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4-19 12:08 编辑
实际上,切利正是有他自己的角度。这个帖子里这多不同的观点正说明了他的独特的角度和美学观。如果象他早期指挥的作品那样,他根本没自己的角度,争议也不会产生。
最近看了这本书。
我在前讲过,布交有两性,散漫性和崇高性。要理解布交必须理解这两点。而布鲁克纳的灵感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他生活的的城市Linz周围的景色,二是宗教。在音乐的美学形式上则是管风琴的音色特征和瓦格纳的音乐。这些实际的经验的感受和信仰都对他的音乐的风格和形式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布的音乐是客体的音乐,作曲家的情感不是音乐表达的主体。故布不是个浪漫主义的作曲家,虽然他处在浪漫主义时期。布的音乐表达对崇高性的复杂的描述。上面这书中提及了康德对崇高的描述。
Sublimity is not a quality objectively inherent in things, whether natural or man-made, but is instead a mental state arising from our apprehension of them. When we are confronted by an object that is “great beyond all standards of sense,” he wrote, “it makes us judge as sublime, not so much the object, as our own state of mind in the estimation of it.” Kant’s aesthetics argue that the intuition of sublimity arises from the failure of our empirical faculties: when our senses prove incapable of comprehending an object as a coherent totality, we become “aware, by contrast, of the magnificence of Reason itself. The resulting feeling is the feeling of the sublime.”
崇高性不是物体内实际包含的一种要素,不管这物体是自然的或是人造的。崇高性是我们对这种物体领会上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当我们面对“一个超越我们感觉能力”事物,康德写到,“这就导致我们把这事物判断为崇高。这种崇高并不是这事物的本身,而是我对这事物大致评估下的一种精神状态。”康德的美学观认为,我们有关崇高的感受是产生于我们无法从实际的感官来体验崇高性。相反地,当我们的感官无法理解一个物体统一的总体性,我们就认识到要从思维上来推断这种伟大的属性。这时导致的情感就是种崇高的情感。
我看了这段,不禁拍案叫绝。正是这样。自然景色本身无所谓崇高,而是人无法理解这种随机的组合产生的那种美感和伟大,故崇高感情油然而生。同样,宗教,人为的东西,它要表达的超越人的实际感受的无所不在的统一性和完美性,一种最高和终极的标准。人无法在感官上来理解它,故只能在理念上推断它,这时人就产生了对这些事物的崇高的情感。
布的交响乐就是企图表达自然和宗教的崇高性。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