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55856

查看

934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石南根

421#
发表于 2016-10-19 13:53:28 | 只看该作者
共鸣为本,懂不懂自然会懂……先遵从着耳朵与身心。

使用道具 TOP

422#
发表于 2016-10-19 13:53: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时光车间 于 2016-10-19 13:56 编辑

音乐感染不也是基于作曲家的内心么,既便作曲是有技法的。
聆乐的自我感悟,大多也是与生俱来的情绪敏感使然。

使用道具 TOP

423#
发表于 2016-10-19 14:18:00 | 只看该作者
音乐当然首先是一种感受,也可以说是感觉。
但这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
如果是有志于音乐,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可以参考一下萨义德、阿多诺那些人对音乐的态度。

使用道具 TOP

424#
发表于 2016-10-19 17:47:43 | 只看该作者
世界上最耐玩的东西就是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从CD发明以来世界上已经出版了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种CD,从这些CD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予以收藏、耐心聆听是一件持久的乐趣。古典音乐本身没有明显的调子,很耐听,听久了就会明白并且喜欢。音乐结构分析是次要的,因为这并不增加音乐本身的意义。所以说,古典音乐音乐是一种玩具,让人精神愉悦的玩具。

使用道具 TOP

425#
发表于 2016-10-19 19:59:09 | 只看该作者
       比较赞同施兄的看法。音乐,首先是听觉的感官刺激,因为应和自然界以及人体自身发出的声音和本身具有的节律,引起听者的情感共鸣。在更复杂的层面上,则深受地方语言声调的影响,形成质朴且直抒胸意的歌咏。进入艺术创作层面,则从大量的环境声音元素特别是本地区民歌小调中汲取素材,像盖房子一样根据一定的结构和技术搭建起富有深刻涵义的音乐建筑,只不过大小、高矮、样式、装饰有所不同。进入到这一层次,音乐就越来越远离纯粹的感官刺激,深入到激发思考甚至激荡灵魂的境界。

       喜欢西方古典音乐,都会在可能的范围内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含义,实际上有意无意地窥见西方近代社会发展以及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人文发展史。当然,早于格里高利圣咏的“古典”作品难得一见,也就无法连带出中世纪以前的欧洲历史了。由于通常听古典音乐是从十九世纪作品向两端延伸,所以需要听很多作品才能建立起比较符合音乐发展历程的古典音乐阶段性认知。比如,上面提到的莫扎特长笛四重奏,从当代的观点看已经算是平和古雅的类型了,但在莫扎特时代,这些创作是有很多令同代人不适的革新变化的,作品里也蕴含着复杂的情感对立、冲突和发展。其实对立、冲突和发展是艺术音乐永恒的架构,只不过不同时代的作曲家运用不同的手法进行搭建罢了。

       如果将视野拓展至其他的音乐门类,比如爵士、摇滚、新世界、电子、舞曲、FUNK、R&B,以及我们的古曲和戏剧,实际上都是这些音乐背后的时代精神的一种艺术写照,而且要看那个时代给音乐家们提供了什么样的发声工具,插电或是不插电,在空气中混响还是直接在电脑编程中混制,等等。所以,每个时代,每类音乐,都会有杰作和庸品之分,而且有可能十年二十年内不能确定。窦唯后期制作的音乐异常小众,但难保不会像马勒那样在湮没几十年后被重新发现。巴赫不也是靠门德尔松的力推一下子声名再振的吗。

       重复一下已经讲过的一点。古典音乐中的名作,在创作年代中听众的感受和理解并不一定与当代人相同,当代人在历史积淀基础上会结合当代环境生发出而为复杂、多元、多向、深远的感悟和思考。名作的伟大之处也正在于此,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对听众的感性刺激和理性启发能力。这些能力,当然首先是基于对听众的直接听觉冲击,触发全人类共通的声音-情感反应,并且由于文化和环境差异造成的陌生感可以通过重复接触和系统训练来逐步消除。西方音乐理论是所有西方音乐作品,包括杰作和俗品的科学支撑,本身并不能说明作品的好坏。中国古代乐理也是一样,体系不同而已。决定作品质量的是手法与技巧与目的与内涵的多重结合效果,结合得好作品就能流传百年,部分结合得好可能兴旺一时,完全不搭界就只能做壁上观了。但是,完全置乐理和作品外围因素于不理,并不是欣赏音乐的有效途径,很多时候只是隔靴搔痒,无法触及、感知作品的深层含义,也无法激发自身的深层情智。所以说,欣赏音乐是一个娱乐加学习的过程,学习得多,收获得多。但学习总是很辛苦,有可能并不是一个轻松愉悦的过程,而且很多音乐本身就不是给人表层感官愉悦的,而是通过释放听者胸中块垒、绞结人类心底痛楚给人以POST-CATHARSIS“愉悦”的。

       古典音乐是个大坑,跳吧。

点评

石兄家狗狗添丁了吗?  发表于 2016-10-19 22:13

使用道具 TOP

426#
发表于 2016-10-19 21:34:34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音乐家,也不从事音乐工作的,因此,总是怀着极大的乐趣来欣赏、聆听和收集CD。我不在乎CD的存世数量,也不在乎CD的二手价格,我只在乎音乐本身是否充满美的元素。我甚至认为音乐是上帝赐给人类最好的礼物之一。音乐对我而言是人生的伴侣和一生的朋友,是主耶稣赐给我的最好的礼物之一。感谢主。

点评

感谢主  发表于 2016-10-19 21:41

使用道具 TOP

427#
发表于 2016-10-19 23:21:12 | 只看该作者


       有谁会不喜欢他吗?这个率真任性的酷哥。没听他之前,都说弗朗所瓦有沙龙气,以为是像传说中的肖邦那样轻轻地触键,老派钢琴家那种大幅度地加减速。一年多前第一次听他的夜曲,有感于他随性但有控制的自由速度,完全没有感觉到任何事先设计,有点类似索夫朗尼茨基那种就心驰于当下的神气。这次回放效果好了些,又有感于他放达的触键,撒开时音粒明亮而凝聚,收紧时纤细连贯,仿佛能看到他叼着烟卷、吊着流海儿,摇摇摆摆,在键盘上敲敲打打的样子。

点评

这两年,EMI(华纳)出的弗朗索瓦和他乃师柯托的大包,可谓重中之重,一一欣赏下来,对法兰西两位大家的理解可以加深不少。  发表于 2016-10-20 16:04

使用道具 TOP

428#
发表于 2016-10-19 23:3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大M兄,是狗狗小时候的照片。他现在4岁多了,比前两年还要乖巧些,又回到幼年状态了,真是可爱。

点评

都是音乐熏陶的,可谓饱读诗书,博闻妙乐,自然道行高了!  发表于 2016-10-20 16:02

使用道具 TOP

429#
发表于 2016-10-21 23:33: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odyheat 于 2016-10-21 23:37 编辑

点评
metamophore
都是音乐熏陶的,可谓饱读诗书,博闻妙乐,自然道行高了!  发表于昨天16:02

照您这么说,“狗仗人势”、“鸡犬升天”有望成为褒义词嘛

点评

呵呵,嗯!  发表于 2016-10-22 04:33

使用道具 TOP

430#
发表于 2016-10-22 17:30:54 | 只看该作者


       M兄和B兄拿咱家小狗子开耍可是这个小家伙真的对于音乐无动于衷,这会儿CASSADO拉得山响,他在音箱前照睡不误。

       CASSADO比CASALS小20来岁,却比他的老师先去世7年。听了他的大无,证明老卡确实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因为好老师教出来的好学生,一定与老师有几分相像,但又不完全雷同,能够展现鲜明的个性,以独特的风格在音乐界占据一席之地。CASSADO的发音颇具老卡味道,厚重硬朗,但运弓和造句却没有那么激烈,虽然不像几位法国骑士那么舒展优雅,但总体上走的是端正、平衡、稳定的路子,极少有爆发裂弦的时候。

       CASSADO离开巴塞罗那后,在佛罗伦萨居住了30多年,最后还是因为为佛城遭受洪水举办义演募捐而突发心脏病离世,对这个“翡冷翠”的感情不可谓不深。而这座古雅沉静之极的艺术之城,似乎也很难给这位小卡提供环境,让他演化为另一个激愤悲鸣、呼天吁地的老卡。老卡之所以成为老卡,除了天然个性使然,外界环境影响亦不可忽视。西班牙虽然今天风和日丽、物茂民丰,但二十世纪上半叶饱受社会动荡之摧残,也很难给艺术家营造一个修养生息、和睦平静的外在氛围。

       CASSADO演奏大无,令人印象深刻的恐怕是那些慢板乐章。第五组曲第四首,著名的萨拉班德,他的速度比其他人都慢,或说听上去要慢,沉郁到极点,离抑郁只有纤毫之距了。让人想起在像今天这样的阴云天空下中世纪修道院中在回廊里默默踱步的修士(修士忌言)。那些多立克或科林斯廊柱有如乐谱上固定不变的小节线,修士们轻轻缓缓的步伐有如支撑乐句的沉稳节拍,呼吸悠长的旋律线有如修士们内心诵经时心情的起起伏伏。Wispelwey在那版感人至深的大无中也以极慢的速度演奏这首萨拉班德,但是威氏的修道院回廊是法国圣米歇尔山高悬危岩之上、纤巧而秀美的内庭院落,高出围墙的树枝迎着大西洋海风轻粟摇曳,卡氏的回廊就在佛罗伦萨,FRA ANGELICO放在画笔之时,便在这座泥石铺砌、清简之极的院落中缓步沉思。

使用道具 TOP

431#
发表于 2016-10-22 17:33:52 | 只看该作者
       能够带领听者回到中古时代的单乐器巴赫,除了这版CASSADO的大无,还有TURECK最早的HMW ALP那版古德堡。他们用的都不是古乐器。

使用道具 TOP

432#
发表于 2016-10-22 19:27:16 | 只看该作者
听音乐到了可以看乐谱的水平,已经相当不错了;大部分爱乐人可能做不到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17 15:08, Processed in 0.039373 second(s), 21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