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38138

查看

130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舒存
tyr

73#
发表于 2014-10-24 01:31:06 | 只看该作者
这小厅有点干,比大厅差很远,

使用道具 TOP

74#
发表于 2014-10-24 07:49:28 | 只看该作者
好啊,狗儿兄,我周六下午及星期日上午到下午二点前都有空,欢迎再次光临,我这环境还是老样子哈!

点评

你呀你呀,这我要是再带一女烧友去咋办?哈哈哈!  发表于 2014-10-25 00:24

使用道具 TOP

75#
发表于 2014-10-24 08:18: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wmm 于 2014-10-24 08:21 编辑

继续说前晚弟兄们的听感,玩盟主open的朋友在听的过程中说,“你这里声音我这次来听很满意,音乐很宁静、又很流畅!看来空间处理太重要了,我家里还要加强。”“我那里两侧墙用几块羊毛毯挂上去吸怎么样?”我说:“当然可以啊”“好”他回答到““不过盟主音箱的说明书中说:假如音箱离侧墙1.5米以上距离时侧墙上可以不吸,但坐位到音箱之间地面上的地毯绝不能少,并且最好是厚实的大块的羊毛地毯”。我当时好象答到:“我认为那怕音箱距侧墙有二米远,侧墙上也最好吸。这样音乐的宁静度和纯度的表现才会更好。”

使用道具 TOP

76#
发表于 2014-10-24 08:40:13 | 只看该作者
最后在歌剧《军中女郎》中的高潮段子:帕瓦罗帝连续的彪出几个最高音后试听活动结束。玩c1的朋友说:“今天太好了,我要明天要打电话给黄老师祝贺,音乐的厚度及层次感极佳,有贵气!整体上又那么宁静,听下来耳朵一点不累,是我听过最好的一次!我个人认为高音刚刚好,不能再去追求飘逸了,那样声音肯定没有现在耐听。我就喜欢高音暗一点但细节又全都很淸晰表现出来的系统”!

使用道具 TOP

77#
发表于 2014-10-24 08:57: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wmm 于 2014-10-24 09:15 编辑

嘿嘿,特别说明下,整场试听会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时间都是用最新改制的古董信号线听的。卡玛旗舰信号放上去一下子就拔下来了。

使用道具 TOP

78#
发表于 2014-10-24 09:17:05 | 只看该作者
当然,我这里最需要感谢的就是无私的黄老师!!!

使用道具 TOP

79#
发表于 2014-10-24 09:25: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4-10-24 09:31 编辑
看了各位特别是2位版主的发言,也深受启发。但是,要“使系统音乐真正融合”,如何调整呢?怎么样才算是“不融合”?因为,以前大家说一套器材如何地好的一项指标是“声音的分离度”,而“融合”与“分离度”是相互矛盾的。疑惑。求解!
老龚 发表于 2014-10-23 16:22

调整的手段都类似,不外乎空间、电、垫的处理,器材包括线材的组合搭配,以及摆位调整。

但对音乐的看法不同,哪怕用一样的调整手段,也必将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音乐的融合感是个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东西,即便音乐学院的教授,或者成名成家的演奏家,也未必彻底领悟。如果一定要描述的话,我简单举两个例子说说基本的情况。

一,前面提过的现场听管弦音乐会,如果是维也纳爱乐、慕尼黑爱乐、伦敦爱乐这样的顶级团,仔细观察他们弦乐群合奏时的发音,音色高度统一。再好的团,小提琴每位乐手的实力都不可能完全一样,不经过严格的训练和匹配不可能发出整齐如丝绒般的声音。听差一些的团,比如鹿特丹爱乐、上交、上海爱乐等,在弦乐群的音色和谐上就会有比较大的分散,音色不那么统一协调。可想而知如果用“数人头”这样的标准去衡量乐器群的时候,维也纳爱乐就要垫底了。

二、听室内乐现场,弦乐四重奏或者钢琴三重奏。在乐器合奏时,乐器是相互融合的,不会刻意凸出每把乐器的质感和音色,也不会有清晰的分离乐器定位。听上去是一把大乐器在发声。在独奏时对话、在合奏时融合。

多听一些这样的古典音乐现场,有助于建立正确的音响观。

“乐器分离度”这一观点在发烧友中根深蒂固,不知其根源从何而起,至少我早年也深受其误,直到摆脱后,才觅到一点进入音乐核心的途径。

点评

z兄不用这么麻烦,如果不嫌弃的话买台三千多块的Bose Wave III(贵的不行)照说明书摆放好听听,只要不是特大布头,出来音乐满满  发表于 2014-10-24 10:07
我们可否上门来边听兄的系统再听兄的见解?这样我们就可以学习的更好些。杭卅到上海高铁四十五分钟,不远!  发表于 2014-10-24 09:46

使用道具 TOP

80#
发表于 2014-10-24 10:14: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wmm 于 2014-10-24 10:15 编辑

请谅解我可能语言中的直接了当。我是决心积极推广黄老师的空间处理方法的,我以为这是一件大好事。当然可能过程中会得罪一些反对空间处理的朋友,这我也认了,并愿意去承担这样的后果。

点评

百线版说得很有道理  发表于 2014-10-25 13:38
音乐教授、演奏家、指挥家也有分三六九等,也有不同国家的水平差异,不同时代的水平差异。俞丽拿、徐惟聆、黄蒙拉、郑京和、穆特、大卫、海菲兹、克莱斯勒、米尔斯坦...都有被称为演奏家,领会同一首贝小协必有深浅!   发表于 2014-10-25 11:18
大家不会反对空间处理,也没太会反对音场表现作为系统调音的部分标准,只是你们把所谓的音场表现作为唯一标准调整音乐聆听系统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而已,还是那句话您把自己的系统调整到心得意满就很令人羡许了!  发表于 2014-10-24 10:24

使用道具 TOP

81#
发表于 2014-10-24 15:01: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龚 于 2014-10-25 08:11 编辑
调整的手段都类似,不外乎空间、电、垫的处理,器材包括线材的组合搭配,以及摆位调整。

但对音乐的看 ...
scfan 发表于 2014-10-24 09:25

原来“融合”的调整也是与一般调整音响手法一样,我想,九九归一“声音耐听”都是大家调整音响的标准。大家意见不一,我认为可能是各自对声音理解或描述不同而已,现场听估计是一样的。“数人头”也讲过头,“融合”到底是“平面融合”还是“立体融合”,这也没有讲清楚。我想“平面融合"声音就不正确了,”立体融合“才好。”立体“也就产生了所谓的”音场“了。个人理解。


点评

多听现场,这个度就容易拿捏!  发表于 2014-10-25 11:19

使用道具 TOP

82#
发表于 2014-10-24 17:3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wwlewis 于 2014-10-26 10:56 编辑

关于音场的定位感,我个人理解,以大型交响为例,应该是指各声部的定位,各声部有前后高低和左右排列的定位感(即使在齐奏时),而并非是指有多少把提琴在拉,多少个人头在唱。 打个比方,负责呈现音乐高潮部分的铜管和打击乐组的声部,其发声的位置一定是高于齐奏时的弦乐组的,即使你是在小空间里播放,也一定要有清楚的高低定位感,如果铜管、打击乐组声部的位置高度感不够(这里指音场平面的位置,也有指立体的高度),只在整个音场的中间(喇叭和后墙之中),甚至跑到前面弦乐组里来吹奏的话,用刘汉盛先生的话来讲就是“调声一定是错误”的。

如果是室内乐,四、五把琴的发声位置感就不应该是混在一起的,有次与朋友一起听单拿C2系统的莫扎特弦乐曲,记得开始有段,我没有感觉到大提琴在演奏,就问旁边的一位朋友,他说一直有拉的,在后面点,很轻。这位朋友是专业弹钢琴的盲人。

当然,王老师的“高、中、低三段平衡和以还原完整准确的音场为目标”的扩散吸音法,只是家庭空间调声的方法之一。他的理念,方法和标准比较具体直观,有可操作性,正如同石井先生的吸音法,和论坛美声兄的反射吸音法,殊途同归。如果单以音色和音乐的融合感为标准,当然也是可行的,但缺乏可操作性,容易众说纷纭,各执己见。

我这里只讲调声的方法,无谓对错,这样与舒存先生的开题呼应,不然大家又跑远了。


使用道具 TOP

83#
发表于 2014-10-25 08:06:33 | 只看该作者
前面Tyr兄提到的:“听不到点定位,只是一团音,不同的乐器音团大小不同,小提琴两个月饼盒大小,巴松有1.5米见方,黑管也有1米。”这应该指的是乐器的形体感,但这些并不妨碍他们在现场各乐器之间的空间定位感。

记得以前看到过一篇调整喇叭摆位的好文,以帕格尼尼【小提琴与吉他二重奏】 (DG 437 837-2)为例,小提琴在左中靠后的位置,吉他声始终在右中比小提琴稍低的位置,定位感非常明显,有此碟的朋友肯定很多,不妨试听辨析下。而小提琴在左中靠后的位置,中音过渡到高音时要异常平顺,在这里不应该听到高音与音乐的分离,高音要融合在音乐之中,这应该是指小提琴的形体感了。

点评

tyr
"高音要融合在音乐之中" 好精彩的一句,这就是境界!  发表于 2014-10-25 21:09

使用道具 TOP

84#
发表于 2014-10-25 11:40:1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唱片有当时录音现场的照片参考,会靠谱些!因为不同乐团、音乐厅大小、不同指挥、不同录音师对不同的乐器摆位有较大差异的,因此各个乐器的定位音场有很大差异!录音师摆麦克风多少、距离、麦克风的型号都会影响形体是团还是点!如果其中的资料我们不清楚,我们如何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音场呢?

点评

但这个不太会影响到各声部的定位和完整音场的原貌。  发表于 2014-10-25 12:29
主要是弦乐组的提琴数量会有增减,低音大提琴的位置会有变动  发表于 2014-10-25 12:26
百版,这个早前论坛关于如何判断正确音场有过个讨论帖子的,相对来讲,大型古典管弦乐的各声部位置还是比较固定的,优秀的录音师,混音师也应该是忠实于现场还原的,这里的还原不指音色,单指“音场”  发表于 2014-10-25 12:01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8 14:35, Processed in 0.032954 second(s), 2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