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00977

查看

1017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石南根
MZL

565#
发表于 2015-4-4 22:51:49 | 只看该作者
日本人汲取先进文化的精神和态度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不光是艺术歌曲,就连巴赫的康塔塔都被铃木亚明等一批有志之士在日本广为传播。在欧洲的音乐厅和美术馆,不乏成群结队的日本人,而我们的同胞,得到名牌店里去找,差距太大了。

使用道具 TOP

566#
发表于 2015-4-5 18:1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石南根 的帖子


       回大M兄:弟对艺术歌曲了解甚浅薄,列个大单子,无非是希望有研究的朋友指点。凡事总有个渊源,我相信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以及演唱风格和技巧也一定是一辈辈人继承发展的。只不过我无从了解,甚觉遗憾。

      另一个小私心,是藉着了解西方艺术歌曲的演变发展,看看是否有可能今后把唐诗或宋词的演唱鼓舞起来。诗词的音乐创作和演唱并非弟所能为,但如有可能还是要鼓动一些像当今凤瑕那样有艺术、人脉、资源和名望实力的人来做这件事。今天我们都不会唱诗词了,它们美好的音乐性却不应该永远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我想着,某天有位歌唱大师,用带有恰当共鸣的声腔,在一把琵琶或者一对笙箫伴奏下,唱出“一行白鹭上青天”,并且能够说清楚那曲调缘何而来,哪些是传录千年、哪些是因时而就的,该是何等美事。当然,希望这些诗曲、词曲,能够像磨坊女、冬之旅一样,一二百年后中国以外的音乐爱好者也喜欢听,喜欢哼哼。

点评

老兄说的一个几乎是中华文化终极梦想的严肃问题:由于中国古代音乐记谱法的失传或根本就没有靠谱的记谱法,我们至今也无法还原盛唐时期音乐的原貌。这个终极梦想也许要等到时空穿梭技术问世之后才能一圆。  发表于 2015-4-5 19:39

使用道具 TOP

567#
发表于 2015-4-6 20:53: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5-4-6 22:52 编辑

在CD时代,很难买到盗版盘,所以那时候只有看着富特文格勒的战时录音流口水。开始听黑胶以后,这些唱片散落在各种销售来源中,收集齐全实在不易。今天总算对自己有了个交待,这一个“小小梦想”终于实现了,虽然花了将近15年的时间。以下采自网络:

War-Time Live Recordings

Beethoven: Symphony No 9
T Briem, E Hongen, P Anders, R Watzke
Bruno Kittel Choir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Mar 1942 Berlin (
Tahra / Music & Arts)
Reviews:
Gramophone 1994 / Fanfare 1999 / ClassicsToday

Bruckner: Symphony No 5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Oct 1942 Berlin (
DG / Music & Arts)
Reviews:
Fanfare 1999

Schubert: Symphony No 9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Dec 1942 Berlin (
DG / Music & Arts)

Beethoven: Symphony No 5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Jun 1943 Berlin (
DG / Tahra / Music & Arts)
Reviews:
Fanfare 1999 / ClassicsToday

Beethoven: Symphony No 7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Nov 1943 Berlin (
DG / Music & Arts)
Reviews:
Fanfare 1999 / ClassicsToday

Brahms: Symphony No 4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Dec 1943 Berlin (
Tahra / Music & Arts)

Bruckner: Symphony No 9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Oct 1944 Berlin (
DG / Music & Arts)
Reviews:
Gramophone 1996

Beethoven: Symphony No 3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Dec 1944 Vienna (
Tahra / Music & Arts)
Reviews:
Gramophone 1999 / Fanfare 1999 / ClassicsToday


这里面差着那片“黑色贝九”。除此之外,1944年的贝六,1945年1月23日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第四乐章、1月28日的第二,不完整的布鲁克纳第四和第六、特别是1942年4月7日录下的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希格勒完蛋那天纳粹电台整天播放的),都是需要继续挖掘寻找的。

这些录音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哪个版本音效好。有些是在苏联手中发现的,那是否俄国厂家出品会好些呢?日本有大量的富迷,唱片做得也很认真,是否日版黑胶一定会像很多人批评的“没高没低”呢?也许听历史录音,尤其是交响曲,音效过得去也就算了,聆听时用心捕捉的恐怕还是结构、线条、速度、节奏、强弱这些受音效干扰较少的因素吧。

显然这些特殊时代的特殊诠释不具“普适性”,也不宜常常听,那里面郁积的情绪不是当下这个吃喝玩乐的时代容易理解的。但能将一首乐曲推向极致,濒临心理瓦解的边缘,却又保证结构不崩溃、深情而不滥情,实在是西方交响乐史上的峰巅之一。


PS:多谢大M兄鼓励。私以为将这些录音称为人类艺术之瑰宝,应不为过。录音、唱片的英文是RECORD,也是记录的意思,真是再贴切不过了。这些唱片是人类文化史的珍贵记录。同时,与其他艺术门类的高端作品一样,欣赏到这个阶段,必须经过认真的学习和积累。虽然此前为条件所限,知道的不够多也不够细,听得也不够完整,好在多少余生还有些时光,虚度之际还可以更专注地研究研究。有什么不明白的,自会拿出来求教。




点评

石兄终于迈开音乐聆赏漫途上极重要的一步:富特(尤其是其战时录音),可喜可叹!我曾今有大半年埋头于富特战时录音,可以说这些灵魂激荡的音乐,就是我那时的精神鸦片,几到不能自已 。无论是黑胶还是如今的CD大包时   发表于 2015-4-6 21:21

使用道具 TOP

568#
发表于 2015-4-8 16:41:17 | 只看该作者
日本是个岛国,地少人多,因此天生有危机感。
日本是个全盘西化的国家,比较擅长吸收西方的文化。
不过象日本的美术,象东山魁夷,平山郁夫这五座日本的美术大山,他们的绘画还是具有日本传统的特色,富于东方情调。日本的新建筑也有这样的特色,也得到世界的承认。
吸收西方文化其实不难,难的是怎么结合到自己的传统中去。
居安思危,日本这个国家,还是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借鉴的。

使用道具 TOP

569#
发表于 2015-4-10 07:23:06 | 只看该作者
日本有个建筑师叫安藤忠雄,曾获得过普利策奖。
但是这个安藤忠雄从来没受过建筑学的教育。
他在日本没上过大学,而是自己亲身到欧洲去游览和考察建筑,回到日本后投身于建筑学事业。
从这个实例也可以看出,日本的艺术家善于吸收欧洲和世界的精华。
而从安藤忠雄到欧洲求学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日本人的认真,顽强甚至固执。

使用道具 TOP

570#
发表于 2015-4-13 15:29:44 | 只看该作者
日本是个岛国,地少人多,因此天生有危机感。
日本是个全盘西化的国家,比较擅长吸收西方的文化。
不过象 ...
shinelb 发表于 2015-4-8 16:41

日本文化系统从来就是泊来为基础,抄谁都是抄,都抄出主动性抄出传统抄出心得了。
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中国是东亚文化的正朔,近代屡被蛮夷政权破坏压抑禁锢,历史包袱沉重。西方东西是在很被动的情况下才去吸纳的,传统文化自信其实是被严重摧残了的,西化过程天生又有排斥性和盲目性,这些需要较长的时间去逐渐化解。历史造成的问题历史自会去弥合,国人应有点儿耐心和信心。

点评

诸兄佳论。痛苦的过程啊。。。。。。  发表于 2015-4-13 21:33

使用道具 TOP

571#
发表于 2015-4-13 22:27: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5-4-14 10:33 编辑



       在成都的金沙遗址看到这方距今3000年左右的石磬。金沙据称是三星堆之后古蜀国的都城。从出土的文物看,当时蜀人的农业和手工业都已经颇为发达,遗憾的是似乎蜀人没有文字,卜筮也只是在龟甲兽骨上 敲击孔洞。疏于文字,却长于图形。其金、铜、玉器之抽象造型美伦美奂,拙中有格,素中见性。

    西汉史学家扬雄在《蜀王本纪》中评价古蜀是“不晓文字,未有礼乐”。汉时中原人认为古蜀人是不长于音乐的,没有乐自然不识礼,因此免不了是个“落后文化”。然而出土的这一大一小两方磬却让古蜀文化的支持者欣喜非常。蜀中有乐,且并不原始。这爿大磬长107厘米,是与中原商代同时期中华文化圈内发现的最大石磬,这般重器非在宏大庄重的祭礼不会请其发声,断不是一般游乐的玩物。遥想当年的巫师祭司在河畔的木制祭坛上且歌且行,鸣击石磬,长啸向天,敬奉神灵,震伏百姓,是何等壮阔神圣的场景。博物馆给我们做讲解的小姑娘是四川当地人,但她知道自己并不是古蜀人的后代,大约祖上也是湖广填四川的来历。然而身在四川,讲起这方石磬所证明的古蜀国“先进文化”来,也还是眉飞色舞、洋洋自得的。


    这两天抓空儿猛听富特文格勒的战时录音。他富有弹性的乐句有如长嘘短叹,不由得令人联想起古代祭司发自肺腑的仰天呼泣。而那些极富爆发力的急奏乐段,令人仿佛听到祭坛上下人们激动的叫喊,看到他们忘乎所以的劲舞。老富在长音上轻柔、悲切地拉伸,令人置身远古,倾听无奈于水火袭扰的农人在心底哀求上苍与水鬼的怜恤。老富在音符表现力上的纵横推衍,极致而不逾范,始终保持在“有序的颠狂”状态中,大约靠的是对祭祀典章的隐约跟从。相比之下,伯恩斯坦也是很有想象力和即性力的指挥家,但对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的一些演绎,却不如富特文格勒那样有说服力。

    大概在老富心中,他脚下的舞台便是祭坛,他便是祭坛上通神的巫师,他手中的指挥棒便是招魂慑魄的拂尘。音乐声响起,台上台下一应人等,不论身份高低、职业贵贱、背景优劣、心情好坏、命运否泰,皆断弃俗念,把灵魂交付与他,受音乐的洗礼。老富所推崇的“礼”,自然不同于商周之礼。但所谓礼,不过是社会化的人群对于自然及人类秩序的一个抽象概括,到20世纪的欧洲“礼”便化身为人文与政治哲学,替代宗教成为人类社会尊崇并遵守的精密化、系统化的乡规里约。由乐及礼,由法度及至艺术,是个极为复杂和诡异的转化进程,乍看上去颇难直观地理解。然而我们古人早已断定礼、乐之密切关联且不可分割,想来大约是我们常说的“语言尽头是音乐”的道理。加之人不完全是个理性的动物,仅有说服与规劝,没有感性的冲击与激荡,不可能完全服膺外来强加的意志。

    在聆听老富战时的贝多芬第三、第五、第七和第九,布鲁克纳第八,勃拉姆斯第四的时候,因为分别有此前听同曲战后录音的经历,不自觉地会将两个版本进行对比,并得出老富在战争状态下作出了奇崛演绎的结论,认为战时录音是一种非常态、非正统的音乐表现。然而任何一个艺术作品,包括对一部交响曲的演奏,必是受到其时代环境的影响及约束的,对老富来讲,在1942-1945年这个时间段内,他对这些曲目的理解就是他所呈现的那个样子,那种拉伸、延宕、加速、休止,就是这些音乐的常态,就是它们正统的诠释。说老富用这种诠释来惊悚当时的德国听众,呼唤他们内心的良知与正义,未免有些牵强。他老人家焉知德意志民族若干年后的命运,焉知纳粹覆亡后德意志的新生,以及世纪末的再度统一与崛起,焉知他在战后有机会以一种全新的心态重新解读这些伟大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战时录音那激越得近乎暴虐的演绎倒是一面时代的明镜,映托出那个年代德意志民族特别是精英阶层的精神状态。只有纳粹政权结束后,我们能够毫无负担地客观理性地回头来看,特别是有了老富堂皇、周正、饱满、豁达的战后录音之对比,才能够深刻体会战时录音及其表现出的战时德国人心理、情绪和意念的历史孤立。这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不过是对历史存在的纯粹观照。而二三十年后,我们回头看今天我们这代人留下的艺术痕迹,是否会得出类似的结论,即我们当下正处于历史孤立呢?犹未可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又是一篇极富见地的骈文,中西乐礼之析,见地独辟蹊径,开启了一扇解读富特艺术别解之天窗。拿富特与魏因加特纳相比,两人在西乐之礼上分道扬镳,确实存在深刻的哲学歧见。  发表于 2015-4-16 01:45

使用道具 TOP

572#
发表于 2015-4-15 11:08:2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很有文采和艺术内涵的一篇贴子!

点评

敬请指教。几位版主三四年前的贴子内容就已经很丰富、水平很高了。弟只能补补白,达不到几位先进之全面深入。  发表于 2015-4-15 22:10

使用道具 TOP

573#
发表于 2015-4-16 01:50: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etamophore 于 2015-4-16 02:05 编辑

石兄撰文,文引往往深不可臆,内涵浩博,析理丝丝入扣,结论又能回归引序,实乃文章好手!赞!!!(再次未经石兄同意,转载了石兄的文章至博客,请石兄海涵!)

使用道具 TOP

574#
发表于 2015-4-16 05:2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metamophore 的帖子

大M兄,您又客气了。。。

上贴是一时冲动,随想随写的,实在是缺乏考据。一是富氏指挥强调发挥乐手的原动力,最后出来的表现效果多大程度是老富的主观意识,多大程度是柏林爱乐的集体意识,都没有认真地查阅过。二是对富氏战时心态的判断,大都是后人穿凿的,从我自己有限的了解看,他战后也是讳莫如深,只在政治上算是表了态,而没有具体讲过战时对音乐表现的思考。三是礼乐是个大文章,弟未及研读相关文论,哪怕是最基础的一些分析也好。所以真是不大负责任的一小段 文字,蒙兄不弃,但愿只是挑个话题而已。富氏和魏氏的区别与争议,还望兄抽时间多留几行说明,弟可以坐享其成,省下查资料的力气了,嘿嘿。


   

使用道具 TOP

575#
发表于 2015-4-17 21:13:54 | 只看该作者
“他的演出取决于他当下的感觉,或者是神的旨意。他的独特与无可仿效就如同之前的尼基什与彪罗。”我们真的要由衷的感谢露易丝,这个并不懂音乐的女人,恰恰是如此先知的她,才让如今的人们认识到了福爷棒下的柏林爱乐是如何的不一般!

使用道具 TOP

576#
发表于 2015-4-17 21:17:18 | 只看该作者
在音乐中虚度一生,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幸福。。。。。。
    人生充满变数和吊诡,在欲望和名利的漩 ...
石南根 发表于 2013-6-19 14:41


如此黑胶版的指环,绝非cd的虚张声势,触手可及的齐格佛里德是如此的可见!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9-30 04:22, Processed in 0.428268 second(s), 21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