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小舞台 于 2015-3-8 17:41 编辑
此听音室实际面积70平米, 由清华大学建筑声学研究室燕翔老师和他的团队设计的,燕老师目前应该是中国建筑声学公认的老大.
听感首先,这是一个绝对极致的声学环境,完全达到燕老师的设计要求,就是不妥协的设计,不少听过的专家认为,他们提不出问题,声学设计是完美的,全部来听过的烧友,专家,爱好者,都认为这是他们听过最接近现场的系统,真实自然,其它再多的言语都是废话了。
大米 发表于 2015-3-2 21:06
看了以上9页对话,本想发表意见也许多余,但发烧人性格尽管觉得现已很好,也不会拒绝更好。
此空间的优点前提,首先是大米老兄对声学空间足够重视,认为建声达系统效果60%权重,信任并委托专业建声专家设计。建好之后还愿意将之带来的好处惊喜与大家分享。
而不少发烧友虽然重视建声,却疏于实施,更少有委托专业设计施工。舍得买设备,而建声费用普遍占到百分之几?
专业与非专业建声空间素质,最大区别在于隔声与低噪声通风空调系统。本空间如能够达到三十来分贝的底噪,噪声级别远优于非专业设计空间。就算吸音扩散见仁见智不一定最好,在低噪声环境下,声音效果仍能体现出其较大优势。
以上网友发言提出的不同意见,主要集中在室内吸音扩散方式面积及观感方面,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值得参考,只是他们不舍得道出关键原理。
至于几位参观过的声学人事的话,有可能其中一些是真的看不懂,也有可能将其不同意见,以看不懂这样的语言来表述。同济大学声学所对各种扩散结构做过不少实验,他们不是不知道,而是赞叹本设计对某些已知元素的大胆运用,以及运用之后所获的效果。
当然,声音效果好过大部分空间可以肯定,首先70平米是普通房间不可比的先天条件,大空间比小空间更能接近现场这点也是肯定的。后天包括隔声、吸音扩散的分数也不低(虽然还可以更好)、设备系统素质与调试水准等,以上因素加减乘除之后,才能得出建声设计施工方面的真正分数。
很想知道燕老师对此空间的自评分数。假设燕老师是国内建声公认老大,相信会更能接受不同意见。大米老兄不妨转告一下,这个空间设计确有独到之处,同时也存在:既有过之,也有不及之处,某些优点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还有一些较重点设计项目,存在不同理念之间的优劣有待探讨。
我相信这个空间一定有值得学习体会之处。如方便的话请留下联络方式私下交流一下,虽然还没准备出来惹事,但忍不住被抛砖引玉了,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