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05939

查看

1019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石南根

361#
发表于 2014-5-12 05:16:44 | 只看该作者
石南根 发短消息 发表于 8 分钟前
应该认真。我手上没有谱子,只是写到那里,随耳听到至少十个小节的大提琴主奏乐句。还望指教!
-------------------
说的是中提琴(不是大提琴)独奏的那个变奏?如果说的是那段,我就再较个真啊:那不应该叫“宣叙调”。宣叙调是指像说话一样,节奏比较自由的段落。

石兄还真是5点就起床了。太辛苦了!注意身体!

使用道具 TOP

362#
发表于 2014-5-12 05:20:31 | 只看该作者
石南根 发短消息 发表于 55 秒前
去查了下谱子,是第二变奏,中提琴的主旋律。谢谢R兄辨伪!
-----------------------
5点起床就去查谱子……石兄不必太认真,还是赶紧遛狗去吧! 我是闲人……

点评

感谢R兄,看来以后还真得看谱听乐了. 一直没下这个决心, 这回是您给了个点拨. 肯定会再有些长进.  发表于 2014-5-12 07:25

使用道具 TOP

363#
发表于 2014-5-12 06:3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Rozinante 的帖子

您也够早的。六点一刻必须出门,要不得在路上堵一个多小时。宣叙调是歌剧才用,您说的很有道理。
   

点评

我不是起得早,是住在地球另一面,嘿嘿。器乐宣叙调也是有的,像贝九末乐章开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段落就是;这段中提琴变奏不能算。  发表于 2014-5-12 07:01

使用道具 TOP

364#
发表于 2014-5-12 07:33:58 | 只看该作者
石南根 发短消息 发表于 3 分钟前
感谢R兄,看来以后还真得看谱听乐了. 一直没下这个决心, 这回是您给了个点拨. 肯定会再有些长进.
----------------------

我这闲人都极少看谱听音乐,石兄本来就忙,听音乐还是放松心情为主吧! (我拿着谱子听过的作品好像只有《哥德堡》和贝多芬的四重奏。)

对了,石兄钢琴水平好像不错?至少应该比我强多了……

点评

钢琴完全初级业余. 哥德堡慢吞吞的ARIA能弹下来,一到变奏就傻眼了. 呵呵.  发表于 2014-5-12 11:19

使用道具 TOP

365#
发表于 2014-5-14 18:54: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4-5-25 16:26 编辑

      最近刚开始学泡茶。或者说刚开始泡茶喝。

      每天耗在办公室的时间太长。自己找点乐子吧。

     坛中高手只能高山仰止。 好在有朋友是类茶博士。可以学一点招式: 比如紫砂壶和青瓷杯。甚是受用。(未完。过劲儿了,以后再说吧)

使用道具 TOP

366#
发表于 2014-5-25 16:37: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4-5-25 18:15 编辑

       周日的下午,阳光明媚。昨晚出差回来,坐的是夜航,早上到京。实在耐不住困乏,从十一点一个盹打到日头偏西。好在夏天日长,还有几个小时的阳光。在有阳光的房间里听音乐,与晚上灯光下听,感觉会不一样。

      说起日长,刚刚去访的圣彼得堡自是可以自夸。虽然还未到6月下旬的“白夜节”,但夜间十一点,行路仍然可凭借天光照明。原本日程中看演出的项目被取消,结果这一程的音乐含量几乎为零。只是在拜谒列宁格勒保卫战纪念碑时,在纪念碑下的环型院落内听到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乐章的启始部分。俄罗斯人不缺能源,900盏长明灯纪念着列宁格勒被围困的900个日日夜夜。

      然而圣彼得堡真是一座文化堡垒,音乐的缺失被建筑、绘画、雕塑及充满诗意的历史传说所弥补。
      彼得大帝1703年才开始在涅瓦河畔修筑要塞,从芬兰人手里抢到西岸的出海口。想起来前不久去访的海参崴,那是从满清祖地抢去的东岸出海口,是该恨我们的先人无能,还是该恨俄罗斯人太富侵略性呢?因为是后起之秀,彼得及其后人得以借鉴西欧业已发达的艺术形式,以巴黎、阿姆斯特丹为范本筑造帝国的新都城。老城内没有高楼,方形街区的构成像极了巴黎,而交纵的河道又使其形似阿姆斯特丹,只不过运河和桥梁都比阿城宽阔许多。


      彼得要塞里埋葬着罗曼诺夫王朝历代君主的彼得保罗教堂,就是一个欧洲建筑风格的大杂烩。建筑基座是方型教堂basilica,钟楼及其122米高的尖顶是哥特建筑的遗痕,正面和侧面的入口处用三角楣和多立克柱构建成有文艺复兴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门廊,正立面的涡卷及内部圣龛的装饰全然是巴洛克式,而葱头状的穹顶一看便知是拜占庭风格。融合得好吗?一眼望去还是不错的,各种元素并不冲突。




      但那座号称世界第四高的依萨大教堂,却引发我许多的腹诽。1858年才完工的大教堂气势恢宏,用100公斤黄金贴面的穹顶绝对是优质工程的典范,历经200年风吹雨打仍然熠熠生晖。四面入口都有24根每根120吨重的花岗岩石柱,其开采与树立都是工程学上叹为观止的奇迹。其内部装饰更是极尽奢华之能事,据说用了三百公斤黄金,还从意大利和俄罗斯各地运来各色大理石、绿松石、青金石等等用于装点。除了大面积的壁画外,自然少不了东正教地区传统的马赛克拼画。变形的科林斯石柱、加以装饰的圆拱、大理石拼花地板、层层叠叠的圣坛,种种类类,不一而足,令我回想起罗马、托莱多等南欧地区大大小小的教堂。融合得好吗?对我而言,是个灾难。



     在科林斯花叶柱头的金色照耀下,灰白色、黑绿色、肉粉色、青蓝色、碧绿色、黑灰色、赭红色的石材遍布四厢,斑斑驳驳,形成一幅齐聚天下诸色的多声部合唱。但这合唱看上去是各唱各的,并没有统一的和声与节奏。我理解,十九世纪初,志得意满的沙皇们要建造一座与其帝国地位相配的教堂,且从规格和奢华度上不能输给老牌帝国们,于是把所有能负担得起的、能凑合到一起的材料与装饰元素,一股脑儿都用上了。然而,这样做所成就的,无非是表面的煊烂与内在的空洞。这与满清的繁绮矫纵相其相似。至于基督教会的蜕变,就不在此赘言了。由此想到的,是对大一统的辩证。大一统,以帝国形式也好,以现代国家模型也罢,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是非常有力的,开天辟地的,创纪录的,开新野的,征服者的,勇往直前的,,,而一旦核心理念及主导思想走偏,便可能是自我毁灭的,制造笑柄的,哗众取宠的,反动而无意义的。沙俄如此,纳粹如此,今天的美利坚亦有此危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典型俄罗斯宫廷的色彩搭配,火红、黑、墨绿、正蓝、明黄。  发表于 2014-5-26 14:23

使用道具 TOP

367#
发表于 2014-5-28 13:04:35 | 只看该作者
著名科学家和爱乐者胡亚东教授曾谈到他留学前苏联的情况。
他当时经常在列宁格勒爱乐大厅听穆拉文斯基和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音乐会。
他写的一篇爱乐散文《俄罗斯之恋:音乐生活的回忆》谈到他当年在圣彼得堡的爱乐生活。
文章写得充满真情实感,令人感受到他对音乐的那种诚挚和热情。

使用道具 TOP

368#
发表于 2014-6-2 15:35: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4-6-2 17:40 编辑

       端午,似乎是个有点尴尬的节日。虽然有粽子这个少不了的念想,但凭吊屈夫子、伍子胥或者曹娘子等等这些有点历史和文艺范儿的事,却不是今天人们必行的礼仪。只有个吃食作为文化标记,这个节过起来不免有些俗气。

      有人因端午节源于屈原史迹,便将这一天附会为“诗歌节”,想想到也算应景。如果能够加上些音乐的元素,有些吟诗颂词或是抚琴弄箫的雅聚,加上些时令蔬果、笋尖河鲜、陈年黄酒、明前毛尖,再赶上一个夏日的好天气,这旧节便能添得几分意趣。

      说起来容易,现实里真做这么个道场,却是必须费一番功夫,钱、闲都是缺不了的。在下无钱无闲,自然无法出手造化美好的生活。几天里忙忙碌碌,打理家事,只是在奔波的路上偶而瞥见美好生活的影子。

      因为想用单声道唱头听单声道唱片,一直用心在网上找修理旧唱机的师傅,把我那架归途中摔坏的LENCO 78复活。前几天偶然在网上发现“莱蒎黑胶唱片”,店址在798七星西街,店长马迟帮人修好过老唱机。节前通过淘宝约了一下,马先生非常热情地招呼我带着机器去检修。
      且不说马先生少年才俊,真的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打理好了我那台古董机,单是他自2009年起开的这家店,便令我惊奇感慨。在798这么贵的地面上,开一家单卖黑胶碟的实体店,且店面宽大,除黑胶展架外还有咖啡座,并且陈列着各时期的唱机样品,有半个博物馆的架式,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攀谈起来,我认为马店长并不是一个音响发烧友,而是一个地道的黑胶唱片发烧友,对于任何时代的黑胶碟都十分着迷。说到用自带喇叭的老唱机播放早期单声道唱片(我没问是78转还是33转),他认为其营造的音乐气氛令人陶醉,远胜过许多当代器材和介质对同一录音作品的重播效果。我想,他心耳中的音乐,与我们通常追求的高保真不完全是一回事,他不会去深究那些今天音响界用以衡量器材和录音优劣的指标。在一些条件下,我是认同他这个看法的。

      以前曾几次听到过1920年代前后出产手摇黑胶唱机播放虫胶唱片,如果与现场对比,那只能说是个成像粗放的黑白照片。但是我也看到过不少黑白照片的展览,有的还专门搜罗一批所谓”失败的作品“作为展品,呈现出未经设计、原始粗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那些早期的黑白照片比起今天的高清彩色图像,离现实景象的差距要大得多得多得多,但作为艺术作品来说,它们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冲击力和说服力,有着揭示现实中长久隐匿、为人忽略的细节之功能,亦将生活抽象化、简约化、固定化,更加直白、警醒、豁达、沉着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带着几分忧伤、几分感怀。

      同样,那些老唱机播放的声音,并非现实中原始作品演奏的准确复制,但却成为一种独特的声音和音乐产品,能够长久地、反复地、猛烈地撞击闻听者的情感大门。而我在追求高保真回放的过程中,不只一次经历过精准度提高但感染力下降的情形,精确的回放与艺术的表现有时是成正比的,但有些时候并不直接关联。

      昨天在等着车保养的时间里,跑到车行附近的吕家营古典家具一条街,看看多年前常去淘宝的所在今天成了什么样子。几年前的大仓库翻盖成了气势恢弘的”红木第一城“大厦,那些贩卖旧货的摊贩不知所踪,大厦里是一间间正规的古典样式红木家具厂商。一路走下来,只有大厦对面门脸不大的国城堂还在卖旧货,但那价格已不是普通用户可以接受的了。旧家具已经全然成为古董,完全不像我当年期待的那样,还能在生活中用上一用。

      看看大厦里那些精雕细磨的成堂家私,再看看国城堂里那些岁月留痕的案几椅柜,与老唱机、老唱片合着是一个道理。论精细度,论实用性,论完整性,新红木家具远胜老柴木旧货。但论文人气,论艺术性,论表现力,老物件就并非新作品所能比拟的了。那些起伏不平的皮壳表面,幽幽地散发出百年历路沉淀的色泽与光彩,那些既不夸张、也不标致的曲线,缓缓地陈诉着古早年代人们耕织讲读的心境与状态。鳞片状大漆残片只能容人回想它当年的光彩与张扬,但它今天的斑驳又营造出一番新鲜且深沉的美之观照。

     所以,继续努力,修复那台Lenco,早一天用上单声道唱头,重新体会那些单声道黑胶唱片。听单声道,也不再过份纠结于重播的还原效果,只要能够提高音乐的感染力和味道,就好了。

使用道具 TOP

369#
发表于 2014-6-2 18:07:41 |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中国节日中端午节是最富浪漫主义情怀的一个。无论这个节日纪念的是一位中国历史上浪漫主义极致的诗人,还是后人纪念这位诗人的再浪漫主义不过的方式。这个节日,所富含的文化内涵、所承载的卓绝想象力,是其他任何中国节日所无可比拟的。
端午节之文人化和世俗化,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点评

想起本坛的一大争论,面红耳赤的学究们,如果知道屈原和怀王那点基情事儿,会作何想?  发表于 2014-6-3 14:21
我不知道二十年后,端午节会不会有许多私人的雅集,融诗词、歌赋、雅乐、美酒、清茶、美食、华堂、幽园等等于一体。那才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  发表于 2014-6-2 19:47

使用道具 TOP

370#
发表于 2014-6-8 21:23:21 | 只看该作者
      6月6日星期五的傍晚,大雨过后的北京,出现了蓝天白云和七色彩虹,引发了京城居民的内心狂欢。微信群里都是天与虹的照片。狂欢延续至第二天,早间响晴,三十年前记忆中的“湛青碧蓝”又一次出现在北京人的头顶。加上北风大作,清凉袭人,令人留连于户外而不忍浪费这美好的自然恩赐。一个好天气,其价值已经超越经济和金融意义,进入精神境界并有了形而上的意义。是该欢喜呢,还是该无奈呢?

      俺家的小狗也很兴奋,在外边撒欢不肯回家。狗狗本是户外行者,要不是没条件,确是应该在门前搭一个方便出入的狗窝棚,让狗狗感受寒暑冷暖、风霜雨雪。这样狗狗们应该更幸福吧。

      这样一个美丽的夏日,是该在户外享受自然,还是该在屋里听听音乐,真让人纠结。如果是个雨雪天,猫在家中听唱片,喝上杯热茶热咖啡,无疑是件怡人美事。但当和煦的阳光,清爽的凉风,茂盛的草木,形成“野性的呼唤”时,家中的皇帝位似乎也有点坐不下去了。

      到了周日,帝都的天气又给人开了个大玩笑。一早的轻雾散尽后,又是一个大晴天,虽然清澈的程度不及周六,但仍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诱惑人们外出或是远足。而过了中午,西北方向乌云翻滚着,在天顶画着各样诡异的形状,夹杂着闪电,裹挟着雨点,朝东南方向狠狠地 逼将过来。没过过久,同周五一样的大清洗,又把京城的地面浇了个底儿透。黄昏亦同周五一样,早早放了晴,留了最后一个钟点给冲向西山顶的日头。

        到晚间,放一张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一路听完,讲的只是天气。

使用道具 TOP

371#
发表于 2014-6-22 11:17: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4-6-22 12:46 编辑

       重复听录音是免不了的。尽管有数量不小的藏碟,可总会在某个时刻、某种心境下特别想去听某个录音。周日的下午,就总想听一下巴赫的大无。也许是受以前读过的某篇文章心理暗示吧。
      
       总说重复听古典杰作或经典演绎,是个积累-蜕变-升华的过程,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听同一作品、同一录音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新鲜的收获。但是,并不一定每一次都会有十分深刻的感受或触动吧。

       大无,完完整整听下来,要三个小时的时间。在居家的环境,很难全神贯注地从头听到尾,总会有某段时间,某个时刻,琴声因自己走神儿变成背景音响,琴者的动情叙述被家人的间续招唤所打断。

      新感悟、新收获,不会凭空天降,必须此前有因缘铺垫,一本好书,一次出行,一夕佳会,一夜深谈,诸如此类。因为缺少这样的因缘,今天的大无更像一次对老友的造访,闲坐着,喝上一杯茶,在闷热的天气里找一袭凉风,用蒲扇拍打肩胛和小腿。
      开卷有益,这一点屡试不爽。听音乐,是否开声有得,对我仍无定论。

      也许有所得这种想法,太过功利了,使得听乐失去了很多乐趣和闲在。

      也许是对幸福的渴望,令人无时不刻地不功利,不焦急,不做作。但急功近利恰恰是杀死幸福感的利器。

      幸福是否来自两条路?一条是智慧,靠知识和理性参透世事,不为变迁万象所惊扰、所迷惑,坚定而沉着地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另一条是感悟,运用感觉和超觉直达心灵深底,搅动心湖的涟漪,导致自足的喜悦、震颤、涌动,以生命存在之写照推动生命前行的辐辕。

      在音乐里,哪些是智慧,哪些是感悟?

      看到狗狗的喜悦时分,心中又是怀疑,又是恐惧。那个牵着我们生命的绳索,冷眼观察我们这些低智慧、低感悟的主人是谁?看到我们的喜悦时分,主人会做何评论?会不会像我们一样,为狗狗的欢喜而感到欢喜,并继续为狗狗寻找欢喜的理由?或者是耻笑我们欢喜的愚蠢和简劣?

      如果说,包括大无在内,巴赫的音乐是写给上帝的,那么这些音乐也一定是写给狗狗们的。在神的视界中,我们与狗狗的区别,也就如同我们眼里大型犬与小型犬、家犬与野犬、名犬与杂交犬的区别吧。俺家小狗,从来不烦音乐,在大无声中睡得安实。

      逃出牢笼,逃出牢笼,

使用道具 TOP

372#
发表于 2014-6-22 21:00: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4-6-22 21:46 编辑

      终于搞好了单声道唱头。感谢MM33兄的指点,还有银声公司的周老板,莱蒎唱片的马店长,合肥的蒋鹏先生,上海的邓彪先生。过程还是很周折的,先是让LENCO 78正常工作,再补齐抗滑吊坠,再把出问题的唱头重新搞定。这过程中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天下发烧友是一家,特别是黑胶友们,大伙都很乐意搭把手,帮个忙,周老板、马店长,花了时间,出了力,却没有要求任何回报。

      虽然我这套单声道系统所有部件都是入门级,但听单声道唱片的区别还是清晰可辨,可以说差别很大。此前用立体声MC唱头听单声道,特别是Decca橙金和橙银标、HMV的ALP金标、Columbia的33CX,总觉得声音发飘发散,虽然没有什么可对比的,但仍怀疑这些单声道时代的名唱片是否只能是这个水准。

      好了,这回用Denon 102先听一张Decca橙金标的巴克豪斯贝多芬第21奏鸣曲。声音一出,吃了一惊。怪不得有这么多巴迷,听听他手下的钢琴,音色随着乐曲的起承转合不断地变化,时而坚实、明亮,时而飘逸、精灵,时而沉郁、内敛,,,,这头狮子可不是个头脑简单的大力神,德国人的理性和分析力他老人家一点都不缺。用立体声头听,出来的声音可没这么清楚的交代。


      我是坚持不相信海菲茨“冷峻”一说的。这次要靠单声道唱头来帮忙证明一下了。HMV ALP金标的拉罗之西班牙狂想曲,海菲茨拉得精准无比,断奏、跳弓毫无纰漏,但乐句的陈述可以说风情万种,关键是大段大段的陈述句中音色亲和入耳,根本就没有“亮”、”冷“的感觉。的确,在快速炫技的段落,因为拉得精准,节奏分得均匀,会有些缺少人情的味道,但整体听下来,提琴声暖融融地,舒服得很哩。

      那么,要说暖,可能第一位想起来的是大卫奥胖吧。放一张Columbia 33CX他拉的Prokofiev协奏曲吧。不错,奥胖的琴声像他的笑容那般亲切可人。但重听这张单声道,令我感叹的是其中大段的哨音,以前没听出哨音的悦耳,甚至在音乐厅现场,因为距离较远听不了录音这么真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2-24 02:37, Processed in 0.040152 second(s), 19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