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57972

查看

935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石南根

901#
发表于 2018-12-28 09:49:04 | 只看该作者
我上面提到的三种高度风唱头不是古董二手,应该都是在生产供应的,算是老头新出吧。价格也公道,大厂维修应该也不是问题。
之前我用过另两个MONO头,都是MONO界翘楚,价格是25的三倍多。频宽、解析力上有优势,但整体听感上确实不如高度风。
我隐隐觉得高度风MONO大针压、大输出、针尖形状等老派设计是有一定道理的(尽管我也不知道它针尖什么形状),声音扎实厚重,中频密度高细节多,耐听不冲耳朵。要说缺点,两端延伸略逊,细腻柔美度不够些。
不过MONO录音频宽、解析力、空间感等指标不是那个年代优势,先捡西瓜,优先保证中频的密度细节更明智。

说到78转碟试用体会,有三点让我暂时止步:
1.碟子虽厚重,但因历史悠久,盘面总有些不平整,转速飞快造成碟面起伏时臂头上下波动较大,尤其在外圈,音箱里甚至出现呼呼的震动声。
此问题也许最好使用能把碟面吸平整的气浮盘(如日本空军),但又觉得现代盘会对冲掉很多老碟的味道。
2.单面放音时长仅约四分多钟,一泡尿工夫。感觉仅适用于听小品。
3.感觉上大部分78转碟已经被转制成33转碟或CD了(当然音质上不如原版),再考虑到家里数千张33转LP尚还有至少一半没有仔细聆听过…
所以暂时放一下了。

使用道具 TOP

902#
发表于 2018-12-28 11:44: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兵 于 2018-12-28 13:43 编辑

joy兄好
正在售卖的as309唱臂您用过么?陈年老臂价钱不便宜,三四十年下来,怕是性能也不见得都稳定,没有可靠的师傅检修维护,还是比较担心的。

古典重奏目前只能接受单声道黑胶。其他载体都很难听得下去。修养不够。
老肖以后那些现代四重奏现代音乐,我觉得用cd也没关系。
立体声动态和清晰方面的优点,放在室内乐小作品里面往往不见得锦上添花。
所以我也很赞成m33大师说用当年的器材听当年的录音,不光是味道好,而是这样才能捕捉到那个年代推崇的整体音乐美感。这个跟古典建筑修旧如旧是一样的。混搭建筑满大街都是,住都是一样可以住,但是容易缺少一点长久艺术生命力。
胡言乱语,见笑了。

使用道具 TOP

903#
发表于 2018-12-28 17:49:20 | 只看该作者
高度风as309臂售12K上下,与二手老型号价格差不多,我没用过。相信大厂的产品应该不会退步吧。我的309i购自日本,几乎全新状态。相比于老款较旧品相,全新更可靠些。毕竟臂的结构材料在那儿,对声音更重要的是臂线、唱头与升压牛。

说到新老派别的声音风格,我觉得与很多烧友只听音效好的立体声录音一样,另一个极端只倾向听老的MONO录音也不太合适。

还是要兼顾音效、主要以演绎水平高低(或者感动指数)来选择。

在演绎水平比较接近的情况下,立体声录音(尤其是早期灯胆模拟录音年代)的唱片音效是更全面的。调整立体声器材在保持原有高频宽、解析力、音场还原、通透度状态下,使用一些老派器材如电子管、大磁缸手工单元等增加系统中频的厚度密度细节,让人耳最敏感的大约100hz~5K范围能量优先保证,是先吃西瓜再追芝麻的明智做法。

以清兵兄提到的室内乐版本为例,MONO时代固然有大量顶峰演绎存在,如科尔托的肖邦舒曼、施纳贝尔&肯普夫的贝多芬,西盖蒂、李帕蒂等等…但立体声时代同样也有很多名演不可错过,如韦格的贝多芬弦乐四重奏、谢霖海布勒的莫小奏、格鲁米欧哈斯基尔的贝小奏、卡琴的勃拉姆斯钢琴作品等等……

西方古典音乐的欣赏学习顺序一般是从小作品走向大作品,如果迷上歌剧、大型交响&声乐作品了,立体声录音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在MONO时代不被重视的马勒、
萨瑟兰&帕瓦罗蒂在威尔金森操刀下的意大利歌剧、
卡尔.李希特在ARCHlV留下的大量巴赫宗教声乐作品录音、
亮点太多太多!

使用道具 TOP

904#
发表于 2018-12-28 19:03:45 | 只看该作者
joy兄说的太好了。涨了很多见识。只可惜现在最缺的是时间,材米油盐小朋友,把时间都贡献没了。哈哈。算起来,大学毕业已经开始听古典,一晃二十年,刚刚开始基本上都是钢琴和协奏曲,后来过渡到交响乐,近两年才开始碰一点歌剧。碟越来越多,不过私人时间越来越少,曲目积累早就停滞咯。一周能有时间折腾一下,也常常静不下心。

使用道具 TOP

905#
发表于 2018-12-28 19:52:3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两位兄台。

我觉得现在圈子里对器材太过讲究了。我自己没有那么大耐心,财力也不够,所以还是向前辈们学习,拿来主义,听师兄们介绍器材,照单架设,把握声音特色的大方向即可。细致的微调,遇到高手就请他们指点一下,逐步提高。

我更多地还是愿意研究一下各种音乐的历史延流及音乐对时代、时代对音乐的相互作用,各路演奏家的风格和特点,等等。最近注意听一些法系、俄系演奏家的唱片,不是那些西方认定的头牌,但是都有师承和名气,非常非常有意思。有时候能够颠覆对某些作品的传统认识。音乐太广泛了,挖也控不完。

点评

我时时来石兄贴看看,也是希望从石兄赏乐的深度与广度能吸收到营养。  发表于 2018-12-28 20:26

使用道具 TOP

906#
发表于 2018-12-28 21:35:09 | 只看该作者
也想像石兄一样游于艺,无奈时间不允许。这几年花了点心思,系统收集瓦尔特,伯姆,朱里尼,布里顿,里赫特,古尔德等人的录音,结果唱片到位,时间不到位,只能得个落土封尘。一年半载总有一次清理唱片,每次总说要花点时间好好听听谁,结果一样没办法安排。

使用道具 TOP

907#
发表于 2018-12-28 21:44:19 | 只看该作者
小弟在古典音乐毫无根基,所以总想用专注少数大师的笨办法深入音乐内涵。不像石兄弹得一手好琴,自然而然触类旁通皆有所感。这几个月又碰上装修,二手器材又频频出状况要去修整,更是久不开机了。石兄是很幸福啦。

使用道具 TOP

908#
发表于 2018-12-28 21:50:56 | 只看该作者
兵兄,不着急,人生漫长得很,这几年忙,过几年也许就闲一些,唱片又跑不了。音乐是听不完的,所以没有压力就好,有时间就听,没时间就放一放。

J兄,以后有机会,补一些聆听俄罗斯学派演奏家的体会。最近有些懒惰,加上俄系资料不好找,总是理不出个头绪来,所以还没敢乱写。自从那本书印出来,特别是看到有些朋友还按图索骥,每天觉得自己真是很无耻,这么不成体系的东西也敢拿出来现世,于是更加谨慎下笔了。

使用道具 TOP

909#
发表于 2018-12-29 10:27:45 | 只看该作者
期待石兄分享对俄系唱片的聆听体会。
最近一年多来我也收了百来套前苏联旋律公司为主的LP,其中格林贝格(贝钢奏)、尤金娜(2盒)、索夫朗尼茨基(7盒)、西特科维茨基(1盒)、科岗(27个双张套)等让人印象深刻。只是看不懂俄文找曲子比较盲目。
唱片积累多了,有时竟不知听啥,总会想到索夫朗尼茨基弹的舒伯特艺术歌曲改编曲,次次感动万分。

我们东方世界,音乐专业人士以外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我觉得还可分成两类。

一类是从小就有熏陶,略通乐理,能读谱会弹琴,对音乐的感悟能力特别强。他们对音效、器材要求不高,常常就着收音机耳机就可以爱上交响乐。
记得复旦大学严锋老师在微博里分享到,他上班挣钱后想给父亲辛丰年买一套好点的音响,居然被辛老拒绝了,说是不想让耳朵入奢。

另一类比如我,入大学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古典音乐,不会读谱弹琴,最初学习听肖邦、莫扎特也要认真听数遍才朗朗上口,勃拉姆斯作品更是啃了大半年。感觉音效好坏对掌握作品挺重要。或者说好的音效可以让自己更快地熟悉喜爱上陌生作品。
回想自己在家借助音响器材学习欣赏古典音乐的历程,我觉得如果光听耳机我多半不会喜爱上几十部交响曲,光听最初的35A应该不会进入到意大利歌剧、大型宗教声乐作品,也不会从半年前开始对瓦格纳歌剧产生感觉。

清兵兄,如果你情况与我相似的话,我建议你购买收集唱片以作曲家、作品线索去组建,学习聆听也以这个线路。对于某作曲家的某个作品,所谓最佳演绎固然因人而异,但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不妨听从专业书籍(如音乐圣经等)和资深乐友的推荐,买入两三个大公司名版(特别喜欢的作品不妨五六个),待熟悉作品以后再扩展偏门版本。
比如,李赫特确实是出手不凡,毕生录音制成CD估计要过百张。深入聆听适用于资深乐迷,否则在有限时间内依着演奏家线路去听,会大大局限自己掌握新曲目的范围。况且即使是他的名演,比如几首贝多芬钢奏、拉二、莫扎特20钢协等等,仍然有更值得聆听的版本存在。

对于我们刚刚入门的爱乐者,曲目量如大江大海,唱片量如浩瀚宇宙,先在精,后在多。




使用道具 TOP

910#
发表于 2019-1-1 13:49:31 | 只看该作者
    俄罗斯融入西欧文明后,砥砺精进,各门类艺术发展迅速,形成堪与其他欧洲大国比肩的态势。

    在音乐创作领域出现了一批浪漫主义大师,并且在刚冒头的表现主义被苏联文化管理扼杀后,又另辟蹊径,催生了肖斯塔科维奇、卡巴列夫斯基等一批难以用西方概念定性的当代音乐创作大师。在音乐演奏领域,俄罗斯学派吸收借鉴了欧陆早期不同文化的特色风格,加之以自身民族传统的滋养,并融合艺术家在特殊国情下的精神蜕变,形成了特征明显同时对其他当代演奏学派形成巨大影响的艺术分支。

      早在冷战期间,苏联当局允许一部分演奏家去西方国家巡演,派青年演奏家参加各种比赛,有些日后还叛逃到了西方,使得西方音乐市场上对俄罗斯演奏学派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
然而可惜的是,除了这一部分有幸在西方露面的大师外,苏联境内大量的演奏高手没有机会走出东方阵营,一些略有个性的音乐家还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遭到各种形式的圈禁。

      冷战结束后,西方占领了国际音乐欣赏的话语权,尤以美英为甚。特别是美国人那种集合了刚强、猛烈、辉煌、华丽、浮夸、轻松、通俗、喜乐等倾向感官刺激的表演风格,似乎成了评判现场演奏和录音优劣的无名标尺。法、德、意、西、匈等流派的演奏团体和个人似乎有意无意地服从了这个风向,音乐诠释的趋同性越来越大于独立性。在这种环境下,原先在冷战时期就已在西方暴得大名的演奏家自然而然受到更多承认和褒奖,而不幸被限制在苏联势力范围内演奏的音乐家们就不容易得到相对更加一体化的国际听众关注或认可。尤其是那些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离开人世的演奏家,不再有机会被唱片公司拿大做大规模推广。

      尽管如此,世界上认真聆听古典音乐演奏的那一小圈人还是不会放过这些埋藏在历史尘埃中的珍宝的,connoisseur级的爱好者很快便确认了这些铁幕后演奏家的超常价值,也开始逐渐挖掘他们的录音以飨耳神,也有公司搜集发行俄罗斯学派大包子推向市场。俄系二十世纪演奏家具有基于严格训练的精湛肢体技巧,使得其在音乐塑形能力上更加不受局限,艺术效果各个方向的极致性更强,这样演奏中挥洒更加淋漓尽致,同时他们又对作品结构拥有准确的宏观把握,可以抓大放小,突出重点,放弃一些看似精彩但有可能破坏音乐叙事能力的炫技成份。

      俄系演奏讲求师承,查查涅高兹、戈登怀瑟、伊古诺夫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名单,大致就能圈定了初步范围。还有个办法,是查查肖邦、老柴、伊莉莎白等大赛的获奖名单,也能确定他们的身份。再之外的就得靠运气。比如,有位Voskresensky,出名的录音是肖邦的夜曲集,极为平淡,极为舒缓,跟目前流行的鲁宾斯坦、皮雷斯等等背道而驰,却独有一番情调,更适合深夜独享。Timofeyeva已经很有名了,她演奏的肖邦练习曲大开大阖,风云际会,听起来比波利尼的激悦多了。而像Nelly Akopian,Gambaryan, Nersesyan, Navasadeyan, Novitskaya等等似乎昙花一现的女大师,都各自拥有独门绝技。男大师更是数不胜数。这还只是钢琴演奏家序列。其他乐器,如小提琴,光是奥伊斯特拉赫门下就有许多杰出的演奏家。

      中国古典演奏其实是深受俄罗斯学派影响的,改革开放以前的音乐教育从理念到方法很多是从前苏联引进的。然而今天,由于国内古典音乐市场的局限,爱乐者还需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比较深入全面地了解音乐演奏史上不可磨灭的一支伟大力量。


使用道具 TOP

911#
发表于 2019-1-1 22:06:46 | 只看该作者
涅高兹的学生 Yakov Zak, Sviatoslav Richter, Emil Gilels, Anatoly Vedernikov, Tikhon Khrennikov, Galina Melikhova, Yevgeny Malinin, Lev Naumov, Tamara Guseva, Ryszard Bakst, Teodor Gutman, Vera Gornostayeva, Alexander Slobodyanik, Leonid Brumberg, Igor Zhukov, Oleg Boshniakovich, Anton Ginsburg, Valery Kastelsky, Gérard Frémy, Zdeněk Hnát, Eliso Virsaladze, Alexei Lubimov, Aleksey Nasedkin, Vladimir Krainev, Berta Maranz, Evgeny Mogilevsky, Amalya Baiburtyan, Radu Lupu, Valentina Kameníková, Victor Derevianko, Vera Razumovskaya, Nina Svetlanova, Boris Petrushansky,Yuri Krechkovsky

戈德怀瑟的学生:Grigory Ginzburg, Lazar Berman, Samuil Feinberg, Rosa Tamarkina, Dmitry Kabalevsky, Galina Eguiazarova, Nikolai Petrov, Nikolai Kapustin, Alexander Braginsky, Sulamita Aronovsky, Tatiana Nikolayeva, Dmitry Paperno, Oxana Yablonskaya, Nelly Akopian-Tamarina, Dmitri Bashkirov, Dmitry Blagoy

伊古姆诺夫的学生:Bolesław Kon, Oleg Boshniakovich, Naum Shtarkman, Elena Beckman-Shcherbina, Yakov Flier, Boris Moiseyevitch Berlin, Lev Oborin, Maria Grinberg, Andrzej Wasowski, Ryszard Bakst, Tengiz Amirejibi, Anatoly Nikolayevich Alexandrov, Natalia Satina (wife of Rachmaninoff), Aleksandr Iokheles, Bella Davidovich, Rosa Tamarkina,

先贴这些

使用道具 TOP

912#
发表于 2019-1-3 13:28:40 | 只看该作者
石兄新年好!各位乐友新年好!
我也和清兵兄一样,慢慢收着唱片,但一直没有聆听的时间,大概再要过一两年才会得闲吧。
现在没事就来石兄这里汲取营养。

点评

新年好!最好有电子文档,可以随时在上下班路上听。  发表于 2019-1-3 14:56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2-22 19:41, Processed in 0.062715 second(s), 18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