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162045

查看

56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阿明

505#
发表于 2017-2-8 17:02:46 | 只看该作者
不服不行。坐等张兄佳作出台!

使用道具 TOP

506#
发表于 2017-2-8 17:10:29 | 只看该作者
坐等阿明的三分频落地箱!

点评

今年还有一对ATD7寸中低音+平方110高音的书架箱要制作。三分频估计要等明年了。  发表于 2017-2-8 21:08

使用道具 TOP

507#
发表于 2017-2-8 20:58: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7-2-11 08:47 编辑

慢慢来,虽然都是用的AT中低音单元加单拿T330高音制作的二分频书架箱,但每一次制作都可以学到很多知识点,积累很多经验。
这次利用制作这对AT18H52+T3306寸书架箱的机会,又尝试了好几种顶级电容的应用效果,最近试用的是Jantzen推出的Alumen系列100V分频器专用电容,这种电容比他家的silver Z-cap银系列还要贵一倍,从价格上来看,定位于和mundrof 银油电容同一档次的顶级电容系列。但声音风格和mundrof 银油完全不同,走的是厚暖、平实、暗调风格。用上它后,箱子的中频变得更加厚暖、大气、沉稳,还原人声极为真实,就如真人站在面前一样,而且细节、质感、层次处于最顶级的水平。用上Jantzen Alumen电容之后,你会发现原先用的那些高级电容声音都有些虚幻,你会发现乐队各声部之间层次竟能那么的分明,原来竟有那么多的中频细节被埋没没了,我感觉Alumen电容确实是一款顶级的分频器专用电容,搭配中高频薄、冷、干、亮的喇叭是绝配!

上一对6.5寸口径书架箱用的是AT18I52+T330,分频器设计时,低音用的是二阶电路,高音用的是三阶电路,这次低音是AT18H52喇叭,虽然和AT18I52同属AT C-Q系列,唯一不同的是磁钢尺寸,但我这对AT18H52+T330箱子,低音用了三阶电路,高音用了二阶电路,最后仍都达到了Linkwitz 4阶声学分频的效果,条条道路通罗马,如何因地制宜,设计出最适合喇叭特性的分频器,确实是需要经验积累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08#
发表于 2017-3-4 07:43:38 | 只看该作者
AT18H52+T330小书架箱分频器基本定型后的第一次录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09#
发表于 2017-3-4 08:04: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7-3-4 13:27 编辑

这次用于推动书架箱的器材都是合并机,CD机为Wadia S7i,功放为ASR 四件套,线材为AQ\NBS小飞龙等铜线,录音地点为一个20平方没有声学处理的小房间。





百度WAV文件:http://pan.baidu.com/s/1hsMGj20,密码:ysx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10#
发表于 2017-3-4 08:26:15 | 只看该作者
大概听了一下,播放声音达到了一定水准,特别是弦乐是小口径及书架箱的强项。

使用道具 TOP

511#
发表于 2017-3-4 19:19: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7-3-4 23:37 编辑

再上几首,海菲兹演奏的苏格兰幻想曲录自RCA的大包子,音质和单张CD略有差距。



WAV文件的百度网盘地址:http://pan.baidu.com/s/1hsQdVTE,密码0vc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12#
发表于 2017-3-5 00:08:37 | 只看该作者
阿明 发表于 2017-3-4 19:19
再上几首,海菲兹演奏的苏格兰幻想曲录自RCA的大包子,音质和单张CD略有差距。

真佩服明兄锲而不舍的发烧精神与干劲。
受明兄之邀隔岸听声,总体素质很好,高低两端能力以及元件素质均在水准之上暂无需怀疑。
目前的听感,仍然是受中频段几个峰谷影响较大,在中频段的平衡还没解决之前,也许调试其他方面都是徒劳或不是现阶段重点。除了单元曲线之外,也要找找造成峰谷的其他原因,利于对症下药。


点评

刚和江老师通了电话,江老师的鉴别力太强了,竟能精准地听出我在某些频率的量感不合适,佩服!致敬、感谢!  发表于 2017-3-5 10:38
现在从频响曲线上来看,这对箱子的中频还是挺平直的。  发表于 2017-3-5 09:37

使用道具 TOP

513#
发表于 2017-4-16 22:02: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7-4-17 08:09 编辑

经过一个月的反复调整,声音终于实现了平衡,目前低音电感是二个小电感串联的,内阻较大,对规模感和低音量感、控制力有一定影响,但基本上还算过得去。
再上录音,请百线版主、小舞台老师和各位烧友再帮助把下脉。










wav文件请在百度云盘上下载,链接:http://pan.baidu.com/s/1c1FOV5Y 密码:ckf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14#
发表于 2017-4-17 08:23: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cmsc 于 2017-4-17 08:25 编辑

我发现丹拿监听箱子自己总是把中高音分频点用在3700左右。可能丹拿的中音尺寸更小的缘故?还有,丹拿吧中高音的斜率放到24,把中低音的斜率放到16,我觉得挺有意思的玩法。

点评

这是三分频箱子比较常见的做法。  发表于 2017-4-17 09:45

使用道具 TOP

515#
发表于 2017-4-17 22:53: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舞台 于 2017-4-17 22:54 编辑
阿明 发表于 2017-4-16 22:02
经过一个月的反复调整,声音终于实现了平衡,目前低音电感是二个小电感串联的,内阻较大,对规模感和低音量感、控制力有一定影响,但基本上还算过得去。
再上录音,请百线版主、小舞台老师和各位烧友再帮助把下脉。


首先恭喜阿明兄弟!
上一次录音状态中频的峰谷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现在的中频段基本顺滑舒展,在有限条件下的DIY能做好这一步值得可喜可贺。
现在技术平衡已经告一段落,在主要频段(125至12.5K)基本控制在正负3dB以后,下一步应该做的是听感平衡。在大范围正负3dB基础上,局部进行0.5dB以内的改变,效果也会很显著的。
至于下一步的听感平衡,可以考虑以下三个方向:
一、超高频戒毒:
主要针对正在享受的,难以割舍的超高频,主要是12.5K以上频段。
因为即使超高频段处于技术平衡状态,但由于书架箱低频有限,低音少了会显得高音多了,可以考虑退一步海阔天空。
二、加厚中低频:
如不想戒毒则中低频需要适当加厚,但要注意加厚中低频时不要无意中拖慢了中低频的速度感。
三、中高频透明度略为过火:
主要检查1K至8K这一段,录音中无论男声、女声、小号、小提琴、钢琴、鼓,透明度都略高,实体感需要加强。


点评

晚上把高频加大衰减0.2-0.3db后听了几曲,没有发现通透度不足的现象,而是三段衔接更加流畅、自然,调试告一段落,等订购的超低内阻电感到位,低音还可增加0.3-0.4db整体听感会更加宽松大气。  发表于 2017-4-17 23:07
江老师太厉害了,今晚对两个箱子做了细致的测量,测量结果显示高频和中频基本上完全平直,但根据以往调试经验,由于书架箱低频有限,以及T330和mcap金银油电容的强大密度,高频比中频低0.2-0.3db反而更厚润耐听、更   发表于 2017-4-17 23:02

使用道具 TOP

516#
发表于 2017-4-18 08:15: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7-4-18 09:43 编辑

    真的非常认同江老师所说的这些意见,江老师对我每次录音都能准确地指定其中问题所在,确实是厉害!这与江老师既有深厚的音乐功底也有丰富的音箱制作经验有关,佩服!
   随着DIY音箱调试经验的积累,感觉到音箱设计确实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的要素太多了,这次调整最主要的经验就是分频电路Q值对听感的巨大影响,Q值低了声音没有活力,Q值高了声音不耐听,如何掌握一个合适的Q值非常重要,而且Q值只要变化一点点,声音就完全不对了,非常微妙。但什么样的Q值是合适的?请允许我保留一点点知识产权。
  音箱设计,在分频器方面,就有频响曲线、分频点、斜率、Q值、相位、增益与传递函数等要素,在箱体方面有容积、导相管长度、谐振频率、面板倾角、箱体和导相管联合作用形成的Q值等要素,在调试时,只有将这些要素统筹考虑,联合调试才能实现最佳效果,所以说音箱调试非常的复杂、费时。
  最难的是在这些技术参数背后的非技术要素,就是制作人对声音的理解,究竟什么样的声音是正确的?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声音标准,调试就会陷入技术的泥潭中,技术指标很牛,声音不一定好听。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5-5-26 04:39, Processed in 0.024201 second(s), 16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