度等刺激性指标,忽视更宝贵的细节再生、平衡度等指标。使用的软件也仍然以发烧碟为主。号称千万器材以播放靓声王碟为主来作推介,总觉得大材小用了。

速度过快了感觉余韵不足,响度过大了就更不符合HlEND精神,一架三角钢琴在两百平房内的响度是有基本准确参照的,因为有更强能力而使它发出两架琴般的能量与响度,也许低估了在场发烧友兼爱乐者的认识。

注意到本坛近日的一个有关还原现实中130分贝雷鸣响度的帖子,看似无厘头的提问其实是个很好的问题。
本着极致的HlEND精神,如何准确回放包括雷鸣在内的一切现实中的声音?
帖子中砸来了爆竹、雷管等等,其实推论到管风琴就更便于沟通了。

我的看法是:
1.包括乐器在内的所有存在的声音的真实绝对响度的还原,脱离了相应的空间大小来谈是无解并且是可笑的。在室外的爆竹声准确还是在50平房内放的爆竹声对头?
2.赏乐的角度来说,在特定大小的空间内,合适的响度很重要,大部分情况下因为空间偏小与器材能力的关系,对真实乐器的实际能量要有一定比例的缩小,以达到听感上与音乐厅相近的响度。不过在有能力的情况下,目前一些顶级器材追求某些中小型乐器的同等能量与响度是有可能的。
3.音乐给人带来的美感中,响度、速度、定位迹象、3D空间感等指标是排前几位的么?在音质音色、密度频宽及细节还原尚差得很多的情况下去追求绝对的响度,恐怕用错了力。

受关老鼓励继续码文,汇总思索练练文笔。
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别让这么好帖沉了哈。

使用道具 TOP

258#
发表于 2018-4-17 18:38:10 | 只看该作者
joyjscz 发表于 2018-4-17 17:29
作为非音响专业人士,再谈有关速度、响度指标的求证与思考。

"速度"概念在烧友交流过程中经常听到,一 ...

楼上提到虎口兄的观点,近期受虎口兄教导良多,对音响与音乐的认识较前十多年自觉有明显提高。作为业余爱好者,对各种“术语”的具体含义通常不明确、不统一,导致在交流甚至辩论中发现双方其实观点一致。比如系统的速度,怎么理解?常用的音响系统跟速度有关的几个指标如瞬态、响应速率、回转速率、速度等,都是从不同侧重反应器材的能力。这些指标跟听感的速度快慢是两码事。一套系统,与速度相关的能力越强,表达音乐的能力就越强。速度类指标高的器材,反映在听音乐时,音乐的动态、微动态表达更充分(相当功率情况下),听感上反而不快、不过分刺激,细节交代清楚、旋律起伏感更明显,声音更趋“软调”。那种听感快速刺激刚性的系统,恰恰是某项或某几项速度指标不达标造成的
这是本人现阶段的认识

点评

我在天价系统现场确实感觉到过快,不知道是器材速度指标还不够?或者是细节欠缺而致?晕…  发表于 2018-4-17 22:27
Ρ  发表于 2018-4-17 22:24

使用道具 TOP

259#
发表于 2018-4-17 18:42:3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响度,系统的不失真声压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所以那位问如何提高声压的烧友的问题我认为也是很值得讨论的。cd的动态范围,各位烧友的系统达到了几成?换句话说,你的系统发挥了几成cd的信息?cd真的落伍了吗?

使用道具 TOP

260#
发表于 2018-4-17 21:45:55 | 只看该作者
258楼的分析很是精到。

尤其是指标与听感的区别与联系。
密度与听感的关系也是类同,实际中刺激的声音往往是密度能量不够,而不是太多。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反过来指导实践。
把科学的指标与听音实践联系起来讨论、体会与分享,是很有意义的事。

使用道具 TOP

261#
发表于 2018-4-17 22:39:27 | 只看该作者
答楼上:天价系统也还是要人调整的,并非天然好声。素质到位的器材,取决于主人对声音的认识和个人偏好。所以听到什么都不奇怪。相信不少朋友听到过代价不菲的系统发出匪夷所思的声音

使用道具 TOP

262#
发表于 2018-4-18 07:09:00 | 只看该作者
高价系统的硬素质是一耳朵就可以听出来的。展会现场的供电、环境、煲机等条件限制无法改变,我只是遗憾专业从业者的调声理念急需改变并希望他们首先成为爱乐者。不必过份贬低高价系统。这次我听的系统很多指标远胜我家里的。

使用道具 TOP

263#
发表于 2018-4-18 09:27:52 | 只看该作者
要和对的人进行对的对话

使用道具 TOP

264#
发表于 2018-4-18 14:04:03 | 只看该作者
回转速率高是不会感觉听感快的,听感听感快主要还是失真引起的。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8 09:44, Processed in 0.028473 second(s), 16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