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67924

查看

54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阿杰

457#
发表于 2013-11-9 04:18: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11-9 04:32 编辑

我下面要讲的东西比较抽象,如果对这种抽象的思维不感兴趣,我建议不用看。因为这在现实中用支点臂来放LP时,这些状况都是不存在的。我这里并不是主要是来回答阿杰的问题,而是给对此有兴趣的朋友一个参考。

先作点说明。讲侧滑,我们就是在讲一种向中心移动的力,当一种力向外移动时,我会表明这是向外的侧滑力。图中黄色圆弧线是在超距下的针尖轨迹。绿色弧线是在零距下的轨迹。红色弧线是在负距下的轨迹。



先来看黄色部分,我想这个部分是没有争议的。在超距下总是有侧滑存在。但是这个存在不等于这个侧滑是由超距引起的。

现在来看红色弧线。红色弧线是表明在负距下的针尖的轨迹。在第一红线上,其负距为S1至G的距离。当针尖在第一个红色轨迹上运动时,即G至F,其中在某一点上,臂的运动是静止的。即不向中心移动也不向外圈移动。这个点我称为S2,或称呼为静态点。在S2点上也就是SRX兄所说的臂的中心线和唱片音槽的切线相吻合。向外的力和向內的力相等。在S2上半部的针尖轨迹上,臂向外移动。在S2点下半部分,臂向中心移动。即存在着侧滑力。

现在我来增加负距的距离。在第二条红线上,负距为S1至A。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负距下,也有静态点,我称之为S3。侧滑同样存在。存在侧滑的部分为S3至H。

现在我再次增加负距直至它的红线上的静态点和最外圈相交。这时的负距为S1至B。静态点为S4。在这里侧滑完全消失,只有向外的侧滑力。

我现在来看零距。在零距上,静态点S1正好是盘的中心。也就是说,零距上臂的运动全为侧滑力,即向中心移动的作用力,而不存在向外的侧滑力。

那么我现在连接S1,S2,S3,S4四个静态点,我得出一条曲线。即图中的蓝线。我称之为静态曲线。这个静态曲线存在于零距和负距的前提下。这个静态曲线是侧滑和向外侧滑的临界线。

理解了静态曲线,相应地就有零距和负距下的侧滑存在区。图中为绿色区域。绿色区域的每一点上都存在侧滑。也有了向外侧滑存在的区域,图中红色区域。红色区域的每一点上,都存在向外的侧滑。

分析清楚这个侧滑分布,我再来看实际的问题。

首先来看SRX兄的说法。我的分析是完全和他的说法符合的。在我的静态曲线上的每点,臂中心线和音槽的切线吻合。即没有向中心的侧滑,也没有向外的侧滑。但是在绿色区域和黄色区域上,每一点都存在着向中心的侧滑。而在红色区域中的毎一点都存在着向外的侧滑。,

再来看蒋兄的实验。他的实验并不和我的矛盾。他的实验的落针点在我的红色区域内,故臂向外侧滑。我的实验包含了他的,他的实验是我的实验中的一个特例。

到目前为止,我想有关侧滑和超距的问题应该是很明确的,没有什么可以多争的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58#
发表于 2013-11-9 06:18:44 | 只看该作者
1条切线就可以解释你上面所有的问题,干嘛要说这么一大堆话?
你把s2,s3,s4分别连接圆心和臂中心,看看是否成直角???!!!

点评

我知道,不过这位尊贵的版主不知道。  发表于 2013-11-9 13:05
阿杰,它们不成直角, 意味着什么 ? 麻烦讲清楚给大家听...  发表于 2013-11-9 07:41

使用道具 TOP

459#
发表于 2013-11-9 07:07:35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方法有点奔,但J版还是按我的意见弄清了个每落针点的运动状态,值得恭喜啊!!!!

使用道具 TOP

460#
发表于 2013-11-9 07:27:16 | 只看该作者
这次关于侧滑的争论,我觉得最大受益者就是J版,因为他终于弄清了跟补偿角和音槽壁没有直接的关系,无论如何,还是值得恭喜的,不枉我在这个问题上停留了这么久,还多次使用了激将法,呵呵。

使用道具 TOP

461#
发表于 2013-11-9 07:47: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11-9 07:54 编辑
这次关于侧滑的争论,我觉得最大受益者就是J版,因为他终于弄清了跟补偿角和音槽壁没有直接的关系,无论如何 ...
阿杰 发表于 2013-11-9 07:27

j 版,向来讨论事儿也喜欢把事儿复杂化,常钻进了牛角尖而不能自拔;不过,这次钻进了牛角尖后,懂得钻出来,已是很大的进步。杰兄就留个梯级让他下下呗。


你们俩还要嘴硬。这个侧滑的讨论是由你下面的言论和图引起的。特别是我划红线部分。你自己比比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62#
发表于 2013-11-9 07:58: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11-9 08:00 编辑
接下来想听听 j 版为什么会认为 “ 线速 ” 不会影响侧滑力的大小?因为,这事儿直接关系到侧滑力大小的核心,也关系到抗侧滑力的正确设置。


我在前已经做了实验表明线速不影响侧滑,你先讲讲

1.我的实验是否正确。
2.如不正确,为什么?

使用道具 TOP

463#
发表于 2013-11-9 09:19:26 | 只看该作者
对于速度的实验,我的设想是这样的,先把黑胶系统调好,播放测试碟的侧滑信号,用示波器检测并调整抗侧滑力,使他的失真最小。
然后在相同的条件下改用45转播放,如果失真没有变化,就表示与速度无关,如果失真变大就表示有关。

使用道具 TOP

464#
发表于 2013-11-9 09:35:16 | 只看该作者
啊杰,不用这么麻烦的。用光面LD去做这次测试,先调好一个气浮正切系统,然后让唱针向前超越切线一点点(用手转动就可以缓慢移动的程度),然后实验可以开始了:用手转动转盘的转速,看看是否转动缓慢就移动得慢,转动加快就移动得快。

这个设想如何?

点评

可以。但使用圆弧循迹唱臂应比正切臂更明显一些。  发表于 2013-11-9 19:21

使用道具 TOP

465#
发表于 2013-11-9 09:43:4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有讨论过线速度吗张兄?

点评

可能俺记错了。呵呵  发表于 2013-11-9 19:00

使用道具 TOP

466#
发表于 2013-11-9 10:04: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11-9 10:28 编辑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说蒋兄的实验是我的实验的一个特例,我把蒋兄的视频抓了下来。然后我做了如下假设。由于蒋兄无意加入讨论,我只能推导了。

1.他盘的轴距为210mm。
2.LD盘的半径为150mm。

由于他的视频不是正上方,我的推理可能有误差,但不会太多。图上方是我求出的单位标尺。

我求出了他做实验时的负距大约为4.5cm。我的实验中最大负距为4.5cm。和我的差不多。

看下图。我大致估计了静态曲线,图中的蓝线。按照上面假设求出了他的针尖的地位,即图中两个落针点。不要问我是如何推导的,比较复杂。我们可看到他的实验的落针点是在红色区域,即只有向外侧滑的区域。



这样我可以认为

他的实验是我实验中的一个特例,两者不矛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67#
发表于 2013-11-9 10:56: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杰 于 2013-11-9 11:01 编辑

这么清晰的问题不知道J版还想证明些什么。
证明更无知还是一根筋?

使用道具 TOP

468#
发表于 2013-11-9 11:16:39 | 只看该作者
gzfs的方法可以直接清晰地在视频上反应出来,赞一个。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8 00:26, Processed in 0.027122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