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4682

查看

104

回复
123456789
返回列表
楼主: 广陵散

97#
发表于 2011-10-20 12:40:55 | 只看该作者
广陵兄转贴的好文,起立鼓掌!

使用道具 TOP

98#
发表于 2011-10-20 20:04:25 | 只看该作者
94# 95#所引文章摘录自章华英《管平湖古琴打谱艺术探窥》一文,内还有对管平湖先生打谱《广陵散》的详细分析, 令人对老一辈琴家对古琴艺术严谨探究的作风肃然起敬,因为过于专业,这里就不转贴了。
粘贴原文过程中格式个别字有错乱,特别是管老的古琴老师应为杨宗稷,文中错为“杨宗樱 杨宗傻”,查原文中无错,想是复制粘贴过程中错码,因94# 95#无法编辑,特在此指出。

使用道具 TOP

99#
发表于 2011-11-12 15:45:17 | 只看该作者
女儿在学习传统民间音乐,写了篇关于古琴的拙作。

小序
从高山流水,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悲剧,到嵇康临刑一曲《广陵散》的千古绝唱,古朴而庄重的古琴,世世代代无不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河中发出激荡的回响。

古琴的根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世世代代,乐音缠绵。中国古代虽是王朝更迭,但那羽衣鹤氅,焚香抚琴的文人们却从未间断。其中,既有作《幽兰》,以示清高气节的孔子;如鲲鹏逍遥天地的庄子;也有诸如蔡文姬,王昭君等一介才情女子。从春秋时期的《诗经》开始,古琴便成为了古典诗词、史书、戏曲以及文人绘画中的常客,古琴甚至已经成为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见证者。同时,古琴也寄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理想人格与社会的追求。千百年来,古琴一直以其清高淡雅的音乐,比喻着文人或隐逸,或孤芳的飘逸性情。倘若回溯古琴的根源,它定是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土壤之中,汲取着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的美好气节与高尚情操。

古琴的韵
说来惭愧,我自三岁半学习钢琴,从小到大一直接触西洋音乐偏多,对中国的传统音乐直到近年才有些许体会。虽然都是有着千年历史音乐文化,但两者的区别甚可谓之大矣。仅以钢琴与古琴作对比,便能发现许多不同。钢琴的连奏与断奏区别鲜明,追求饱满的音色,均匀的颗粒性和辉煌的技巧;古琴的指法则在于挑、抹、勾、打等等,尽是细节的处理,音色古拙沉静,有“余音绕梁”之感。用一个比喻,中国的传统音乐见于西洋音乐,就好比古典园林见于欧洲宫殿。西洋音乐强调和声的稳定性,恢宏博大,而中国的传统音乐只用了“宫商角徵羽”区区五音,便营造出一种流动,飘逸,不被禁锢的美。而古琴的韵,莫大便在于此吧。

古琴的魂
    抚一下古琴,倾听那意犹未尽的声响,那乐音与乐音间藕断丝连的魄力,不禁令人感叹:这种只有古琴才能带来的特殊声响,不正是它的“魂”之所在么?作为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奇葩,古琴与其他艺术门类也有着紧密的联系。遥望与古琴息息相关的姊妹艺术,文人写意画因画面结构造成的大量留白空间,正是一幅画作最精妙之处,古琴也是在余音的“留白”中,强化了自身的艺术魅力,将听者的思维空间扩展到最大,与乐者一同在音乐中沉浮;古典诗词委婉工整的词句间,道出的却是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和理想抱负,古琴也是通过一个个闻之平淡的音符,描摹出曲中深藏着的或慷慨,或激昂,或悲愤的情绪。古琴与其姊妹艺术,一同证实了中国古典美学含蓄温婉,清丽流畅的情怀。飘摇与琴弦之上的古琴的魂,便是那超然物外,又隐于乐中的风骨。                                          

古琴的未来
现如今的社会,科技、经济高速发达,追求物质享受的人们整日为生活奔波忙碌。不知不觉间,身处钢筋水泥堡垒的我们已经忘记了自己最本真的归属。我们也许得到了金钱、权势、地位、声望,但同时,我们也失去了一些不该失去的东西。在我们的身后,那些最古老,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等待着我们的重视。作为中国人,我们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可为什么随着生活的富裕,我们却都在渐渐背离它?为什么那些整天哼着流行歌曲的年轻人,提及古琴全然不知为何物?为什么家长疯抢着让孩子学习芭蕾舞、学习西洋乐器,却对我们的民族乐器不以为然?为什么我们对音乐的体验只局限于KTV里难听的嘶吼,而不去音乐厅真正静心聆听?为什么中小学教育只重视分数,“体音美”小三门总是被忽视,艺术生总是被贬低,使得学生失去了接近传统艺术的空间和兴趣?……
面对古琴的未来,面对一切传统艺术的未来,我们缺少的,是对五千年来民族血脉的认同。我们应该怀有一颗欣赏与感激的心,来共同打造这先祖赐予我们的绝世瑰宝,去珍视它,复兴它,使我们未曾间断的浩瀚文化,得以傲然挺立,熠熠生辉。


一张琴,一杯茶,一炷香,三千年,荡气回肠……



使用道具 TOP

100#
发表于 2011-11-13 13:38: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burt5177 的帖子
拜读了令爱的美文,真是感叹现在的小孩独立思考的能力远远超过了我们同期,难能可贵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使用道具 TOP

101#
发表于 2011-11-13 13:46:23 | 只看该作者
见到了辽博馆藏的一张南宋的髹漆古琴,不禁疑问:咱们博物馆藏的这些古古琴还在被请出来演奏吗?

使用道具 TOP

102#
发表于 2011-11-13 13:48:37 | 只看该作者
B老师教子有方啊!

使用道具 TOP

103#
发表于 2011-11-13 14:02:55 | 只看该作者
见到了辽博馆藏的一张南宋的髹漆古琴,不禁疑问:咱们博物馆藏的这些古古琴还在被请出来演奏吗?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11-13 13:46

大部分可能当文物藏之深闺了,不过08年浙江省博物馆邀请成公亮、丁承运和姚公白演奏其珍藏的两把唐琴并录音,可算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使用道具 TOP

104#
发表于 2011-11-13 14:20:30 | 只看该作者
琴,这东西是有生命的,束之高阁的琴由于琴板长期没有共鸣震动,结构会发生变化,声音也会发生变化。意大利的名琴协会就会不定期把馆藏的古琴拿出来请获得帕格尼尼大赛金奖的选手来演奏那些4,500年的古琴。

使用道具 TOP

105#
发表于 2011-11-13 14:33:15 | 只看该作者
琴,这东西是有生命的,束之高阁的琴由于琴板长期没有共鸣震动,结构会发生变化,声音也会发生变化。意大利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11-13 14:20

m兄说得不错,在08年浙江省博物馆唐琴录音唱片内页介绍时,有关于一段使用琴弦的介绍,大意是琴是按照有效弦长来配相应规格的琴弦,而有趣的是两把琴配上标准的琴弦后都声音都有问题,结果都换上了比规格粗一档的琴弦才达到比较满意的音色。唱片没有给出原因,我猜想和长期放置有一定的关系。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18 21:44, Processed in 0.021747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