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43382

查看

281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gzfs

85#
发表于 2014-8-31 09:43: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ogo 于 2014-8-31 09:47 编辑

Rock说到国外品牌的数据放上来参考下,正好我在用的spectral前级在网站看到一些,名词不是很懂,但看到slew rate这个转换数率非常猛,到了1000V/US或更高,比fumac的高了10倍…我觉得没人会否定测试数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音响器材不是做测量仪器,不是做电脑cpu,只看数据就万事大吉了…

Frequency Response:         DC to 1.5 MHz -3dB
DC to 2.5 MHz -10dB
Any level to 36 V RMS
Slew Rate:         1000 V/us or greater
Rise Time:         70 ns
Distortion:         Less than .01% THD and IM
Crosstalk:         Greater than 90dB
Noise:         105dB A Weighted, ref 100 mV @ 1 KHz

点评

若按数据定价格,以spectra的数据,价格要比金嗓子低10倍以上!  发表于 2014-8-31 17:32

使用道具 TOP

86#
发表于 2014-8-31 10:13:33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数据是客观的,不可否认其重要性,就像树木的根系,虽然看不见,但却是基础,根基不牢其他的妄谈!
但是但凡玩DIY的都清楚,在所有参数均不变的情况下换个不同品牌的电阻/电容乃至一小截机内连线,其声音可能会有非常大的变化,但数据可能反应不出来,或者反应的不那么明显,但人耳却会非常敏感。
diy也有个过程,先是想方设法把基本数据搞定,如果基本指标不过关就扯什么耳朵收货那就是行为艺术。如果基本指标都ok了,就要做下一步工作了,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最为繁琐的,那就是实验/筛选各种组合,同样是1K电阻,哪怕同样是西电,38电阻/排骨电阻/瓷釉电阻的声音表现就完全两码事,而且这三款电阻都是绕线电阻!38电阻选定了,配西电锡/jensen锡或者WBT锡声音又会不同,这些东西数据反馈都就不那么明显了,就要靠耳朵收货了。因此好多DIY烧友都是一台机器调整数月甚至数年,还往往焊机焊到两三点,不是焊新机器,就是换个电容电阻或者机内连线,折腾的不亦乐乎。

点评

蒋兄弟说出DIY的因由和乐趣,俺试过整机什么都不动,但RCA座用不同的焊锡声音就差天共地!那应该什么数据都没大变化吧!  发表于 2014-8-31 17:43
完全赞同,有听感不完全反映在数据上,数据只是一个基础。  发表于 2014-8-31 16:36
顶一下!  发表于 2014-8-31 11:50
完全同意。同样的电路,同样的参数,不同的原件,声音可以是千差万别。这就是为什么要校音的原因。千万种声音中,挑选一种普适的,最动听的。  发表于 2014-8-31 11:45
赞一下,台上一刻钟 台下十年功。。。  发表于 2014-8-31 11:17

使用道具 TOP

87#
发表于 2014-8-31 11:38: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JMA 于 2014-8-31 11:39 编辑

互调失真,已经被证明是导致声音恶化的主要原因
比如一些外部的窄脉冲信号辐射到晶体管的输入端
导致了晶体管瞬间过载
于是产生了剧烈的失真。这就是互调失真。
这也是为什么低频音频放大器也需要良好屏蔽的原因之一。
同时,良好屏蔽的线材也是非常有利于降低互调失真的发生几率。

这个是外部解决办法。
但是,干扰信号也可能是内部信号通道发生的,一样会导致互调失真。

比如,信号源采用开关电源,开关电源有个载波信号 ,工作在100k左右,
这个信号串入信号放大器输入端 当放大器带宽不高时就会发生互调失真
还有,cd机 dac 残留的 载波信号,44.1kHz 96khz 192khz 这些都是不良的信号
还有,外界市电引入的干扰
比如手机充电器,空调等,现在开关电源的普及是音响的噩梦。



以上这段开发者的话说的很到位,与我的看法完全相同。
这也是有些器材在特定条件下测试指标超高,但实际应用效果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使用道具 TOP

88#
发表于 2014-8-31 11:43:00 | 只看该作者
压摆率太高了声音容易冲。

很多视频运放的压摆率能达到2500V/us ,比如ad811。已经不适合音频了。

使用道具 TOP

89#
发表于 2014-8-31 11:48: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电路的输出源内阻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多方面问题,通常这个源内阻不应该大于10欧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90#
发表于 2014-8-31 11:5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王珏 的帖子

科学的态度,仪器是必不可少。佩服投入!
   

点评

富盛兄的仪器投入在‘玩’里面算是极致了。  发表于 2014-8-31 14:21
谢谢!  发表于 2014-8-31 14:19

使用道具 TOP

91#
发表于 2014-8-31 11:55:19 | 只看该作者
压摆率太高了声音容易冲。

很多视频运放的压摆率能达到2500V/us ,比如ad811。已经不适合音频了。
Firenzer 发表于 2014-8-31 11:43


压摆率高是好事,恰恰不会引起声音冲。关键要处理好寄生振荡和射频干扰。
视频运放应用于音频效果不好不是因为压摆率高,是因为输入噪声和输入失调电流方面问题。





点评

我说容易声音冲,这几乎是常识。压摆率太高,带宽增加,速度增快。这些特点在现代很多所谓高素质运放上面都有体现。 压摆率高了恰恰不会引起声音冲?那你还要处理好寄生振荡和射频干扰干什么?! 看不懂的逻辑。  发表于 2014-8-31 21:10

使用道具 TOP

92#
发表于 2014-8-31 12:08:33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数据是客观的,不可否认其重要性,就像树木的根系,虽然看不见,但却是基础,根基不牢其他的妄谈!
但 ...
合肥蒋鹏 发表于 2014-8-31 10:13
通常来说,一个稳定的电路对更换一些不同品牌的电容、电阻、导线等对声音不会引起太大变化(更换的元件参数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如果一个电路更换这些元件对声音影响巨大,那这个电路可能存在问题(可能的原因是微振荡、动态寄生振荡、干扰、器件工作点不良等),而通常DIY的东西由于制作者知识面的限制导致很多作品都存在上述问题。


点评

“如果一个电路更换这些元件对声音影响巨大,那这个电路可能存在问题”你这个是武断了!请你找一台FM前级或宝达2010,将它的滤波电容换不同牌子的看声音是否影响巨大?如果有变化,那么是否反正它的滤波电路有问题?  发表于 2014-8-31 17:52
搞理论的通常不发烧,也并非完全懂音乐!自认有点理论的人在发烧路上一般都自负。从客观变得不客观了。  发表于 2014-8-31 16:41
纯电子理论是这样,不过,对于音响而言就完全不是了...  发表于 2014-8-31 13:46

使用道具 TOP

93#
发表于 2014-8-31 12:15:12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回转速率并非越高越好,毕竟到天了也只是那几伏的输出而已。

没有短板的综合指标才是理想的指标(就算是一个不高的小木桶)。

那些日以继夜夜以继日改机焊机的所谓DIY,以为原件数据不能反映真实听感的话,我只能报以同情的态度去祝福他们。因为他们的数据观和听感的关联暂时还找不到门径。

我也知道此贴一出将烦恼无穷,果不其然,一对从录音室拆下来的REYAUDIO已经不请自来了!!有时候啊,损友不能太多。

点评

gzfs误解了DIY了,大部分DIY(包括我本人)都是既重视指标数据又重视实际听感的!个人认为缺一不可,偏重谁都不科学!  发表于 2014-8-31 18:01
赞!!!  发表于 2014-8-31 16:38
这是好事啊,说明大家开始科学发烧了。  发表于 2014-8-31 15:08

使用道具 TOP

94#
发表于 2014-8-31 12:55:31 | 只看该作者
再抬抬杠不说换元件,把机器内部从电源尾插到变压器的连线换成cards黄金比例/换成jensen单支纯银/换成杜兰,试试看,声音变化如何?当然变化的大小量级不好定义,但可以跟换外部电源线做个对比么,试试这一小截明显还是外边那一大长条明显  能从数据分析好这种变化么?     为什么我说这种工作看似最简单实际却最为繁琐,烧友(包括我自己)更喜欢直接问结果,而不愿意去做这种繁琐比对。其实更简单就是换保险丝,有没有效果自己比比看啊,可有几个能够沉下心来买上四五款保险丝去耐心比对的。

点评

这种数据确定下来后的校声才是最费时、费钱、费精力、考经验的关键环节,有时焊机包调整参数时间一个月,但是校声要半年到一年!  发表于 2014-8-31 18:05

使用道具 TOP

95#
发表于 2014-8-31 13:3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合肥蒋鹏 的帖子

非常赞同!高手!
   

使用道具 TOP

96#
发表于 2014-8-31 13:43:14 | 只看该作者
吵嘴无用,PK方见高下。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4 07:25, Processed in 0.034547 second(s), 2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