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05898

查看

1019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石南根

265#
发表于 2013-12-1 01:33:31 | 只看该作者
小弟是部门党组织副书记(诸兄莫笑),要负责工会、青年团和妇女工作(请不要笑)。

青年同事希望我介绍 ...
石南根 发表于 2013-11-30 19:03

说起这茬,有点心得与石兄分享。
不才几年前跟本地晚报联手,义务为一帮普通爱乐者开了一年多的讲座,每周末举办,每次大概两至三小时。其实,这事儿还真不能多想,讲多了下来发觉就一点,什么打动你自个儿就讲什么!这是最简单的,而且也不用按部就班照着啥音乐史的脉络来,因为你我自己听古典也不是按照音乐史的逻辑榆木脑袋般展开的!但刚开始选择旋律优美点,抒情一点的曲目是应该的。磨合一段时间,大伙儿都能跟上节奏了,专门针对某一专题展开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还有,这类讲座的受众一般是不太明白古典音乐的,许多人也就是有这个愿望想要了解并试图进入其间,所以我个人认为你完全可以照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启发并引导!其实我个人不懂乐理,所以我完全是以业余爱好者的身份与心态与他们分享,没想到反倒效果更为明显!

当初的一系列讲座每周末参与者相当踊跃,人数最多时,在室内大冬天的居然需要开冷气空调,哈哈哈!讲座后来因故停了,主要原因是场地解决不了。很遗憾!可至今还时不时有当年的听众节假日啥的发来短信问候并期待讲座重启,唏嘘!

点评

多谢狗兄!  发表于 2013-12-1 20:19

使用道具 TOP

266#
发表于 2013-12-1 07:03:48 | 只看该作者
与石兄初见面后我就对老婆讲,下次再有古典音乐讲座需求就请石兄好了,我对石兄有信心。
之前为了应付老婆交办的任务,我硬着头皮去给老婆参加的高级瑜伽教练培训班做了一场古典音乐欣赏方面的讲座交流,确实是绞尽脑汁做了些功课,结果现场效果出乎预料的好,很多人感动到当场泪奔,可能瑜伽教练们比常人感性的多吧,我运气好。
准备这次讲座的一些体会和收获倒是可以拿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1、一个半小时有点短了,特别是对于石兄。
2、尽量压缩讲解的部分,提问答疑的部分也不要太当重点,重要的是聆听,是感受。让听者了解古典音乐就是要打开双耳去听,敞开心扉去感受的,不是用来讨论、研究和考据的。
3、第一堂课还是旨在让大家对古典音乐有兴趣、有共鸣、有信心。就先选些大家日常生活中大概都曾听到过的熟悉乐段吧,当然要选经典的,要旋律优美的,让大家建立一个信心,古典音乐离我们并不遥远,并不高深莫测,并不晦涩难懂。
例如 巴赫的大无,汽车广告里听过。乡村骑士的间奏曲,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听过。费加罗婚礼中的西风轻拂,肖申克的救赎电影里听过,等等 。这些音乐本身都足够抓人,大家有联想、有共鸣、有感触,容易比较快的投入。再辅之以石兄对作曲家、音乐体裁、表现形式、作品背景等资讯的介绍,让大家觉得原来古典音乐真的就在我们身边,或者本来就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欣赏她、感受她、甚至爱上她都并不难,也许有些人当场就爱上古典音乐了。
4、在曲目按排上尽量覆盖各种表现形式,独奏、重奏、协奏、室内乐、管弦乐、交响乐、声乐等都涉及到,展示古典音乐的丰富性,从人们日常听过的熟悉乐段中完全可以拣选出上述所有需要的表现形式。
至于古典音乐的历史、传承、流派等等还是放在石兄以后的讲座中慢慢引导吧。

点评

经验丰富的冲兄对石兄有信心,可见事情已搞定!放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小段,让组织的接班人觉得:古典与当代只是时空相隔,而生命力顽强的古典早已入侵了我们的生活之中!占领高地,还看石兄。等听结果呢。  发表于 2013-12-2 15:10
确实,用电影电视剧中截取过的片段,容易引发认同感。  发表于 2013-12-1 20:20

使用道具 TOP

267#
发表于 2013-12-1 09:50:10 | 只看该作者
面对一群80后,公务员,党员,古典音乐菜鸟,该如何入手呢?
石南根 发表于 2013-11-30 19:03

除了大家所讲的,要每人发一张刻录CD,要精选一下古典音乐入门曲目。
演讲会议中,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入门曲目。


点评

准备网上下个入门曲目单。不过一般都近百首,会把年轻人吓回去。如今阅读、听乐、娱乐、思考都碎片化了。  发表于 2013-12-1 20:22

使用道具 TOP

268#
发表于 2013-12-1 16:26:19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各位热情的帮助和指点,很受启发和鼓舞。只是希望我的一点介绍能让同事们开始对古典音乐感兴趣,或说不烦感、不抗拒,这就行了。《幻想曲》太视觉化并把意象固化了,真的很管用吗?

使用道具 TOP

269#
发表于 2013-12-1 18:37:21 | 只看该作者

看石南根兄很认真,插句闲话。
凭混在“组织”并对“组织”人的了解,这事儿,不按规矩来好,无需正经地讲古典音乐史音乐形式体裁什么的,简单带过就可。时间不多,就是讲得头头是道,终究是蜻蜓点水,人家听得一头雾水,凌乱了,效果不会好。
如果就一次过,就弄十来段动听有趣、演绎效果好、风格各异的曲子,边放边聊。聊什么看你那儿人们的喜好,可扯得很远,如命运人生爱恨啊,又可以说得很近,如愉悦减压休闲,甚至好听。。。
对石南根兄来说,这是小事儿。到时记得告诉个结果。

点评

还有个问题,就是场地是会议室,没有电声设备,只能拿个套装机放CD了。  发表于 2013-12-1 20:23

使用道具 TOP

270#
发表于 2013-12-1 20:18:44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各位热情的帮助和指点,很受启发和鼓舞。只是希望我的一点介绍能让同事们开始对古典音乐感兴趣,或说不 ...
石南根 发表于 2013-12-1 16:26

石兄顾虑太多了,其实你的同事你最了解,采取何种方式去启发引导最能凑效您应该比咱更有数。

点评

以前还信心满满过,到极品后就被“忐忑”了,呵呵。  发表于 2013-12-1 20:29

使用道具 TOP

271#
发表于 2013-12-1 20:32:26 | 只看该作者
石南根  发表于 1 分钟前
以前还信心满满过,到极品后就被“忐忑”了,呵呵。

哈哈 ,理解理解,正如我看石兄的文字也不由得要忐忑一样,您有我所不能及的一面,很受教!

点评

兄抬举了,拱手承让。  发表于 2013-12-2 21:37

使用道具 TOP

272#
发表于 2013-12-2 18:35:13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各位热情的帮助和指点,很受启发和鼓舞。只是希望我的一点介绍能让同事们开始对古典音乐感兴趣,或说不 ...
石南根 发表于 2013-12-1 16:26

管用。不管用的话,那电影就不会在AFI百年百大电影经典中名列第58位啦。

“在想象力的自由王国里展翅高飞”那是大家伙上了贼船中毒以后的事儿,《幻想曲》、《幻想2000》绝对是启迪这类音乐想象力的最佳示范片。也就是告诉大家“像这样的...”才是各位以后HIGH大了时最靠谱儿的飞行姿态。

会议室里支一投影不难吧?这样就省得大家耳朵听着音乐,眼睛一直老盯着您一人儿瞧了,您主讲起来也自如点儿不是?整个儿过程也不枯燥。如果您实在对动画片没信心,决定全凭自己发挥,最好也是以古典音乐录像为播放载体,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真是经验之谈来的。仅供参考。

使用道具 TOP

273#
发表于 2013-12-7 22:13: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3-12-7 22:18 编辑

似乎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很简单:贪婪。

驾车行驶在北京拥挤的五环路上,看四下的雾霾涌上路面,从车窗缝隙中渗进来,再钻到鼻腔和肺泡里,不由得想起这两个字。前几年闹金融危机,听了许多专业分析,各个角度都有,落在我心中的却只有那两个字。

今天“贪婪”又在解释着身边的灾难,这个词贬责着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

收音机里播放着一位老艺人演唱的京韵大鼓《孟姜女》。老太太肯定年纪很大了,底气不够了,声音也苍老,但那个韵味啊,禁不住跟着摇头晃脑。每一段落结尾处,现场观众都鼓掌叫好。大鼓的段落是以垂腔做结的,不是加力上扬、容易卖好的啊。范、孟两口子命运悲奄,可秦始皇也没能实现他的千秋江山梦,还不是因为贪婪。

十多年前在新加坡工作,国内无数的团组前去学习取经。小平曾说过类似“学习新加坡”之类的话,上世纪末还管用。新加坡让我明白两件事,一是五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对于市民个人已丧失服务意义,因为这座城市中的部分设施和地点你一辈子也不会造访和使用;二是城镇之间要有纯自然的空间,需要政府强行设置和维持,使区块内人群的总体排放能够尽量被自然吸收和分解。第一条是当时的新加坡外交部长杨荣文写在书里的,第二条是新加坡市政规划业已做到的。

我们终于没能学会。地产商的利益和贪婪,在我们这个处于初级阶段的落后社会中,是没有力量可以遏制的,智慧和理性也不行。所有的城市都如摊煎饼一样,无节制地扩张。而摊煎饼是九十年代初就已被我们自己公开诟病的。

我们终于没能学会分享,这个在今天被称作“中国”的地方如此重要的生存法则。我们终于不愿与同类分享,与其他物种分享,与大自然分享。而不去分享的结果就是一同走向灭亡。

说到这,我倒挺敬佩用一百万元购置音响而没买豪车的乐友。记不太清了,但若干年前曾读到国外一本音响杂志的编辑,好象是hifi news 的 ken kessler,就是只买二手车,钱全用在音响上。
买音响这个消费举动,更多的目的是满足精神愉悦的需求,而买车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交通实用。且由于高级音响的附加值更多来自经验和设计,消费者对于人类智慧的支出比要大过买汽车吧。我宁愿相信大多数音响消费者是为了获得心智上的收获,而不像有些豪车用家想的是炫耀而不是优异的性能,因为开豪车的二货在路上实在太多了。


使用道具 TOP

274#
发表于 2013-12-12 22:50:49 | 只看该作者
      从南非“世纪葬礼”归来,一进家先打开音响,放一张莫扎特的嬉游曲第17首,缓解三天旅途的辛苦。约翰内斯堡多年只下阵雨,而追悼大会那天下了一整天,似是老天为曼德拉哭泣。当地人认为下雨是好运的兆头,也许正是老人家所愿望的。第二天又是一如既往地蓝天白云。

      多年前数次到南非,开普敦、好望角的风光令人难忘。今年初到德班,海岸的景象与想象的不同,曾经遍布劫凶传说的彩虹之国如今确有了不少发展。上次在德班酒店大堂里拨弄几下莫扎特K330,被一位黑人兄弟打断,他毫不客气地坐下去,十分投入地弹了一首爵士,口中还自得其乐地哼着小调。

使用道具 TOP

275#
发表于 2013-12-16 22:57: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3-12-16 23:51 编辑



      听古典音乐的妙处之一就是常听常新。近来很少听肖邦,那些少年时代魂牵梦萦的曲调,在诸多贝多芬、巴赫、德彪西的掩映下,在人到中年、暮色渐起的笼罩下,多少显得有些许艳俗。阿格里奇那些火花四射的演绎,那些行如流水又有些漫不经心的造句,曾令人目瞪口呆,啧啧赞叹,听多了也会嫌其有些浮夸。

      但今天又拣起这张老盘,肖邦第三奏鸣曲,在冬夜里再次给人魂不守舍的悸动。高中时代只有一盘杂集磁带,只能在家里的砖头机上放听。某个夏末黄昏坐在学校的围墙上发呆,看天色一步步地黯淡下去,想着此时若有肖邦陪伴,手中的书卷会更耐读。今天肖邦可说唾手可得,却又不知觉间忘记了珍惜。

      今晚的阿格里奇多了几份轻巧,第一乐章的抒情乐句近乎于白描,蜻蜓点水般的触键将色彩褪尽,几乎成了焦干的水墨,且是倪瓒一样的疏朗和萧索。只是到了浓烈起舞的第四乐章,她著名的跳跃感才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想起波拉克那幅展在大都会的“秋”,在画布上激动着、扭曲着、上下翻滚着的黑色墨线,压在身下的白色、浅赭石的线和色块隐隐地应和着、衬托着,一如她左手短促利落的和弦。


      早年间前辈乐友大赞海顿的四重奏,年少的我嫌其平淡而不如肖邦之滥情与畅怀。今晚放下阿格里奇,拾起朱利亚四重奏在CBS录音的第20号第四曲,惊见海老爹与肖少爷竟然如此地相似,都是四个乐章,都是由慢及快,都在慢板中极力地铺陈,都在快板终曲时加速、变速。可能只有贝多芬同时完美掌握了这两种曲式,并在生命的乐谱上分别写出一整套亘古的杰作。

      解构者批判形而上,量子力学测不准定律否定规律之完美,那么今晚听到的两位时隔百年的大师作品,为何冥冥中似有说不尽的联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如来的后院,上帝的伊甸园,念经兄去过?  发表于 2013-12-18 00:44
妙!呵呵!形而上的故乡又在何处呢?  发表于 2013-12-17 23:13
因为形而上才是所有曲式,形色以及情结的共同故乡。呵呵,刚看到石兄如此妙帖,学习了好些天,深深拜服!顺便请教,海顿的四重奏哪个演绎更好?  发表于 2013-12-17 13:38

使用道具 TOP

276#
发表于 2013-12-17 21:28: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3-12-17 21:45 编辑

回复 石南根 的帖子

因为形而上才是所有曲式,形色以及情结的共同故乡。

妙语!Where lies metamorphosis, is the hometown of all formats, penchants and sentiments.

海顿的四重奏,我只听过以下几个四重奏团,而且多数只是一张唱片录了两三首,因此不敢妄评。Amadeus, Julliard, Tokyo, Allegri, Tatrai, Hungarian, Panacha, Italiano, Orlando, Kodaly, Weller, Alban Berg, Strauss, Smetana, Kreuzberger....

其中印象比较深的是Tatrai和Kreuzberger, 似乎和想象中的维也纳宫廷比较合拍,有情趣但不滥情。 Julliard放得开,听起来潇洒、过瘾。其他的说不好,也请指教了。

   

点评

谢石兄  发表于 2013-12-18 01:23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2-23 18:24, Processed in 0.052027 second(s), 2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