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kushi 于 2014-6-18 13:54 编辑
完整性与完成度 经常听到烧友感叹:声音只可体会,无法言传。 接上Kagura后级,Agoria传来的第一个音符,我必须再次高度的认可。 无论你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又或者是《音响二十要》的超级大师,若要准确完整的描述声音的美妙与精彩所在,恐非Easy(易事)。更何况,感受声音还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然而,声音的完整性与完成度的确是有一个明确而客观的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现场演出(尽管现场演出,也因场馆的建声特性而众口难调。而这是另一个话题)。 唱片工程师们在制作过程中,绞尽脑汁的想原汁原味保存录音的内容。但实际的情形是,这类如愿以偿的佳作确实不多。因此,TAS榜等被公推为天书所评出来的天碟应运而生。所谓天碟,除了对作品整体演绎还原的宏观评价,声音的完整性与完成度这类音响烧友最为关心的微观标准肯定必不可少!当然,这与目下盛行的“言即发烧,语必天碟”的国产神品断然不是同一个范畴的话题。 钢琴家既指挥家巴伦博伊姆在《音乐的生命》一文中曾经提到,声音最重要的因素是它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的寂静。他想表达的正是声音的完整性和完成度对于演绎音乐作品的极端重要性。 同时,作为重播声音而生的音响器材,尤其是那些Hiend级别的高价器材,声音的完整性和完成度理应是其首要原则。撇开这个原则,去一味追求音色、贵气、润泽等所谓的主观感受,这不能称为个性,更入不了品位之列。 当然,系统重播千变万化,充满挑战性。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心中的理想图去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重播系统。这正是音响发烧的乐趣所在,也是通过系统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 我对系统的要求是:平衡度是第一要务;信息量是重要的考核指标;品位是终极选择。这是一个不可逆向的顺序。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么多年来的坚持,已经曙光初现。 平时在听音乐时,我喜欢阅读原版的《STEREO SOUND》,去细细品味作者们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如何在平和的心态下欣赏音乐。很多年前曾经读到三浦先生有关DCS苏格拉底音源的文字,大意是这一生就算是抵当掉家产也要拥有!在后来他系统的照片中,我见到了让他“败家”的苏格拉底。最近的一期专题采访文章,介绍了一个超级烧友为听音响,专门租了一个公寓,把厨房等统统打掉改造成属于自己的音响王国。每天晚上,在满屋的器材中间席地而睡。作者笑称,主人是生在音响中。不,应该是活在音乐里! 每期的《Analog》杂志会介绍几位LP音悦达人。不过,我所看到的几篇文章图片,他们大都是年过六旬的老年人。发烧音响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时逐渐进入了黄金期,他们当中的大多数被成为资深的音悦达人真是当之无愧的。 我看到他们的过去和现在,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上月下旬,终于如愿去了一趟山城重庆这个曾经非常神秘的重镇,新老朋友的发烧热情远胜美味的山城火锅,深深感染了我。后来转道去了成都。尘客大哥携夫人的全程款待让我和同行的朋友有点诚惶诚恐,但倍感温暖。短暂的天府之国行成为了美好的记忆,飘逸在莫扎特的《海顿四重奏》中! 喧嚣的城市似乎与我无关,幽灵般覆盖在城市上空的雾霾也没能阻挡住我们之间的欢愉。 友谊越多,欢乐就越多。 其实,音乐可以稀释很多生活中的无奈,也可以安定不时躁动的心灵。 生命,也需要完整性和完成度的,可以从这美妙动听的音乐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