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5779

查看

209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广陵散

73#
发表于 2010-6-24 20:30:43 | 只看该作者
《渔樵问答》题解
《杏庄太音谱续》:唐人云:“汉家事业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之渔樵一话而已。
《杨西峰重修真传》:渔樵问答,古操也。查遗谱有指诀无音文,考琴史有文音无指诀。今配定文音入谱,使善鼓者知其曲之古淡,韵调清高。喜渔樵,乐江山,友鱼、虾、麋鹿,对明月清风,物我两忘。然微妙岂於贪徇嗜利辈能知乎?
《杨抡太古遗音》:按斯曲,想亦隐君子所作也。因见青山绿水,万古常新,其间识山水之趣者,惟渔与樵。泥途轩冕,敞屣功名,划迹于深山穷谷,埋声於巨浪洪涛。天子不能臣,诸侯不能友,是以金兰同契,拉伴清谈,数治乱,论兴亡,千载得失是非,尽付于渔樵谈笑之中矣。回视奔走红尘,忧谄畏讥,婴逆鳞,罹罗织,待罪於廷尉而触藩两难者,殆天渊耳。鼓是操者,尚思所以洁其身乎?
《理性元雅》:按斯曲,想亦隐君子所作也。因见青山绿水,万古常新,其间识山水之趣者,惟渔与樵。泥途轩冕,敞屣功名,划迹于深山穷谷,埋声於巨浪洪涛。天子不能臣,诸侯不能友,是以金兰同契,拉伴清谈,数治乱,论兴亡,千载得失是非,尽付于渔樵谈笑之中矣。回视奔走红尘,忧谄畏讥,婴逆鳞,罹罗织,待罪於廷尉而触藩两难者,殆天渊耳。但此曲颇无头绪,又少问答之语,余特添正之,付之鼓是操者。
《乐仙琴谱》:按此曲,因见青山绿水,万古常新,惟渔与樵,划迹於深山穷谷,埋声於巨浪洪涛,天子不能臣,诸侯不得友,是以金兰同契,拉伴清谈,治乱兴亡,得失是非,尽付于渔樵谈笑之中矣。乃隐君子所作。鼓是操者,尚思所以洁其身乎?
《琴苑心传全编》:是曲,周东岗谱,盖述隐者随遇自乐之意,其声优裕平顺,出落自然,得隐逸之风调。
《天闻阁琴谱》:周东冈谱,述隐逸也。见樵子负薪而渡,招舟於渔,渔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樵曰:“余之志在山林也。”互相问答,契合道情,因而放乎中流,不知所止。东冈识为隐士,遂作是操,以志逸乐。其音雅趣,唱和自然。君子遁世无闷,其是之谓欤?
《天闻阁琴谱》:又一谱(作金门待漏)琴史:亦唐狄梁公所作。
《枯木禅琴谱》:明杨表正所作。曲意雅淡,音韵豪宕,后人拟之,弹法各异,然须静简贯穿为妙。
《醒心琴谱》:明杨表正所作。其曲意深长,神情洒脱,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樵之斧声,渔之橹声,皆现于指,令人有山林之想。概青山绿水,万古常新,其间识山水之趣者,渔樵者也。夫渔樵者,寄情山水,不涉功名,天子不能臣,诸侯不能友,洒洒脱脱,数治乱,论兴亡,千古是非,尽付渔樵笑谈中耳。
《磨励提高》:与《醒心琴谱》同。
《渔樵问答》后记
《绿绮清韵》:与琴苑心传全编解题同。琴学初津》:渔樵问答,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於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奏斯者,必修其指,而静其神,始得。志在渔樵者,以此消遣,移情非浅,是曲,传自何君桂笙,古越之高人,文章盖世,无学不通,而著述之富,足冠古今,暇更以琴书自乐,绰有安道之风,愧余才疏艺劣,何幸屡荷青眼,教我良多,而奏斯曲者,不亦感君之惠授乎?按杨表正所作遇仙吟,渔樵问答等曲,作正文对音捷要谱,而是曲虽近时趋,然其用意,实深景仰,摹写渔樵,形容毕露,足为制曲师法。德松客识。

使用道具 TOP

74#
发表于 2010-6-24 20:31:25 | 只看该作者
《渔樵问答》小标题
《重修真传》:一、一啸青峰;二、培植春意;三、上友古人;四、自得江山;五、体蓄鱼虾;六、戒守仁心;七、尚论公卿;八、溪山一趣;九、适意全生。
《杨抡太古遗音》:一、渔樵同叙;二、渔;三、樵;四、渔;五、樵;六、渔;七、樵;八、渔樵并乐。
《立雪斋琴谱》:一、渔樵同叙;二、垂纶秋渚;三、山居雅趣;四、获鱼纵乐;五、危冈禁足;六、惊涛罢钓;七、浮云富贵;八、鸣和弥清。

使用道具 TOP

75#
发表于 2010-6-25 07:30:53 | 只看该作者
卷三
查阜西  张子谦 刘景韶 詹澄秋

     查阜西(1895年—1976年),名镇湖,又名夷平,字阜西,江西修水人。古琴演奏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
查阜西是一位历史上少有的全面的古琴艺术大家。他在古琴艺术研究、教学、创作、演奏以及组织领导古琴学术研究、艺术活动等方面都作出了令人景仰的贡献,而古琴演奏艺术则是这一切的基础及出发点。
他自幼酷爱音乐,很小就学会吹箫,十三岁学弹古琴,学奏琴歌《概古吟》、《客窗夜话》。此后还尝试打谱、作曲及学唱昆曲,并研究民族音乐的律学。二十年代在上海、长沙学奏器乐化的琴曲。三十年代组织“今虞琴社”,编有《今虞琴刊》。通过这些活动,联系了全国各地的琴人,并向他们进行了调查。
他演奏的琴曲深沉细腻,演唱的琴歌古朴典雅。1945年,他应邀到美国几所大学作有关古琴的学术讲演,并在美国图书馆查到一些珍贵的古代琴谱。1958年,他以古典音乐顾问的身份,随中国歌舞团去日本访问演出,以后又应邀出席在苏联召开的国际五声音阶学术会议。
1953年以后,查阜西历任全国音协常务理事、副主席,中国音乐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以及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等职。晚年集中精力从事琴学活动。1956年进行全国古琴探访调查,又通过北京古琴研究会,主持编印了《存见古琴曲谱揖览》、《琴曲集成》、《历代琴人传》、《琴论缀新》等,为全面、系统整理琴学史料进行了大量工作。

使用道具 TOP

76#
发表于 2010-6-25 07:31:42 | 只看该作者
张子谦(1899年—1991年),原名张益昌,江苏仪征人,出生于扬州。“广陵派”古琴演奏家。
张子谦7岁入私塾,塾师正是“广陵派”琴家孙绍陶。受其熏陶及努力,从入门琴曲《仙翁操》开始,刻苦练习,细心玩味,十余岁已能演奏名曲多首,熟练地掌握了《平沙落雁》、《梅花三弄》、《龙翔操》等曲目。
1922年,23岁的张子谦离乡到天津谋生。1924年,他定居于上海,结识著名琴家查阜西及彭祉卿(庆寿),经常切磋交流,结为知音,在当时有“浦东三杰”之称。人们以三位琴家的拿手琴曲尊称他们为查潇湘、彭渔歌、张龙翔,张子谦擅弹《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曲,尤以《龙翔操》为突出,故得此称号。
1936年,他与彭祉卿、查阜西发起组织“今虞琴社”,半个世纪以来在古琴界影响至广。翌年,组织“今虞琴社上海分社”,组织演出、电台广播,宣传古琴音乐。
1956年,张子谦调任上海民族乐团从事古琴演奏,经常作演出及录音,他与孙裕德合作的琴箫合奏堪称珠联壁合。1959年起,他兼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古琴教师。1961年,张子谦和查阜西、沈草农合著的《古琴初阶》由音乐出版社出版。1988年,他被天津音乐学院聘为名誉教授,为古琴音乐的理论研究、打谱和教学作出贡献。
张子谦的演奏风格清丽委婉,节奏跌宕,右手指法常用右偏锋弹奏于岳山和五、六徽之间,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进入晚年后,其演奏更趋于夸张豪放,不拘细末,追求舒展惬意的情趣。

使用道具 TOP

77#
发表于 2010-6-25 07:31:58 | 只看该作者
刘景韶(1903年—1987年),字琴子,祖籍江苏昆山,生于江苏盐城。古琴家,梅庵派的代表人物。
刘景韶自幼爱好音乐、文学。青少年时代,从海门杨心权先生学习琵琶,能弹《瀛州古调》全部曲目;1920年考入南通师范学校,从徐立荪学习古琴。1925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1929年毕业,任职于江苏省教育厅。1956年起,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功绩卓著,高星贞、龚一、林友仁、孙克仁、李禹贤、成公亮和刘赤城等均为其学生。
他的演奏刚柔相济,取音甚佳,注重内涵,颇具书卷气。录音资料《长门怨》、《樵歌》和《平沙落雁》等存档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刘景韶退休后回到镇江,在他的积极倡导下,镇江市于1986年成立梦溪琴社。

使用道具 TOP

78#
发表于 2010-6-25 07:34:17 | 只看该作者
詹澄秋(1890年—1972年),名智,字水云,别号“襄阳学人”。祖籍湖北襄阳,生前为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诸城派”琴家。历任济南市立高中国文导师、山东省音乐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主席、山东政协委员,为济南古琴研究会创始人之一。
詹澄秋是诸城琴派的第四代传人,也是近现代古琴音乐艺术大师。他一生热爱古琴,为山东诸城派的古琴音乐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詹澄秋之琴源于庐山宗,于清宣统年在家塾读书之余自学《归去来辞》等十二曲。1912年,他从师山东诸城派琴家王心葵学《高山》、《水仙》、《潇湘》、《秋鸿》等十八曲。1921年冬,王心葵卒于故里,自此之后已无师资,自学从事古琴研究与练习,历三十年之久。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很深的艺术造诣。
詹澄秋的演奏风格从整体上继承了王心葵的传统,具有音韵宽厚、铿锵有力、华丽凝重、粗犷豪放、坚毅朴实、刚柔相济的特点,有着典型的山东派风格。他的琴艺在《今虞琴刊》袁叶茹信中有记载:“詹公为诸城王心葵之高足,当时有‘青出于蓝’之说。”可见其琴艺之高超。
詹澄秋生前为中国音乐研究所特邀演奏员,曾应邀去北京演奏和录音。1956年,中国音协副主席、北京琴会会长查阜西率队采访了詹澄秋,并录制琴曲数首。临别时,詹澄秋将珍藏的一张宋琴赠给出访组以示友情之珍贵。詹澄秋有十七首琴曲由中国艺术研究所录制,收录于国家音像资料库流传后世。其中《流水》、《石上流泉》、《良宵引》、《秋江夜泊》、《双鹤听泉》于1962年编入《古琴曲集》中,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詹澄秋不仅抚琴,还喜欢藏琴。他曾先后收集二十余张唐、宋、明、清时期的七弦琴。现存于中央音乐学院的“太古遗音”就曾是他的藏品。此琴是解放前所得,为唐初贞观年间制造,属少见的“月琴”。他为躲避一权贵的勒索,携此琴去历城县南山的一个村庄寄居,从而保存了这张唐琴。
詹澄秋收藏的琴中以宋琴为佳,如:“鸣玉”为南宋赤城朱致远、古吴张睿修斫,还有“联珠”、“寒潭秋月”两张。“灵凤振乡”为明代著名斫琴家张敬修之物,民国四年王心葵所斫之琴为“玲琅”。还有一张琴的龙池内刻有“中华民国四十乙年斫于济南夏,诸城王露珍藏”,沿内刻有“水山房、五十号”字样。詹澄秋为人慷慨豁达,他收集的大部分古琴都转让或赠送与琴友和其弟子。詹澄秋还善鼓瑟、抓筝、卜蓍,喜诗词、书画,喜花木、竹,尤喜松鹤。 为振兴山东诸城琴派,年过古稀的詹澄秋与琴家张育瑾、王凤襄、詹静秋等人积极筹建古琴研究会。在他们的倡导下,组织了一些古琴演出、研究及学术交流活动,如参加过华东区国乐演奏会会演,山东省文化局、山东省文史馆、山东军区政治部、济南市历下区的国乐会演等。由于他们的努力,山东诸城琴派在六十年代曾一度出现较为繁荣的局面。
詹澄秋在山东颇负盛名,从学者甚多,如詹淑君、詹云青、汤云倩、袁树筠、袁树蘅、袁叶茹、高松茹、许廉鹤、孟宪福、方仲言、弭菊田、谢一尘、朱云程、张烨、刘文志等。他的儿子詹云青不仅能琴,而且善弹筝、制筝,并对古琴的斫制、鉴赏均有研究。詹澄秋的外甥袁树筠(字未卫)、袁树蘅(字未央)是他的学生中较为突出的两位。他们自幼习琴,极为刻苦,不仅跟詹澄秋学琴,也向詹静秋学习,琴艺进步很快,在当时颇有影响。1937年出版的《今虞琴刊》琴人题名录里有记载。1956年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琴家访问录中,詹澄秋传授的弟子里也列入他们的名字。著名古琴家王生香从师王心葵后也曾继学于詹澄秋。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少时就师从于詹澄秋习琴。
由于种种原因,詹澄秋教授的学生都是以此作为业余雅玩的爱好者和艺术学校的副科学生,其中始终未出现具有专业水平的出色者。再下一代即詹云青、袁未央的后人,时值“文革”、抄家等原因无法学琴、弹琴,诸城派在济南出现了断代的局面。
詹澄秋擅弹的曲子有源于王心葵传授的《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石上流泉》、《风入松》、《挟仙游》、《长门怨》等,这些曲子源于《玉鹤轩琴谱》。另有《潇湘水云》、《渔歌》源于《五知斋琴谱》,《水仙操》源于《琴谱正律》。自学的琴曲有源于《大还阁琴谱》的《龙泉吟》,《松弦馆琴谱》的《静观吟》、《秋江夜泊》、《良宵引》,《太古遗音》中的《归去来辞》,《杨表正谱》中的《渔樵问答》、《和平颂》,《诚一堂琴谱》中的《鹤舞洞天》,《秋砧》一曲合参于《自远堂琴谱》和《玉鹤轩琴谱》。其他不常弹弄的曲子有《洞天春晓》、《神话引》、《幽兰》、《中秋月》、《仙珮迎风》、《洞庭秋思》、《阳关三叠》、《鹿鸣诗》、《樵歌》、《搔首问天》、《思贤操》、《汉宫秋》、《塞上鸿》、《醉渔唱晚》等。
他著有《梅云馆琴谱》四卷,《和平正音》三卷,《琴歌集》一卷,《瑟谱》两卷,写有《嵇中散赞诗》。山东诸城派共有四部重要琴谱传世:即《桐荫山馆琴谱》、《玉鹤轩琴谱》、《梅庵琴谱》、《琴谱正律》。其中《琴谱正律》(王冷泉手稿)也有赖于詹澄秋的收藏而得以保存、传世。
据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琴家访谈录”的不完全记载,先生的擅弹琴曲有《高山》、《流水》、《平沙落雁》、《听泉引》、《长门怨》、《静观吟》、《归去来辞》、《渔樵问答》、《和平颂》、《渔歌》、《石上流泉》、《风入松》、《鹤舞洞天》、《良宵引》、《潇湘水云》、《水仙操》、《秋砧》、《秋江夜泊》、《挟仙游》、《飞鸣吟》等20首,不常弹弄的琴曲也有近20首。如此众多的琴曲,特别是象《水仙操》、《潇湘水云》这样的大操,要达到“擅弹”的水准,不付出相当的艰辛是不可能的。先生是一个虔诚的居士,一生清心寡欲,烟酒不沾,除了“爱花喜竹,尤喜松鹤”外,没有其他任何嗜好。唯独嗜琴,操缦抚琴是他每天的必修课目,除了吃饭睡觉和必要的应酬外,其余的时间几乎全都用在了弹琴和教学上。先生又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他在弹琴和教学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不能走样。他对王心葵先生传授的琴曲和指法视为经典,绝不轻易改动;同样,他也要求自己的学生首先要虚心向前人学习,不要自以为是,随意改动前人的东西。在他看来,这是对艺术应有的一种严肃态度,也是尊师重道的一种美德。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他全面继承了诸城琴派的艺术成果,成为诸城琴派风格特点的主要代表人物。对这一点,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有人在《今虞琴刊》的来信中评价说:“按詹公为诸城王心葵先生之高足,从事究习,历三十年之久,当时曾有青出于蓝之说。”

使用道具 TOP

79#
发表于 2010-6-25 07:34:55 | 只看该作者
1、洞庭秋思《琴书大全》查阜西
琴曲《洞庭秋思》初见于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汪芝编辑的《西麓堂琴统》,据《存见古琴曲谱辑览》统计,此后又有《琴书大全》、《松弦馆琴谱》、《大还阁琴谱》、《自远堂琴谱》、《天闻阁琴谱》等二十二部琴谱刊载此曲。其中除少数为不同时期的传谱相互转录外,各谱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历代琴人在传承这首乐曲时,不断地改变它,发展它,这正是中国古琴音乐流传过程中普遍和典型的状况。
此曲以清新淡雅的曲调。描绘了洞庭湖畔,江天一色的秀丽秋光,宛如一幅幽美的写意山水画。大自然的秋意、洞庭湖的水天、醇厚的人情意味和文雅的音乐气质,正是这首古曲的无穷意境。
查阜西先生是《洞庭秋思》的打谱者、擅弹着,生前曾有录音留世。他的演奏借曲题所示的景色和秋意,表达出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温馨、平和,充满醇厚的人情意味。乐曲虽小,却是查阜西先生古朴儒雅琴风的极好体现,是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演奏本。查先生生前曾把自己擅长弹奏的八首琴曲集中整理并旁注工尺点拍,刻印了一册《照雨室琴谱》(油印本),《洞庭秋思》是第一首,但他的演奏录音与乐谱有诸多不同,这是查先生在长期的演奏中有意无意不断改变的结果。
《照雨室琴谱》所录八首琴曲,有些向别人学来,但多数是由查先生自己打谱的。其中《洞庭秋思》曲题下注“商音五段据琴书大全校改”,注明“校改”,唯此一曲,其它七曲各自都只有一个据本。《洞庭秋思》的打谱是以《琴书大全》所载为主,参照其它版本进行选择、校勘、组织,形成了打谱者兴趣要求的版本,这种综合诸本的方法即打谱中所谓“合参”。《照雨室琴谱》上《洞庭秋思》的第一、二段主要采自《松弦馆琴谱》、《大还阁琴谱》等,第三、四段据《琴书大全》,改动较少,到尾声(第五段)泛音时却又离开《琴书大全》半音较多的旋律,而采用大部分琴谱较一致的弹法。试弹各谱作比较,查老的选择似乎有意避开了过多的调性变化,追求婉转悠长的旋律美。
查老的演奏录音,比之《照雨室琴谱》上的乐谱,又有诸多不同:变音和调性变化进一步减少,同时还增加了各谱所没有的弹法,如再三出现的由二弦十徽下注徽外,使音乐恰如恳切叮咛语气,十分亲切。第三段的长句长达二十拍,如思绪萦绕,如絮絮诉说,婉转动人。此时的《洞庭秋思》已更多溶进了他个人的性情、气质和弹奏风格。

使用道具 TOP

80#
发表于 2010-6-25 07:35:38 | 只看该作者
2、长门怨《梅庵琴谱》查阜西
《长门怨》,初出清代民间,作者不祥(见《梅庵琴谱》一九三一年版),是后人根据汉武帝后陈阿娇谪居长门宫之事谱成。后人以司马相如名篇《长门赋》之意为曲意,作得流传至今的琴曲《长门怨》。
西汉武帝时,陈阿娇皇后被贬至长门宫(冷宫),终日以泪洗面,遂辗转想出一法,命一个心腹内监,携了黄金千斤,向大文士司马相如求得代做一篇赋,请他写自己深居长门的闺怨。司马相如得悉原因,挥毫落墨,落笔千言。这赋叫作《长门赋》,诉说一深宫永巷女子愁闷悲思,写得委宛凄楚:“……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乃陈后欲借文人笔墨,感悟主心,她命宫人日日传诵,希望为武帝所听到而回心转意。但“长门赋”虽是千古佳文,却终挽不转武帝的旧情。到了其母窦太公主死后,陈氏寥落悲郁异常,不久也魂归黄泉。
《乐府古题要解》:为汉武帝陈皇后作也。后长公主嫖有女,字阿娇,及卫子夫得幸,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闻司马相如工文章,奉黄金百斤,令为解愁之辞。相如作长门赋,帝见面伤之,复得亲信者数年。后人因其赋为长门怨焉。
《乐府诗集相如歌辞楚调曲》:汉武帝故事曰,武帝为胶东王时,长公主嫖有女,欲与王婚,景帝示许。后长公主还宫,胶东王数岁,长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长公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指其女问曰,“阿娇好否?”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长公主乃苦要帝,遂成婚焉。汉书曰,“孝武陈皇后,长公主嫖女也。擅宠骄贵,十余年而无子,闻子夫得幸,几死者数焉。元光五年,废居长门宫”。乐府解题曰,“长门怨者,为陈皇后作也,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闻司马相如工文章,奉黄金百斤,令为解愁之辞。相如为作长门赋,帝见而伤之。复得亲幸。后人因其赋百为长门怨也”。

使用道具 TOP

81#
发表于 2010-6-25 07:37:11 | 只看该作者
3、渔歌《自远堂琴谱》查阜西
古琴曲,又名《山水绿》、《欸乃歌》。取意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时的名作《渔翁》:渔翁夜伴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故亦认为此曲是柳宗元所作,有多种传谱,现琴家所奏多以《琴谱正传》(明黄献撰于1547年)的十段无词《渔歌》为蓝本发展而成。
据《杨抡太古遗音》解题,此曲表达“缘绿绮以写渔情,抚焦桐而舒雅况……沽美酒,醉卧芦花,视名利若敝屣”的情趣。
查阜西据《自远堂琴谱》所奏《渔歌》为十八段加一尾声。曲调恬淡,琴韵悠长,意境深远。全曲以首段吟唱性的音调为原型,通过移位及不同音区节奏变化、调式转换与展衍等手法贯穿全曲。起而低回,转而高扬,使人联想到放情山水,高歌欸乃的情景。第四段,用散音奏出深沉有力的音调;而当第八段再现时,则采用泛音弹奏,显示出一种飘逸的意趣。第十八段,短暂地出现了C徵调,为乐曲增加了新的色彩,最后终止在这一新调上,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

使用道具 TOP

82#
发表于 2010-6-25 07:38:35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摘自《琴道琐言》作者:老桐
曾读《今虞琴刊》,知民国时彭祉卿先生善弹“渔歌”,出神入化,南北闻名,时人称为“彭渔歌”。可惜当时未有录音技术,后世不能得闻。当世琴家善弹“渔歌”者以苏州吴兆基先生最为著名,然缘悭一面,吴先生已于三年前仙去。数月前,有缘得聆吴兆基先生胞弟吴兆奇先生之“渔歌”,一曲终罢,叹为希有,不意世间仍有此冲和恬淡之古音。吴兆奇先生闲居金陵,雅好孔孟,并及佛学,善养生,修习静功有素,居常不喜外出。吴老操缦纯为修身养性,迄今已逾六十年,因世事变更,操琴也时断时续。近些年来,常操“渔歌”、“阳春”两曲,近又弹“普庵咒”。据吴老云,此曲当年在抗战前弹过,已是六十年前之事了,近乃重温。谓“普庵咒”一曲易能便人入静。吴老之琴韵,冲和恬淡,慢而有味,听之令人习心态安和,有静心之力量,境界之高,实非泛泛。今得允从学,敬拜为师,执弟子礼,幸何如之!
从吴老学弹“渔歌”,不惟学指法,记曲调,更学其琴容、味其琴旨。吴老抚琴时,身姿凝然,神定气闲,从容不迫,琴容极雅。可以六字概之:身端、意娴、手静。初时觉其指法近乎拙,手指似粘于琴面,极不灵活,迥异一般弹琴者双手活泼翩翩,乃至跳跃起伏。久之,渐觉有味,古时琴书中所说“指法贵简静”,大概就是指此了。学弹既久,一日忽悟中正平和之音、吟猱饱满之韵端出乎简静近拙之指法。吴老后来回忆幼时家居姑苏盘门城墙根下,宅名“琴园”,极为幽静,其时吴浸阳先生与其父吴兰荪先生常相往来。吴浸阳先生清夜抚琴,“渔歌”一曲已臻化境,给幼时的吴老留下了极深印象,时过半个世纪,当年之曲调尤盘桓于脑际。吴浸阳先生之指法,即走古拙一路,双手如胶粘于琴面,指不离弦。今时琴人操缦,颇多手势翩翩、落指繁复、甚或跃动者,应于重浊繁促之音,应非偶然。琴为大雅之乐,贵中正平和,忌繁手淫声。冲和之音,虽一两声,也足以养心;浊音异调,或资动听,只是娱耳,实有违琴道琴旨。身外喧嚣热恼之现代社会,繁促之音、怪异之调多矣,狂躁如迪斯科,奇异如种种现代派之新声。古乐虽筝声琶音也不多闻,况冲虚淡逸之大雅元音。较之前代,在今日社会,中和雅正、最能怡情养性之琴乐就更为希有、弥足珍贵了。近些年来,琴界颇有致力于普及、改进古琴音乐而忽视其特质者。本来,普及琴乐实为大好之事,吾侪当合力共勉,但若失其根本,流同俗响,则实在是一件令人扼腕叹惜的事了。

使用道具 TOP

83#
发表于 2010-6-25 07:39:38 | 只看该作者
《渔歌》题解
《西麓堂琴统》:奇握温氏受历,毛敏仲耻事异姓,播弄动云水,乐道辟世,作此以招同志。大抵模拟樵歌之意,但其音调不无古今之殊耳。
《太音补遗》:一叶扁舟,往来湖海;托萍梗,侣鸥鹭,朝东暮西,虽天子亦不得物色。披簑而渔,对酒而歌,其乐何台?此曲志於烟波高士所作。
《重修真传》:些是柳子厚所作也。是歌有脱尘寓江海河汉之游,物外烟霞之思,颐养至静,乐守天和也。
《扬抡太古遗音》:按斯曲乃柳子厚所作也,公之仁唐,独步文林,世称韩柳。於时宪宗惑志佛骨,忠言弗庸,潮阳之贬,公盖伤之。遂希迹严陵,缘缘绮以写渔情,抚焦桐而舒雅况,直欲垂纶江汉,剖活鱼,沽美酒,醉卧芦花,视名利若敝屣尔。是曲音调雅畅清逸,独出尘表,听者当自得之。
《琴苑心传全编》:期曲柳子厚作。时宪宗惑志佛骨,忠言弗庸,潮阳之贬,公盖伤之。遂希迹严陵,因渔情以写意焉。是曲音调雅畅清逸,独出尘表,达者自得之。
《五知斋琴谱》:渔歌者,河东柳子厚所作也。子厚即谪楚南,遂欲厌弃尘俗,放浪山水间。其作为渔歌,幽情冷韵,逍遥物外,真有卖鱼沽酒,醉卧芦花之意。故其曲萧疏清越,可以开拓心胸,摅和怀抱者也。
《张鞠田琴谱》:河东柳子厚所作。子厚即谪楚南,遂欲厌弃尘俗,放浪山水间。其作为渔歌,幽情冷韵,逍遥物外,真有卖鱼沽酒,卧芦花之意。故其曲萧疏清越,可以开拓心胸,摅和怀抱者也。
《蕉庵琴谱》:……子厚既谪永州,得愚溪而居之,……(其余同五知斋琴谱)。
《开闻阁琴谱》:唐柳子厚,河东人,谪居楚南。遂厌弃尘寰,怡情山水,乃作是操。各谱皆用正调,惟琴苑独紧五弦一徽,似觉超出乎众。惜作者失传,亦妙品也。(琴苑谱)
《希韶阁琴谱》:与五知斋琴谱同。
《双琴书屋琴谱集成》:此歌,乃柳子厚所作。首段即“渔翁夜半西崖”一章。词载五知斋、自远堂皆有,惟所注指法特详,当系妙手增订,故能音节绵绵。此抄本系得之江南人手录,此谱,其声真觉烟波浩淼,在人襟补间也。但原本操目下注二十四段,而所列乃十八段,殊为矛盾。……实庆凤成欧阳仪注。
《枯木禅琴谱》:唐柳子厚所作。音节洒脱,曲意悠然,有鼓栅高吟自乐其志之意。

使用道具 TOP

84#
发表于 2010-6-25 07:40:22 | 只看该作者
《渔歌》后记
《五知斋琴谱》:五音奥旨,难言而难明者也,如关睢有哀而不淫乐而不伤王化之旨;山居吟,有枕流漱石,倘徉其间,乐天安命之意。搔首问天,悠悠不平;塞上鸿有声呖呖,语哀哀,西风砭骨之景;樵歌发木丁丁,振衣之态;醉渔唱晚有饮中醉仙,天空地阔之意。惟有渔歌自一段至十八段声声逸扬,飘飘欲仙,然琴中止渔歌羽化验室二曲,舒心畅意,渔歌仍在羽化之上,可作神品,且有梦寐仙传,妙句入内,作者细心体察之。
《二香琴谱》:琴中之舒温旷大者,其惟渔歌乎!虽一气疾弹之处,而无迫促之态。
《悟雪山房琴谱》:渔歌原谱,各本皆大同小异,春草堂讥其误用变律,盖长操必用跌宕,方有步骤,否则由缓至急,有何意趣?春草堂一谱,音律甚善,但每将古谱吟猱停顿删去,实避难求易耳。至五知斋吟猱细密矣,而又不免太繁,惟去繁就简,不致草率,方为尽美尽善也。悟雪山人识。
《琴学尊闻》:唐柳子厚谪居楚南,而作渔歌。萧疏清越,可称神品。旧谱有十八段者,末数段繁冗,此独雅洁。
《琴学初津》:是侣采於自远谱中,全体统收黄钟商音,惟泛音与末段,作四弦主宫之音,然祗在五弦九徽,及二五七弦之徽外,今是谱移上一律,则音纯矣。惟其调尚疑,而未有便妄诀,视其吟猱上下之位,移下一律师,适合太簇方调,全体之猱,实原系下一律之吟也。三准应位,曲中略举大纲而类推之,欲明析,查第七调太簇全图便知。至於正填商音,非此体例也。旧称北渔歌者,因但知其用正调之二变,而不知化黄钟正调,为四弦方宫之太簇调,故混名其为北渔歌也。按正调之二变,即太簇调之羽角,用其二变,必避宫徵,方能成调。春草堂删作十四段仍定黄钟商音,未知其所属何谱也。阎晴峰先生所论云,渔歌音节古茂,浓淡合度,当作一则好古文读,毋徒求其声音之末。按是语,亦权疑之辞,未有若大名操,而论声律者,而志在渔樵者,以此移情,更复不浅,所以审音辨调之余,尚须察其体用,而后取舍得宜,庶不失作者之深思。是为河东柳子厚先生所作。子厚即谪楚南,遂欲弃尘俗而作是曲,当以四弦主调,凡楚声曲操者,太簇主调居多,则合其体例,如欲学斯操者,须依四弦太簇图内,核正音位,另抄而后弹之,则无混淆之病,倘作商音奏之,依谱可也。千里氏志。
至於琴曲,用音已纯,何必吹毛求疵,然非此之谓也。盖琴为六艺之一,曲有义理所关,古人精神寄托,性情所注,立意深微,制体严正,而后人得此,可以见性明心,犹为文墨相同,不可随笔乱涂,否则为能明其神妙哉。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16 04:57, Processed in 0.023659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