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续前缘 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可以再次去做你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爱喝墨水的我将它统称为“再续前缘”。 再续前缘之一:一场符合期待的音乐飨宴 邻城被称为“东方蒙地卡罗”的澳门曾是我工作和生活过10多年的青春挥汗之地,本人十分珍惜这份难得的缘分。 记得去年曾应朋友之邀,去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聆听过钢琴家阿殊肯纳齐指挥悉尼交响乐团的精彩演出。因此,昨夜同样应友人之邀,重回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欣赏德国指挥大师克劳斯·彼得·弗洛尔指挥捷克爱乐乐团的音乐会可以说是再续前缘。 超级便宜的票价
2 小时前
请留意票价(澳门币$384相当于人民币300元)和座席(H排3号正对着弗洛尔不停扭动的屁股)。基本上是接近皇帝位而却是白菜价!
我不免感叹:这场演出要搁在广州或内地其他城市,砍你2000大元没商量啊1有时候活在小城自有其幸福的一面。要赞的是以“东方蒙地卡罗”著称的赌城澳门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扶助却是毫不含糊的呀!要知道这个综合剧院坐满也就1114个位子。港澳当局对于文化事业的倾力扶助绝对值得大陆的相关当局俯首效仿的!
2 小时前 上传
精彩而通俗的曲目
史麥塔納 (Bedřich Smetana)
「伏爾塔瓦河」選自交響詩《我的祖國》
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德伏扎克 (Antonín Dvořák)
E小調第九交響曲《新世界》
小提琴:諏訪內晶子 (Akiko Suwanai)
来自木耳的听感
尽管综合剧院的声学设计也许确实不及星海音乐厅出色,听到更多的是直接声,残响和泛音不够丰富,声音的厚重感稍欠,但这丝毫不影响这支古老而年轻的乐团的精彩演出。
说其古老是这支1896年成立的爱乐乐团在布拉格鲁道夫音乐厅的首场演出就是由德沃夏克大师指挥的!
说其年轻是纵观全场,除了弗洛尔指挥稍年长(其实也就较本人大10岁58岁),30岁左右的团员占多数,是一支充满朝气的乐团。
同声同气的捷克爱乐乐团演绎其祖先斯美塔那大师的《瓦尔塔瓦河》真的是驾轻就熟。而演绎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基本上就不用看谱全情投入。而弗洛尔指挥更是“离谱”(根本就没有上谱架)指挥的!
当天的排阵有些特殊,低音部排在左方。不知在上海等地巡回演出时的排法是否相同?看过很多场都是这样排列,是否跟场地有关?
更要赞一下的是守在左方最后排负责打击乐的瘦小帅哥的敬业精神!《第九交响曲》第三乐章的几下三角铁和第四乐章开头一分钟出现的就那一下铜钹擦声(轻盈而快速的相擦而产生的绝对在现场才能感受到的悦耳声音)绝对专业啊!
弗洛尔指挥属于勤快的动作型指挥,当晚着一身黑色的宽松外套,有点中国功夫衫的味道。个子不高的他激动处更是手足并用,乐于主动与各声部的乐手互动,是一名调动气氛的高手。
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是带我进入古典大门的经典曲目。平时听得多的是DECCA的ISTVAN KERTESZ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DGG的库贝利克指挥BPO、COLUMBIA的WOLFGANG SAWALLISCH指挥爱乐乐团、LUNDON的DOHNANYI指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的版本。第一次听弗洛尔的版本,而且是现场指挥捷克爱乐。聆听这首烂熟于心的曲子时,我甚至比弗洛尔更加激动(见笑啦)。
是时候讲小提琴家AKIKO SUWANAI小姐,其实我没有认真听过她的作品。印象中只在刘汉盛编的《音响论坛》20周年纪念CD中听过一段她与PHLLIP MOLL合奏的拉赫曼尼诺夫作品《DANSE HONGROISE》一段,故对其当晚用安东尼奥·史特拉第瓦里在1714年精制的“海豚”名琴演绎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抱有很大的期待。期待着美女名琴的第一声!昨晚的澳门气温下降,室内温度估计只得25度左右吧。美女穿得很朴素,一袭黑色露香肩的礼服,长发配刘海,典型的日本美女风格。我知道全场都在屏息等待。不过,这第一声却没有我想象中的亮丽和具有穿透力!甚至有些“沙哑”。也许是捷克爱乐乐团过于强大?又或者天气降温的原因?不过,在稍作暖身后的名琴显露出的华丽高贵渐渐征服了我!但整体琴声还是偏弱。跟我平时听惯的RCA的海菲兹与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版本和梅纽因与肯佩指挥BPO的版本仍有那么一段距离。
但观众毫不吝啬的给了美女热烈的掌声,令到美女在返场加演曲目(应该是巴赫的作品)时,全身投入,此时的“海豚”细腻润滑无比具有强大的穿透力,真是能挤出几滴耳油!
整整两个多小时的音乐会高潮迭起,掌声雷动。但在演出过程、乐章之间却是出奇的宁静,除了偶尔听到一两声实在是忍无可忍而发出的轻声咳嗽声。可见当地听众真的很乖! 意犹未尽的我等在返程面对众多的过海关人群,仍不忘相互勉励一句:明年记得再续前缘啊! 为了感谢你耐心阅读拙文,特意刊出一张朋友的风衣作品(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