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45697

查看

34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雨中独舞

289#
发表于 2013-11-7 11:38: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和.静.怡.真 于 2013-11-7 13:39 编辑

闲说书与读书

书多绝对是一件幸福的事,只要书房空间足够大。斯是陋室,爱人老抱怨没有地放我的书,于是我就搬到客房去睡,没地放的书就放在床上。半梦半醒之间,还时不时用肩或背蹭几下,以为是爱人呢。呵呵。

我没有“书癖”,书也不多,随缘随性,所以注定没有厚度,深度。骨子里还是比较爱读书的。这两年,空余时间基本上与书为伴。以读到心里的时间为标准,那这两年比前面三十多年还要多。可能是年龄已到这个份上了,不惑之前一定得解惑,自然规律。

但是,我也认为:有“书癖”的人,绝对是一种幸福的“纠结”。书以静心,占有欲却不能罢,只能“纠结”了。

古书自然有其不菲的经济价值。但是,书籍的真正价值,应该在于其知识宝库,情感共鸣,处无为之事,行有言之教。前提是书山有路心为径。比如说,前几天我读梁实秋的《寂寞》很有感觉;雨版爱读林语堂;LIAO兄喜史书杂项;SCHWAZ兄读武打,名著,卡夫卡;SSJJ兄读经史哲学佛经;大S兄喜欢读艺术类;WANG兄无所不读。。。(极品里大神太多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关键的是,书上内容,在那一刻拨动了您心里的那根弦。而且,读书也比较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看见了浪花,就以为是海洋”。其实,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境下,读同样的文字,可能会有不同的感悟。这得随意。所以书籍也好,文章也好,是由很多根弦组成。我们的心也有很多弦,只是在深情相拥之时,起共鸣的究竟是哪几根。

书有缘吗?我想是有的。就好象夫妻一样,无缘不合。既然缘分如此,就不犹豫了,多读几遍,最好读一辈子。海洋有多深,得游到海底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用在书缘上,也不为过。

点评

和兄谬赞了,我只是乱读。  发表于 2013-11-9 22:37

使用道具 TOP

290#
发表于 2013-11-9 03:00:31 | 只看该作者
闲说书与读书

书多绝对是一件幸福的事,只要书房空间足够大。斯是陋室,爱人老抱怨没有地放我的书,于是 ...
和.静.怡.真 发表于 2013-11-7 11:38

对我而言,书房是一个特让我有安全感的地方。有时候,我这人会特没有安全感,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在想些什么,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些什么,那个时候我就打开一本书,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一切孤独而又安静。

我一直希望有一个大书房,四壁都是高到天花板的书架,要搭着梯子爬上去,中间再放一张两米长的美式工作台,上面可以尽情堆放我的书和资料,书架前再放一张布艺的沙发,可以缩在里面听音乐发呆。然后书的摆放不是按照科目,而是按照颜色来划分,这样整个书房看上去洁而不乱而又色彩斑澜,书对我来说除了能学到很多知识外,也能从环境上安抚我的心灵。这个想法在最初在新家设计方案时第一时间被我摆在桌面,舍去客厅,直接把整个共公空间打造成书房,但最后还是放弃了。毕竟家是全家人共同生活的空间,而书房更多的是需要一定的私密性,我要考虑到家里人的爱好和生活方式,于是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了家人,自己单独留了个小空间放音响和书。生活中留有遗憾其实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毕竟我们还能有遗憾。

点评

支持以家人为重的做法,非常正确。书房的空间毕竟是外缘,而你自己的内心空间才是真正的空间和“战场”。内心打理好了,则无边无际,无穷无尽。  发表于 2013-11-11 11:31

使用道具 TOP

291#
发表于 2013-12-6 00:13: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3-12-6 00:16 编辑



让人微醺的小插曲

每到年底,便觉得一日日是迎面扑过来的,日常工作琐事,年度总结,明年计划,拜访客户等,虽然春节还没到,却要开始应付春节工人陆续回家的事宜,加上搬迁新居,如果没有些定力还真是招架不住。

下午给自己放了半天假,去办事的同时看望了一位朋友,快临走时他播了张碟,音乐响起瞬间击中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那个部份,是我最爱的曲子Canon。那一刻我为自己感动,虽然这个社会日益喧嚣淡漠,虽然大部份的时间终日忙碌,虽然身心已积累了太多的负荷和困扰,但内心却没有由此失去敏锐的触动。一直以来,自己一路跌跌撞撞成长,对生活有了真切的体会,也逐步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掩藏的自己的情感,但真的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我们是那么的需要那不经意间的温暖和触动。

回家途中,停车进一花店买花。一男子想买束花送给妻子,以纪念他们的结婚三周年,营业员习惯性地推荐了红玫瑰和百合。我一时没忍住上前说:“白玫瑰吧,因为它的花语是:我足以与你相配。既肯定了你们的爱情,又赞美了你妻子的优秀,同时也呈现了一个男人的自信,多好!”那男子眼神一亮,连声道谢。

在这灰雾茫茫,呼吸困难的日子里,这些小插曲真心让人感到生活的快乐和美好。2014年,愿我们仍旧能怀揣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懂得欣赏惊蛰时的菜虫化蝶,小满时的蚕起食桑,寒露时的鸿雁飞来,立冬时的金盏花香。祝福我的家人和所有的朋友,祝一切安好。






使用道具 TOP

292#
发表于 2013-12-7 13:56:55 | 只看该作者
感悟人生-------谢雨妹分享这段音乐。

点评

祝雅阁一切安好!  发表于 2013-12-7 19:23

使用道具 TOP

293#
发表于 2013-12-7 20:3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nmggw 的帖子


    谢谢!,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使用道具 TOP

294#
发表于 2013-12-25 00:11:20 | 只看该作者

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让每天都有从指尖经过的感触



拿起笔 写下爱

公司的同事都去泰国度假了,因私人原因没有成行的我留下来坚守阵地,收发邮件,接听电话,处理日常事务,去郊区工厂落实正在进行的订单,因为也想给自己几个小时的假期,所以所有的步骤进行的利索、快捷。

从工厂出来已是下午三点,今年冬天的阳光有些吝啬,很多时候都是以一种混沌的灰色天空示人。偶尔的晴天,又加上那会路上并不是很拥挤,所以可以以较悠闲的心情开车。接二连三的祝福短信,时时提醒我明天就是圣诞节了。看到马路的边上有家卖鸭脖子的小店,忽然有想吃的欲望,于是将车停下要了六个鸭翅膀和一根鸭脖子,又在隔壁的花店买了几支蜡梅,俗气的我不失时机地拍了照并在微信上贴了图,配文:中年妇女送给自己的圣诞礼物!中年妇女?想到这不免得有些心慌,其实我从来不害怕变老,我害怕的是自己配不上如今的年龄。

正要离开,脚步却不由得走向不远处的一个小店,落地大玻璃的后面,一男一女站在一排陈列架前挑选卡片,在阳光的余辉中,看得出他们完会沉浸在挑选的快乐中,带着认真的表情,大概是在脑海中努力将不同的卡片和不同的亲朋好友配搭。

对写卡片的热情,自己也有过,但那是很久以前了,后来人慢慢地变懒了,写卡片的事也逐渐被网络短信所替代。但让我感动的是,每年还是会如时收到几张载有满满祝福的卡片。有对特爱到世界各地走走的夫妻好友,每到一个地方,他们总会用当地的明信片盖上当地的邮戳寄给我,这个习惯保持了很多年。

生活的忙碌,朋友的聚散,偶尔对信念产生怀疑和失望,都让内心的质地有了粗糙,对他人的感谢与祝福也变得敷衍起来,千篇一律的信息复制与网络群发变成了时下的一种社交手段。而这会在小镇的小店与那些美丽的卡片偶遇,当手指轻轻抚触它们时,那淡淡的墨香,突然让我找回了曾经的热情与冲动力,在新的一年以感恩的心为墨,用认真的心为笔,将想说的话写在卡片上,寄给自己爱的那些人。

手机显示又有祝福圣诞快乐的信息。圣诞节,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国人那么热衷于它,即使大家都不相信耶稣基督,也不相信这世上真有圣诞老人,但成长的经历告诉我,有太多的人需要圣诞节(其实各种节日),因为这个温暖的节日让我们多了一个理由,在日益喧嚣淡漠的世界,去相依相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平实的笔触透着对生活点滴的品尝,正如寒冬中的蜡梅,无声香自远。人近中年,沉潜与静敛齐俱,内力兼谦逊并蓄,是可以很绚烂又清湛的岁月。雨版,节日愉快!  发表于 2013-12-25 15:58

使用道具 TOP

295#
发表于 2013-12-26 10:51: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和.静.怡.真 于 2013-12-26 11:04 编辑

*****又快到新的一年了,祝福大家都多一点笑意和暖意!从看似繁忙又无可选择的生活中,却可能实质上是渐渐趋向淡漠的内心里,去品尝点滴酸甜苦辣。每一颗心都是一颗明亮的珍珠,每一刻的生活有可能是珍珠的光芒,也有可能是掩盖光芒的浮尘。*****



“圣诞老人”的礼物

昨天(圣诞节)回到家,正在房间里写字的小孩飞奔出来开门。心里觉得今天有点怪怪的,平常他写字时一般都是我爸开的门。

我在厨房里忙开了。小孩蹑手蹑脚地搬了一把椅子,爬到壁柜里拿出一个夹子。我很好奇,“小朋友要夹子用来做什么?”小孩下意识地把手摸向口袋,原来他的口袋里别着一只袜子。哈哈,我心里一阵大笑,一下明白过来了。但是得装着不懂,“咦,口袋里装只袜子是干什么用的?”

小孩凑到我的耳朵边上,轻轻说,“我要把袜子挂在阳台上,今天晚上圣诞老人就会骑着驯鹿雪撬,往我的袜子里放礼物。”我不禁笑了起来,因为我已经没有小孩的天真,相信这个世界有圣诞老人。但是,看着小孩快乐而期盼的眼神,我没说什么,因为小孩的快乐,就是源于他们的天真无邪,深信不疑。

饭桌上,小孩声情并茂地把他的做法告诉了妈妈。妈妈也附和着他,不想扫了他的兴致。只是善意地“欺骗”他,“你今天晚上要早点睡呵,圣诞老人要在你睡着以后才会给你送礼物的。”

爱人偷偷问我,“你给小孩买圣诞礼物了没有?”我摇了摇头,“就在袜子里放几颗核桃吧。”爱人说,“我买了,他特爱吃的棒棒糖。”我感谢爱人的心细。

小孩美滋滋的一夜好梦。爱人出门的时候,我就醒了。她在小孩的袜子里偷偷放上礼物,我也很清楚。

小孩醒来了,天气相当冷,他顾不上穿衣服,穿拖鞋,就跑去阳台看他的袜子,他关心着圣诞老人有没给他送礼物。然后,就听到他异常兴奋的声音,“爸爸,你看,你看,圣诞老人给我送礼物了!”

小朋友的喜怒哀乐自然流露,从不会掩饰。我想,为了小孩的快乐,充当一会圣诞老人又何妨?

在我出门前,小孩还在被窝里面拿着他的圣诞礼物乐呵着。估计也够他在幼儿园里“得瑟”一会的了。

点评

浓浓的父子情隐于无形无声之中。也祝你好,忙并快乐着。  发表于 2013-12-27 20:58

使用道具 TOP

296#
发表于 2013-12-30 11:19: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和.静.怡.真 于 2013-12-30 11:37 编辑

*****第300个回复,第301楼。不算很长的贴子。呵呵,却不经不觉,自己把这里当成了心灵的港湾。高人林立的论坛,精彩深刻的见地,我是绝对的受益者。但是,回看自己的浅薄,一度让我自卑不已,情莫能堪。是继续,还是停止?哈哈。。。简简单单的一份朴素,就是希望能给他人一丝浅浅的温暖。*****

流动的岁月,流动的人,断流的电波。。。

周日,天气很冷。太太依旧重复着她周而复始的家务。今天她对抽油烟机进行大清洗,问我家里螺丝刀放在了哪里。我翻遍了家里所有的抽屉,没见着螺丝刀的身影,却翻出来了一台七年前在沃尔玛买的德生牌R1012型号收音机。什么都在,还崭新着呢。当时一时情结作怪买下的,这么多年了,我一直没有再通过传统意义上的收音机听过电台。心里一股冲动,于是马上装上电池,看看收音机是否还能工作。

一开声,声音相当好。傍边玩着纸飞机的,从来没有听过收音机的小孩,在开声的一刹那被激灵了一下,停了下来,惊奇地瞪大了眼睛。父子俩对笑了一下。刚好是一个播放老歌的节目,歌曲很给力,是罗大佑先生的《光阴的故事》,紧接着是赵传的《爱要怎么说出口》,都是我读书时代非常喜爱的,而且一直都喜爱着。。。

我不禁沉醉在这些昔日的经典里,心灵一下子被带回到三十年前自己的朴素童年。

那时候家里的家用电器,除了几台对付夏天炎热的钻石牌电风扇外,就算那台红灯牌中波收音机了。收音机是带领的自己进入音乐世界的始作甬者。年少的我,早早就在家里充当放牛娃和后勤补给,收音机就是自己接触外面世界的唯一窗户。无论做什么事,收音机总在身边陪伴着。接触当时的流行音乐,就源于收音机的传播。对世界足球的了解,也仅来源于收音机的体育节目。那个极少电视机的年代,信息的来源途径是那么的“拮据”。对足球的痴迷,可能多少有点先天的东西。但是,自己对音乐的喜爱,我更愿意归于当时电台对自己的潜移默化。当时的港台音乐星光灿烂,谭校长和张国荣正大红大紫。经历那个年代的爱乐者,我想都是一场激情澎湃,风花雪月的事,是不可复制的流金岁月。正是在这么简陋的条件下,电台对我完成了音乐的启蒙。

而让我对流行音乐产生深刻记忆的,是歌者齐秦。集词曲唱奏于一身,才华出众。通透而有张力的嗓音,其深情款款的爱情故事一度很是感动那时年轻的我。我记忆犹新:某年冬天,第一次骑自行车去县城,从一家简陋的唱片店传出的<冬雨>,让骑了近三个小时单车的我,忘记了所有的疲惫和到新环境的彷徨,一颗懵懂而单纯的少年的心在那一刻完全沉浸在音乐里。那天灰蒙蒙的天空和及时到来的冬雨,也长久地烙在我不谙世事的生命之流里。

时隔二三十年,在物质与科学无比发达的今天,收音机已几乎退出历史舞台。年近不惑的我,同样在一个寒冷的灰蒙蒙天的下午,倾听着收音机里也曾相识的声音,重温着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流动的岁月,流动的生命,一度断流的电波,在此时此刻,却连接上了那曾经断流的暖流。不祈求永恒,岁月如流,我的生命也如瀑流,只珍惜当下这一刻心底的感动。我推迟了下午自己的安排,打开电脑,在收音机清晰的老歌陪伴下,只为记录下此时自己的一些感觉,重拾过去曾经温暖过我心的时刻。

文字只能冰山一角地记录着生命,无法完整地表达那份超越时空的感受。运用文字的能力仿佛被冬日的寒冷所冰封,文字在“嘀达”的敲键盘声中显得生涩。但是,我还是愿意,愿意用普通的字眼和平实的情感,来表达自己对岁月历练的感恩,对生命的崇敬。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与朋友们分享一时微薄的心情。断流的电波尚可延续,生命的长河却从未停止。就让温暖浸透我们新的岁月,新的征程!

使用道具 TOP

297#
发表于 2013-12-30 14:5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和.静.怡.真 的帖子

收音机是我小时候不可或缺的伙伴。每次放学都会准时守在它跟前听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后来有《杨家将》、《呼杨合兵》等等。小学时几乎听遍了所有的评书,爱书的癖好可能跟这有很大关系。中学时听港台歌曲、古典音乐节目都离不开收音机里的电台节目,哪怕只有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节目也会傻乎乎地准时收听,漏了一期肯定也会在重播时补上。那时的节目编辑的多好啊,感觉含金量特高,透着浓浓的文化味。

使用道具 TOP

298#
发表于 2013-12-31 10:0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收音机是我小时候不可或缺的伙伴。每次放学都会准时守在它跟前听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后来有《 ...
schwaz 发表于 2013-12-30 14:57


与施瓦兄经历有些相近。

一直到高中毕业,都很喜欢听评书。母语是白话,所以听的是白话评书。每天的中午12点或晚上6点,半小时的评书。印象深刻的评书人有两位:张悦楷,当时在广东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人们都亲切地称他“楷叔”。另一位是梁锦辉,我听得最多的,应该是他的了,记得后期他评了很多的经典武侠小说。当时,武侠小说异常风行。很多武打小说,都是先源于评书的传播,后来才看的原著。那个时候我连普通话都听不懂,故极少听普通话的电台。接触更多的是岭南特色的文化,是“文化沙漠”出来的产品啊。但是,中国的文化何等博大精深啊!现在这种认识越来越深,无知感也就越深。

当时我的收音机好象接收不到古典音乐的电台,所以听的最多的是港台流行音乐,偶尔也有欧美的流行音乐。我开始接触古典音乐,是97年左右,同学送的三盒打口磁带,音质相当不错。当时用SONY的WALKMAN来听音乐了。记得很清楚,一盒A面是柴钢一,B面是柴小协;有一盒是肖邦的钢琴音乐,记不清是什么曲子了,以现在的认识,应该是一张集锦,有夜曲,马祖卡等。后来,主要还是听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则有点断流。近十年才以古典为主。

时代不同,人的口味也随之不同。电台的节目主要是契合百姓不同的口味。修养深也好,节目有文化味也好,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个特征。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人吧。时过境迁,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流行,比较也就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是那个时代出来的人,怀念一下当时的似水流年,擦出一些共鸣,是很美妙的事情。

使用道具 TOP

299#
发表于 2013-12-31 10:1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和.静.怡.真 的帖子

一面柴钢一、一面柴小协估计就是卡拉扬指挥、贝尔曼与费拉斯独奏的那盒,封面是卡夫人油画的100 masterpieces系列。

盒带里最舍不得的是那些京剧老录音,现在都不能听了,市面也绝了,CD化也指望不上,真希望习大大提倡一下,呵呵。

使用道具 TOP

300#
发表于 2013-12-31 10:2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一面柴钢一、一面柴小协估计就是卡拉扬指挥、贝尔曼与费拉斯独奏的那盒,封面是卡夫人油画的100 m ...
schwaz 发表于 2013-12-31 10:10


说来惭愧,那三盒磁带,同学说是走私的,没有任何的标识,只有一个外壳和里面的磁带。当时我可是实实在在的“盲听”啊!凭模糊的记忆,我猜度是阿格丽希/阿巴多的版本可能性大一点。太久远了,没有尸体作证,不纠了。但是,很感谢这3张磁带给打开一个意想不到的开阔地。

施瓦兄博学博爱。京剧很少接触。哈哈。。。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8 14:28, Processed in 0.079133 second(s), 2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