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05817

查看

1019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石南根

25#
发表于 2013-6-21 16:24: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3-6-21 16:26 编辑

回复 石南根 的帖子

推荐一个看似韩国人的网站,其中对DECCA SXL、DGG、COLUMBIA SAX早期版位的说明十分详细。
    http://fischer.hosting.paran.com/music/music.htm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3-6-21 18:33: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久闻其名,不知国内何处可得。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3-6-21 20:14:5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标题真好。我听音乐常常有一种玩物丧志的犯罪感,因为它既不是我的正业,也不是用它做正业的商家。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贪玩的欲望。就此虚度一生也心甘情愿。

非常喜欢读搂主的这些贴。看得出楼主是经验丰富。希望继续搭楼啊!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3-6-22 00:13: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3-6-22 00:39 编辑

      像霍洛维兹一样,富特文格勒有一种难以名状的魔力,令人为之着迷。为什么会这样?答案能够写成几本书。我这业余人士没有能力完全理解,更无法解释得清。相信有良好音乐教育基础的乐友能比我多讲出些道道来,但追求纯理论的解释并不完全符合欣赏音乐的一般规律,因为音乐需要靠强烈的直观感受去支持理性的辩析和解构。比方说,我曾看到乐评说,老富像拿破伦善用炮那样地善用鼓,鼓成了他的绝门利器,是他赖以勾画音乐形象的重要刀笔。听他的唱片时,很难随时注意鼓点的运用,单声道的录音也不容易分辨定音鼓的轻击。然而在激烈的段落,特别是断续重音反复出现时,能够感觉到每个音符都带着明显的、坚实的、有力的“头”,倘若没有鼓手精准且强力的敲击,仅靠弦乐齐奏,无论如何也凝结不出这样的齐整性和力量感。而且似乎此时富氏手下的鼓声残响被刻意拖长,以之营造出恢宏的气势和巍峨的压力。      再又如富老最为有名的应当是他相对自由的速度。我想,把乐句的速度调整得像手风琴的风箱般 ,时快时慢,时疾时徐,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其他的指挥也能做到。难得的是,把速度的变化与乐句的情绪结合起来,该放则放,该收就收,有时一个四节的乐句中出现三次速度变化,再加上轻重、大小、繁简的配合,就能把“更上一层楼”变成“更!上。。。。。。一+层??楼:)”,给听者展现出一个全新的、意想不到的画面,奇特而又贴切。托斯卡尼尼是不会这样干的。      
      老富还能够为了清楚明白地讲清整首乐曲的”核儿“,而放弃前面铺陈阶段的悠扬之美,搞得某些乐章听上去相当粗陋,只有听到后来才知道他起初的深刻用意。
     今天读到Metamorphore兄的精华贴,感慨良多,勾起对富氏唱片的回忆。晚上拣出贝多芬第三交响曲再听听。一张与柏林爱乐,另一张是和维也纳爱乐。左边这张是意大利人出的,录音时间标注只有年份1944,没有月日,因此不知道是复制的哪次录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3-6-22 01:01:09 | 只看该作者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学术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鸦片。那么音乐是否也是呢?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3-6-22 07:58:06 | 只看该作者
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上极品人生网站,每次看到网友的留言都有收获,备受鼓舞,我将古典音乐进行到底!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3-6-22 09:30:09 | 只看该作者
确实,今天我用mini上网,看到的图都是竖着的。
富特的唱片,尽管断世于六十年之前,但丝毫不少于过江之卿的后世之指挥才俊。前一个月刚收到洋洋洒洒的107CD富特大包,仍然惊讶于这还不是他的全集,而且离全集差得很远。确实,我还没有找到的富特黑胶,仍然可列出一长串清单。
从这个大包里抽出布鲁克纳第九反复聆听了近十遍,我仍然震撼着,非但震撼于布鲁克纳写力的简朴直白,更震撼于富特将布鲁克纳营建至浪漫曲逥的理想主义。

点评

纠正一个错误,过江之鲫,不是过江之卿。嘿嘿。。。  发表于 2013-6-22 17:49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3-6-22 10:59:25 | 只看该作者
      和一下M兄。老富的布鲁克纳太有名了,他1944年那版第九更是声名显赫,富迷、布迷、古典迷大概都听过,也都了解当时类乎传奇的故事。我十年前写过在个小刊物上写过一篇小文,虽然很幼稚,却是爱乐者的心声。容找到后供大家批判。
      现在我只有下面的盒装黑胶(今天加班,无奈这张照片是网上找的,外壳比我收集的新净)。里面的标签是DG后期的圆环标,但我不知道是否历史录音也讲究头版,还请诸贤指教。
      老富的第九太犀利,我不敢常听,因为总联想到他与纳粹政权的种种纠结,联想到他被艺术理想和政治现实撕扯的苦痛,进而引发对时局的感慨和对自身渺小存在的嗟叹。
      几年前曾现场听到SIMON RATTLE指挥柏林爱乐演奏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那是以一种近乎朝圣的心情走进音乐厅的。BPO也没让大家失望,演出对人内心的触动无以言表。我那时方才醒悟,为什么欧洲人会穿戴齐整,非常恭敬、认真地去听一场音乐会,为什么在战争困境下的德国人和俄国人始终不放弃演奏和聆听音乐。BPO的音色果如传说中那般极富金属光泽,弦乐和铜管尤甚,再加上现场巨大的声音能量,很容易把听众震慑住、包裹住。RATTLE指挥此曲的戏剧性不如老富的1944版,但今天这个时代似乎也没必要那么撕心裂肺,他似乎更倾向于让音乐自然流淌,这样布鲁克纳一切的宏大、高渺、超脱、扭曲、激悦等等,能够自我如实地表白。
      这类音乐毕竟是西方人的东西,音乐演出也是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人靠听现场欣赏音乐依旧是天方夜谭。所以还得靠录音和音响,还得适当地发一发烧。但如果有机会去现场,还是不能错过。听同样的曲目,在现场和成千上百人一声不响地听,让音乐紧紧地拥抱和撼动身心,呼吸和心跳随着乐曲一起变化起伏,那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感受。
      关于国乐,以后再议:)

点评

这就是盒装的首版啊,tulip mono。  发表于 2013-6-22 11:36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3-6-22 13:57:22 | 只看该作者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学术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鸦片。那么音乐是否也是呢?
alma 发表于 2013-6-22 01:01
不知是谁把黑胶比喻为毒品,说这句话的人真的是一个天才。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3-6-22 16:37:01 | 只看该作者
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上极品人生网站,每次看到网友的留言都有收获,备受鼓舞,我将古典音乐进行到底!
lsh133 发表于 2013-6-22 07:58
我更希望多看到您的留言,哈哈。
网友们都很“顽固”的:发烧、古典音乐都是人生的不归路,大家多分享在这条道路上的所思所想和点点滴滴吧。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3-6-22 22:23: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3-6-22 23:38 编辑

      今天有位非常博学的同事来家坐客。他读书多且面广,知识丰富。年轻时酷爱摇滚和重金属,几年前开始听古典音乐,一听便钻了进去,至今收集了千多张CD唱片,音乐丛书读了几十本,名曲名家、名人佚事已如数家珍。说也奇怪,他放弃了最为喧嚣的重金属后,在古典音乐各门类中最偏爱宁静详和的独奏和室内乐,对爆棚曲目毫无兴趣。他现在为工作、家居所累,并未置办什么高级设备,在小书房中架起迷你音响,以中低音量播放,却也听得不亦乐乎。其听乐状态真让人羡慕!
      他知道黑胶声音与CD不同,但尚无机会认真比对一番。今天用了他最喜欢的录音之一,海菲茨的巴赫无伴奏小提琴组曲试听。他和夫人一听黑胶便说,哎呀,声音真软,而后又赞其临场感强。说实在的,我自己此前没这么AB对比过,今天也是被两种声音的差别而感到错愕,为什么RCA要把CD的声音做得如此坚硬而生冷。      这倒又印证了我多次听海菲茨黑胶的心得:他的琴拉得精准、果断,这种冷艳的音乐表达,在他原来就很光辉、饱满的琴音上平添了几分厉气,一旦数码转录处理不当,回放设备不够水准,就容易给人造成他拉琴酷、滑,金属味浓、人情味淡的感觉。如果回放得好,或用LP听,就能知道海老的琴声中满怀着温暖的人情和些许甜蜜,其琴音之“酥”不逊于其他任何大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3-6-22 23:2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石南根 的帖子

      回家打开盒子看,真的是大禾花MONO。M兄好厉害。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2-23 00:44, Processed in 0.027685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