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03474

查看

1018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石南根

373#
发表于 2014-6-24 00:48: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4-6-24 01:04 编辑



      继续昨天单声道唱头听单声道唱片的体验。Curzon和维也纳在DECCA录制的“鳟鱼”,我只有橙银标LXT。以前用立体声唱头听,效果还不如CD,主要是声音“软”。虽然“软”声是黑胶的优势,但过软的声音会失去些冲击力,在需要表现瞬间动态的时候差一口气。今天用单声道唱头听,不但补齐了动态,还在在乐器的质感上有了一点进步。这样一首美丽的乐曲,如果不能表现出乐器美妙的音色,那真是可惜了。在我这套不甚高明的系统上,钢琴的质感进步较小,弦乐的进步特别明显,尤其是小提琴,不论演奏主旋律时,还是用颤音伴奏,表现小鱼在水中的游动时,活生感、现场感非常突出。虽然单声道唱片没有横向音场,乐器分离度不能讲究,但小提琴本身的音域悬浮于其他乐器之上,呼之欲出的感觉仍是很强烈的。既然没有立体声展现,那一定是音色、音质的提升使然。



      再听一下格鲁米欧在EPIC与哈斯基尔录制的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再次证明小提琴特别得益于单声道唱头的表现。此外,单声道唱头似乎有削减噪音的功能,这张碟老旧,有些轻微划痕,以往听噪豆声不断。这次一整面听下来,几乎不会注意到盘面瑕疵的干扰。



      我恰好有两张海菲茨拉的老柴,恰好一张是立体声LSC, 一张是单声道LM。为了听清楚区别,索性回到立体声,先听LSC。场面自是没的说,除了海老,还有莱纳呢。奇怪的是,海老似乎是站在偏左的位置,大提琴部右侧位置倒是对,因此不知道是录音时故意按现场位置摆录,还是压片出了问题,还是唱头、唱针工作失常所致。
      用立体声唱头听一下LM,海老的位置回到正中央,说明音响系统并没有出错。LM的小提琴表现比LSC突出、细致,但乐团的包围感、冲击力没有了。用单声道唱头听LM,得,这回海菲茨仿佛变了腔调,原来听他是一马平川,勇往直前,摧枯拉朽,大河奔流,现在成了翩跹飞舞,纵横捭阖,俯仰生息,大千观止,弓法转换时所带来的音色与情绪变化更加清晰、明确。不敢断定海老的现场就是这个声音取向,这需要听过现场的人拿个决断。但能从录音中感受前辈人的艺术耕耘,已是极大的幸福和喜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74#
发表于 2014-6-24 11:3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石南根 的帖子


   可喜可贺!

点评

兄是榜样!  发表于 2014-6-24 23:46

使用道具 TOP

375#
发表于 2014-6-25 07:34:28 | 只看该作者
HMV ALP金标的拉罗之西班牙狂想曲,海菲茨拉得精准无比
石南根 发表于 2014-6-22 21:00

应该叫拉罗西班牙交响曲吧?不是狂想曲。

点评

是的。曲目老是混。  发表于 2014-6-29 10:40

使用道具 TOP

376#
发表于 2014-6-28 22:1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4-6-28 22:25 编辑

      上周跑了趟外蒙。搞清楚不少事。一个是蒙古不是大草原。南边是戈壁,即古代的大漠,东边是草原,接着内蒙的锡盟,西边是山地,阿尔泰山系,乌兰巴托附近,是中部的草原加丘陵。外蒙地形地貌之复杂多样出乎想象。夏季水草好的时候,有些地方颇像瑞士。

      二是蒙古人痛恨满清政府。王公贵族是一码事,但普通老百姓民不聊生,所以总存着反心,机会一来就闹独立,1911年一回,1919年被国民政府收回了,1921年再闹,因为有苏俄撑腰,闹成了。我说,满清不是汉族政权啊,人家说,反正你是在北京的中央政府,管你是什么族,对我不公,便反了。如今蒙古独立之父的骑马青铜像矗立在乌兰巴托市中心广场上,对面是成吉思汗的威武座像,让中国访客们哑口无言。

      三是古典音乐是不可替代的。因为上周日刚搞好单声道系统,烧包的心气儿还未过去,临行前晚听的是《鳟鱼》,因此一路上哼哼的就都是《鳟鱼》。蒙古主人宴请时在席间请艺人们表演歌舞,长调、呼麦、马头琴,十分入耳,也很应景,情感抒发得还算到位,作为佐餐小品,兴味极浓。但就是经不起琢磨,作品结构的单薄、乐曲动机的直白、结构的简约,使人很难记住其独特乐声之外的任何东西。蒙古音乐的长呼吸不易仿效也是记不住的原因之一。

      四是雾霾真可怕。回来的航程中,外蒙、内蒙响晴白日,飞机窗看下去一清二楚,内蒙的风车阵特别抓眼球。播放通知说,还有30分钟抵达北京国际机场,这时飞机进入一团云,窗外一下子啥都看不到了。等穿过这片云,却被腾上来的雾气挡住视线,地面上密密麻麻的楼房,全笼罩在似烟非烟、似雾非雾的浑沌中。想起至少两千万人呼吸着这盘浑沌污浊之气,想到一下子自己也将掉将进这团毒瘅,心中不寒而栗。


点评

古时被称为妖雾  发表于 2015-8-13 12:36

使用道具 TOP

377#
发表于 2014-6-29 11:26: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4-6-29 14:00 编辑

      所以,回到北京后,抓紧时间听单声道唱片,并且在网上查些资料,免得犯错。

      从现在得到的资料看,适宜用单声道唱头听的大约是1960年代以前出厂的唱片。有人说以1968年为分野,但各厂牌应该是有区别的。我试听的DECCA LXT橙金、橙银标,COLUMBIA 33CX和FCX(法国压片)深蓝标, DG大禾花18XXX, RCA的LM,HMV的ALP红金标,PHILIPS的AL紫红标,音质音色都与立体声唱头的表现截然不同。

      有老外烧友说,单声道唱头听单声道唱片,一定能听出与立体声唱头“不同”的效果,是否提升却是可以争议的事。就我个人感受而言,则是绝对的提升。底噪的减少、动态的增强,是不争的事实,但重要性还在其次。我更看重的是音质的准确、音色的变化。以Soloman演奏的Beethoven Hammerclavier奏鸣曲为例,高音区域变得明亮,每一个音符凝聚有力,触键的线条感增强,能够感受到大师手指腕的力度变化。尤其是在不同段落,钢琴的声音取向有了更加明显的变化,而这是从我有限的现场聆听经验中发现的所有大师必备的技巧特征。更象现场,这是我评判音响表现的最主要标准。



      施奈德汉的贝小协,呈现同样的表现,琴声的变化要丰富得多。翻回头去听同一曲目的立体声唱片,乐队的现场感、包围感是单声道无法比拟的,但小提琴主奏的位置向后退去,与乐队融合得更紧密,总体感觉也更像现场,但小提琴自身的力度和变化感不得不有所妥协。

      MERCURY的一张单声道表现得不太理想。也许是压片晚,是以立体声刻录方式,即双45度角压制的。虽然DENON 102有纵向弹性,针尖也是0.7um的,不会毁坏立体声唱片的音槽(早期单声道唱头只有水平弹性,针尖是1um, 还有专听78转的其他规格),但听立体声时代的单声道唱片,看来不会有什么提升。还要进一步验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78#
发表于 2014-6-29 14:20:23 | 只看该作者
      Dennis Brain演奏的莫扎特圆号协奏曲,LP和CD都有许多版本。我每每遇到,都毫不犹豫地拿下,但也只有法版EMI REFERENCE,美国版ANGEL银标、德版COLUMBIA WCX三种,最正宗的英版无缘得见。
      法版是70年代后出版的,所以得用立体声唱头听。美版、德版则用单声道唱头。德版片况不好,有轻微划痕,但片基最厚厚硬。法版又薄又软。出乎意料的是,被大家诟病的美版小天使居然在我的系统上胜出,声音细致、飘逸,前后音场表现最好,提琴部明显居于前端。据说布莱恩是站在乐队后面、谱架上放着本汽车杂志、边看边演奏的,不知是否讹传。其实三版单听都不错。法版稍微浓烈些,有些火气,会有人喜欢这版。德版各方面粗放了一些。

      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就是老单声道唱片要用单声道唱头。德版在立体声唱头下,底噪大得无法入耳,美版则声音柔弱无力,缺乏细节。

      因此,好的单声道唱片仍然是个宝,值得寻觅和收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英版33CX 1140并不难找,价格十分亲民。为什么银字天使听下来感觉会好,很可能因为您听的这张就是英国产的,不信您仔细查查看压片地是哪里。另外,即便是美产,银字天使也并不比蓝金标差。  发表于 2014-6-29 14:30

使用道具 TOP

379#
发表于 2014-6-29 17:03:17 | 只看该作者
老兄道行深啊,我咋就听不了单声道呢。去年弄了一套LP,单配单声道唱头,听了一个礼拜,不是个味儿,还是割肉出掉了。

点评

个人感受不同吧。我的感受是,立体声唱头没能充分展现单声道唱片的独特魅力。当然单声道录音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  发表于 2014-6-29 20:13

使用道具 TOP

380#
发表于 2014-6-29 19:46:11 | 只看该作者


      这张BRUNSWICK的阿姆斯特朗是1962年出品,曾经得奖的录音。以前听CD,总觉得他的小号有点扎耳朵,但以为这就是所谓的BITE,冲击感。前几年在小酒馆里听现场,才知道CD的冲击感是假招子,真正的冲击感是充沛的量感,即所谓BODY,并且是集中在中频,高频是非常细腻、舒适的。所以我的CD系统是需要好好调整一番的。

      因为有了大量的黑胶,暂时不必折腾CD了。爵士黑胶很容易出效果,尤其是管乐,悠然、洒脱,略带忧伤,时而忘却自我,being groovy...

      用上单声道唱头,这张62年的老盘营造出“昏黄”、松驰的乐感。Satchmo的豆沙喉没那么夸张了,“唱中说”的感觉出来了,小号”飘荡“的感觉出来了,聆听时很快就进入片名中SWING的状态,心里跟着老头子一起摇摆。

      这样说起来,50年前美国的发烧友们,虽然没有立体声,但在单声道环境下,用上高质量的回放系统,欣赏唱片的水平和效果并不比今天差,甚至有可能比现在更好呢。昨天和朋友说起饮茶,唐宋时期特别是宋朝,虽然茶的饮法不同于今日,但其精致的磨煮过程与美丽非凡的建盏或青瓷茶具,带给人的美好享受丝毫不逊于今人,甚至有可能比现在更富情趣呢。嘿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81#
发表于 2014-6-29 20:09:02 | 只看该作者
英版33CX 1140并不难找,价格十分亲民。为什么银字天使听下来感觉会好,很可能因为您听的这张就是英国产的,不信您仔细查查看压片地是哪里。另外,即便是美产,银字天使也并不比蓝金标差。

M兄,我简直要给您叩头了。这张银标天使,封面上写着Electric Musical Industries, New York,标签下面也写着USA,就是左上方一行小字:Made in England

果然是英版,佩服佩服。

   

点评

恭喜石兄!  发表于 2014-6-29 22:29

使用道具 TOP

382#
发表于 2014-6-29 20:24:07 | 只看该作者


      Bing Crosby这张圣诞专辑家喻户晓,即使没全本听过,总会在某部电影电视作品的某个段落中听到过他深沉厚实、飘着雪花的嗓音。对比一下MCA后期再版与早期BRUNSWICK的单声道唱片,就知道像这种突出人声的老歌录音,单声道的优势是多么明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这张好哇!  发表于 2014-6-29 22:30

使用道具 TOP

383#
发表于 2014-6-29 20:45:14 | 只看该作者
就爵士黑胶而言,上世纪五O年代的Mono录音是王道啊。

使用道具 TOP

384#
发表于 2014-6-30 21:27:28 | 只看该作者
令人神往的50年代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17 12:07, Processed in 0.027574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