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烧友搭配 › 查看主题

499772

查看

1366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ikushi

1129#
发表于 2016-10-20 15:36: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kushi 于 2016-10-27 16:11 编辑

Kaiser Kawero C3的诱惑及其他

一、序
     近两个月没有更新自己的专栏了。倒不是因为没东西写,而是想写的东西实在有太多,索性就选择了沉默。有道是“沉默是金”嘛。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为了诗与远方,7月底去了几天地球村比熊猫还珍贵的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越南芽庄。原以为同志加兄弟嘛,肯定亲切无比,温暖无限,感动连连。。。。。。
     9月中旬,与朋友飞了一趟老牌资本主义的英国。原担心会否遇见鸦片战争的遗恨夹着东西方文明差距下与生俱来的大不列颠之傲慢。。。。。。。
然而,旅途所见所闻以及对文明的重新定义几乎颠覆了整座象牙塔!(此类游记等有机会再写吧)“以为”也好,“担心”也罢,抑或这些只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人们或虚妄或自卑的种种自我幻想而已吧!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还是这句话实诚。

    言归正传,该谈谈我们的音响了。
    褪去了暑热后深秋的南方,又将进入聆听音乐的蜜月期了。


     第一篇:姗姗来迟的Kaiser Kawero C3

         而经过了大半年的等待,Kaiser Kawero C3终于姗姗来迟。
     Kaiser Kawero C3荣登过《音响技术》2016年6月号封面。那期杂志里有详尽的试听专题报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本栏左下方的文档翻阅一下。
     喇叭代理商声望音响、老友庄兄告诉我,Kaiser Kawero C3与之前我听过的Kaiser Kawero C2至少有以下的几点不同:
     1、Raal的2.5寸铝带高音线圈改用Kondo银线绕制,声音质感更加高贵细腻;24K镀金面板不仅为了美观,更具调音作用。
     2、为了更加准确的调整高音摆放位置和角度,增加了一块带刻度的底板(当然调声不仅仅靠数据,更靠你的耳朵和感觉)。
     3、C3在保留C2版本固有底座的同时,定做专用底座。这对底座用6mm厚的不锈钢板和25mm厚的坦克木(Tankwood)夹制而成,三个角位分别再覆盖一块25mm的坦克木。底部装有三只大型的金属圆脚。重量超过11公斤!

     从实际的听感分析,对于导气孔朝下的喇叭,这个底座确实进一步提升了低频的分析力、延伸度,从而凸现了C3的整体声音重播魅力。
     事实上好声以及口碑斐然绝非偶然的。所谓十年磨一剑,这对被比作“劳斯莱斯”的Kaiser Kawero C3“小喇叭”由外及里凝聚了太多工程师对声音美学的智慧结晶!
    (本人懒散,习惯用手机拍摄PS后上图,各位看官请凑合着瞧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这箱子的木纹确实漂亮  发表于 2016-11-26 09:23
这个喇叭占地喜人,深感羡慕。  发表于 2016-10-20 17:32
ecm
箱子好漂亮,有意思为什么是在中低音段设计了被动辐射单元?  发表于 2016-10-20 16:59

使用道具 TOP

1130#
发表于 2016-10-24 17:35: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kushi 于 2016-10-27 16:12 编辑

二、如果对音乐失去感觉,那就太可怕了。
    ----标题引用自俄罗斯当今伟大的指挥家捷杰耶夫。

    与Kawero Classic相处将近一年,我对Kawero的整体声音特点和个性的掌握可谓入木三分。与我的系统中Kondo器材搭配,Kaiser Kawero呈现出浓郁宽松细腻流畅的个性。2.5寸的Raal铝带高频飘逸而具凝聚感,7寸的AT中音饱满通透而不凸出,更难得的是10寸AT低音不仅量感足而且延伸良好。整体带一抹淡淡的感性,与我之前听过的其他德系声音有蛮大的区别。这种声音美学与喇叭的外形设计完全吻合。
    2016年在慕尼黑等各大音展闪亮登场的双K组合(Kondo搭配Kaiser)也正是我与代理老友聊天时提出的建议。也难怪有朋友打趣道,问是不是我家的系统被搬去慕尼黑了! 据代理跟我说(后来在相关的杂志商业有类似的报道)今年的慕尼黑音展,这个双K组合现场反应强烈,不仅人头涌涌,而且很多听众都是从头到尾的仔细聆听,曲终还情不自禁的报以热烈的掌声!


     从结果来看,双K组合可谓是优势互补的经典搭配。Kawero Classic能较为全面的反映出Kondo器材所特有的那种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音乐性和抑扬顿挫富于灵动的跃动感。
     这个系统真实自然、宽松润泽,富于音乐性。尤其适合于古典音乐的重播。

     一切始于为了追求理想的音乐重播。

    记得2015年11月Kaiser Kawero Classic到家初次开声,发现Tidal与Kaiser虽然同属于德系喇叭,但两者无论是所用单元以及调声理念实在是相去甚远,唯一相同的是箱体的精工细作以及严谨选用当今市面上最顶级的分音器元件。
    内心经过一番争斗,我还是决定将Tidal Agoria出让给朋友,专心面对Kawero Classic。
    尽管强大的Kondo Ginga黑胶系统和Metronome Kalista数码音源,一开声已让KaweroClassic展现出令人惊喜的高素质声音,但系统调整进展远非想象般那么理想。
    我一直是银线的拥趸。因此,Kawero的调声自然也从银线开始。其中包括Kharma旗舰EE、Crystal绝对梦幻、Siltech双皇冠、Kondo新款旗舰等等。
但过多的使用银线声音会反映出银线的特点:色温容易相对的偏高,声音也相对较紧。在播放女高音等某类软件时,铝带高音甚至偶尔会发出轻而可闻的金属声。
    回忆起来那确实是一段较为难熬的时光!
    在此期间赶来聆听的远近新老朋友中,有较为相熟的朋友就委婉的建议我尝试一些较为中性的好铜线(其中就有法国Absolue Creations 旗舰TIM Reference系列)。
    其实一套系统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是平衡度。不管主流或非主流,缺乏平衡性的系统,特色和个性难以实现各类软件的完整重播。而系统一旦具备了良好的平衡性,线材调整绝对能起到锦上添花事半功倍的功用。
   
    时光在忙碌的折腾中匆匆流逝。当窗外传来阵阵知了声,系统终于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尽管我选择的线材基本上还都是那些银线,但银线确实有银线的风格。
    令人玩味是,几乎所有来听过Kaiser Kawero Classic的新老朋友,其中不乏资深的老耳朵,毫无例外的会惊叹眼前这对“小巧玲珑”的家伙居然如此神奇的效果,将充满密度和生命力的声音塞满我这间四十多平米的听音室的每一个角落!
    当然,啧啧称颂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知悉这对小家伙的价格时,同样会显示出惊奇的表情。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笑着告诉他们:Kawero C3其实就适合两种人群。一种是烧历悠久、阅喇叭无数、真正爱乐的老耳朵;另一种就是有深厚音乐底蕴兼具鉴赏嫩能力的高级初烧。因为这两类人有足够的定力且对声音有自己的主见。
    事实上,一只高1210mm、宽330mm、深490、重量竟然超过100公斤的喇叭,你还会嫌她小么?!看来事物总是相对的!
    Kaiser Kawero Classic,无论在听音室的整体外观,还是与我系统中的其他器材搭配出来的声音效果,毫无疑问更加符合此刻的自己。

    在我,会毫不犹豫的基于以下的理由为Kaiser Kawero点赞:
    1)Kawero作为Kaiser品牌的旗舰自面市以来,她的外形设计始终如一。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2)后背比前面更有看头的喇叭世上有多少?这恰恰反映出德国人对于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哲学和执着追求。
    3)不随波逐流,我行我素。这点尤得我欢心。Kaiser本业就是从事大型木制室内环境音效处理设计和制作的专业厂家,服务的对象包括音乐厅、录音
       室和会堂等。对于这么一家具有悠久历史专业厂家来说,制作一对高大上的音箱绝对是易如反掌的事情!Kaiser的“小巧玲珑”的独特设计正好证
       明了她的高超之处。尽管与“高大上”的主流审美意识,相去甚远。

    引用一个老耳朵反复强调的话,Kawero更适合欣赏古典音乐。作为用家的我绝对赞同的。

    周而复始的日子,在忙完日常的事务后,折腾音响,聆听音乐和阅读几乎占据了生活的全部。如此这般中,Kaiser Kawero Classic的升级版Kaiser Kawero C3姗姗来迟。

    有了与Kawero Classic相处积累的经验,调整Kaiser Kawero C3自然轻松愉快的很多。
    听人劝,吃饱饭。趁着Kawero C3新到,准备着手试听不同的线材。
    于是想起那位老友几次跟我提及尝试不同线材的建议,尤其是提到的法国的Abusolue Creations(我们简称为“法国线”),好家伙,这又是一个非主流的宝贝!
    而对于这个法国线,早在很多年前我已经是试听过的。记得当时还在听Kharma大肥婆音箱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本专栏之前的文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AT单元确实具有温暖、宽松,而且富有感染力的特点,虽然他的失真度、瞬态等指标没有Accuton陶瓷好,但就是好听,适合长时间聆听音乐。  发表于 2016-10-25 17:21

使用道具 TOP

sbl

1131#
发表于 2016-10-25 02:41:41 | 只看该作者
抢…

点评

谢谢关注。其实您不用抢,尽管来搬就是。。。  发表于 2016-11-28 12:24

使用道具 TOP

1132#
发表于 2016-10-25 18:26: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kushi 于 2016-10-27 16:14 编辑

三、Absolue Creations Tim Reference与Dmitri Shostakovich

       之一:喜新恋旧
    传说,快感就是在于被满足的那个瞬间,而欢愉是被堆积的快感。幸福嘛,就是在你需要的时候能彻底的满足你。
    话说法国线换了新的代理(尚贤音响)。近水楼台先得月,代理听闻了我的需求时答应优惠提供Absolue Creations Tim Reference旗舰系列的信号线、喇叭线。朋友多就是有好处的。
    从法国线开始调声Kaiser Kawero C3,完全是出于对上文提到的建议我试听的那位老耳朵的信任和尊重。
    声音完全是一种抽象的东西,音乐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存在。因此,体验所得到的经验对于玩音响和听音乐尤为重要!三人行,必有我师。
    我选用的Absolue Creations线材除了旗舰Tim Reference的1.5米RCA信号线和3米的Y插喇叭线外,代理还提供了新系列电源线Fontainebeleau(枫丹白露)和Versailles(凡尔赛)供我比对试听。
    法国线加入了现有的银线阵营,在限量版的Metronome Kalista组合和Kondo Ginga组合上反复试听比对,最终选定以下的搭配:




    1、数码Metronome Kalista组合:
    Kalista转盘的电源线:Kondo Avocado DR,追求声音的活生感和质感优秀的中高频。
    转盘连接解码的数码线:Kharma EEXS-1a,卡玛特有的凝聚、飘逸和音色。
    Nausicca解码的电源线:Absolue Creations Fontainebeleau(法国线新系列枫丹白露)或Versailles(凡尔赛),具分析力的宽松和厚润,兼顾低频的细节和延伸。
    解码到前级:Absolue Creations Tim Reference,与一直沿用的Crystal Abusolute Dream前后顺序对调的结果是,更为宽松和润泽,进一步缩短了与Kondo Ginga的距离,令聆听CD也更为赏心悦目。我备有相当数量的同版次CD和LP,供平时调声和待有朋友来蹭听时播放。因此,来回切换着聆听时,他们很多时候已经很难立即分辨出两者的区别。特别是在播放个别录音优良的头版CD时,甚至会出现CD更受欢迎的趣事。

    2、黑胶Kondo Ginga组合:
    Kondo Ginga唱盘(配Kondo V-12唱臂,GoldenfingerStatment11唱头)电源线:Kondo Avocado DR,同样为求风格一致的搭配,金手指唱头以动态强横出名,但在搭配得当时,它除了动态和控制力,同样可以发掘出细腻而优美的潜质的。
    唱臂线Kondo LS41,KondoSFz升压牛(跟LPz信号线),
    唱放Kondo M7 Phono电源线:Crystal Abusolute Dream1.5米,绝对梦幻线材除了声音凝聚密度流畅都能与顶级的铜线看齐,更为难得的是声音的完成度明显高过很多同级的产品,因此,往往会让你感觉到听多了更多的细节!没错,好听是因为首先你听到了完整的声音!
    唱放到前级的信号线:1.5米RCA Kondo LS41,新款的LS41比起旧款的LPz更为润泽和宽松,色温有所降低。
    前级Kondo M1000mk2电源线:Crystal Abusolute Dream1.5米,这条电源线我较为钟爱的原因是它能更有利于全面发挥器材的潜力。
    备注:用M1000mk2内置唱放时,可省略外置M7唱放以及信号线。内置MM唱放与M7外置独立唱放,各自具有明显的特色。前者较为温和如一名谦谦君子,后者如丰衣足食后的窈窕淑女。如此一来,我便有机会匹配不同风格的唱头,聆听个类型的音乐。
    前级到后级的信号线: Crystal Abusolute Dream1.5米RCA,这条线的特色如同同厂的电源线一样,除了乐感出色,它能确确实实让你听长一些尾音,令到声音更加完整!
    喇叭线:Absolue Creations Tim Reference3米。这对新线开声处女听已经与被换下的Kondo DR SPS2.7展现出很大的不同。我在跟推荐我试听的老耳朵交流时归纳:换上法国线的声音重播变得更加大众化了。大众化,并非通俗化。
    对于器(线)材,任何万能全能的期待都无疑是空想社会主义。正确而合理的搭配是通向成功的基础。
    Absolue Creations Tim Reference,无论从电源线,还是信号线到喇叭线,很明显厂方重视声音的底盘,即中低音,尤其是低音部分。也恰恰因此才会有饱满的中频和优异的高频延伸!这让我想起了一句经典名句:有钱难买靓低音!作为声音基础的底盘的重要性和困难度可见一斑。
    尽管新线需要耐心的煲炼,但从这些时间不断提升的听感舒适度判断,这组线材与之前的银线组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令系统展现出更加主流的声音特色:宽松自然,流畅润泽,平衡度良好。
    各种类型的音(源)乐,我都会听、爱听。因此,我要求的系统也必须与主人一样是一个杂家,能完美重播不同类型的音(源)乐。同样,我对不断尝试新器(线)材将持续保持着积极而进取的心态。

    有真实性和音乐性兼备的系统陪伴,可以随意与你喜欢的大师、乐团相处相随。
    有音乐的日子,比诗和远方更为幸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33#
发表于 2016-10-27 16:21: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kushi 于 2016-10-28 09:33 编辑

之二:人性的音响
      ----听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第五交响曲》

    每年10月,在邻城这个被成为东方拉斯维加斯的澳门,作为文化节的组成部分政府会举办一个国际音乐节。而按照惯例,同城的三五好友会选择其中的一场大家共同感兴趣的演出。2016年,我们选择了10月23日的《交响传奇》。就这么一场国际顶级水准的音乐飨宴,折扣后只用了相当于400元人民币的价格便可端坐第十排正中央的皇帝位!有朋友感叹同类演出,若换成北上广的话,票价起码要翻3到4倍!由此可见澳门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补助性投入的巨大力度!

    本场《交响传奇》是由瓦莱里-捷杰耶夫指挥他的子弟兵马林斯基剧院乐团演出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专场,包括《A大调节日序曲》、《F小调第一交响曲》和《D小调第五交响曲》。
    肖斯塔科维奇作的作品对于六零后的一群人似乎更易产生一种无可名状的亲近感。也许是基于跋涉了类似的体制和制度下的人生旅途吧,因此也更能切身领悟作为音乐家的肖氏用独特风格的音乐语言所描绘的二十世纪上半叶发生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事件,以及身处事件中的他之心路历程写照。
    很多时候,音乐可跨越国界和民族,让人类的心灵产生由衷的共鸣。
    在肖氏十五首交响曲中,第五和第十是我的至爱,据说也最为西方社会熟悉、推崇。其实在追求人性,表现人性,歌颂人性这一永恒主题上,从来就不分东西方和你我他的。若硬要用文字枯燥的表述,第五所表现的是作者个人的人性,而第十期望描述的则是人类的情感与热情。对于作者,也许这是一种升华。
    有关《D小调第五交响曲》,1937年31岁身处困境的肖氏写出的这部传世的“谢罪之作”,被通俗的拟定为具有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式的作品,但我更愿意相信,在肖氏的灵魂深处,他是竭力的用音乐语言在一个人性丧失的疯狂年代,努力追求对人性的设定!

    为此,我翻阅了移民到美国的作家、肖氏的朋友伏尔科夫在作曲家逝世后出版的自传录《证言》,其中谈到了当时真实的创作意图:“这(种欢乐)是被逼的。正如在《鲍里斯•戈杜诺夫》中受威吓的情形。它好像有人在用一根棍子,一边敲着你一边说,“你的责任就是要喜乐,你的责任就是要喜乐。”于是,纵然你尝试突围,但在变幻莫测的形势下,你只好随波逐流,口中喃喃的对自己说:“你的责任就是要喜乐,你的责任就是要喜乐。”
    书中的肖斯塔科维奇自喻为“颠僧”,称一生活在随时被消失的恐惧之中。
    有了这段阅读的经历,每次聆听不同版本的《D小调第五交响曲》,也就更能深刻的体会到作品中充满戏剧性、尖锐的弦乐跨度主题,与管乐忽而从乐队深处浮现出的一段段清丽的歌咏般旋律,以及跃然而出的那份孤独分裂的古怪形象,从而完整而玄妙的勾勒出一幅作者本人的自画像:一半在充满猜忌和恐惧的无情现实里漠然地戴上有色眼镜屏息静气逆来顺受;另一半却在抽象音响中肆意地质问、嘲讽、痛快淋漓地爆发出源自灵魂深处的呐喊。
    一个人没有人性固然可憎可怜;而当一个人所处的社会被泯灭了人性,那将是何等的可怕可咒!
    尽管我们无法预言将来,但是我们正活在当下并见证着过去。历史就是昨天的现实,而环顾今天,我们会嗟叹历史总是那么的相似。
    尽管我无法得知1937年11月21日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首演时,这些身历其境的同时代艺术家们的心境和感受,但我对八十年后的今天,一个出生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活跃于当今俄罗斯联邦音乐界的当代指挥大师瓦莱里-捷杰耶夫指挥马林斯基剧院乐团的演出充满了期待!





    为此,我还将过去的这个周末完整的奉献给了肖斯塔科维奇。翻箱倒柜的找出几张自己喜欢的四个版本,昏天黑地的听了个遍。作为垫底,更作为唤起。


    10月23日晚八点的澳门文化中心剧院,几乎是座无虚席。除了每次都能遇到的那些老面孔,新面孔中有很多年轻人,有些甚至来自内地在澳门工作或就读大学的年轻人。

    与每一场音乐会相同,不仅仅乐手们需要热身,连乐队整体也需要与场地的磨合,因此上半场的曲目很多时候都是预热状态。如果说今晚的《A大调节日序曲》开场白,无可避免的带有俄罗斯民族刚性的一面,如同让人猛灌了一大杯浓烈的伏特加,那么十分钟后的《F小调第一交响曲》,当独奏巴松管与独奏小号的对话刚一开启,端坐在皇帝位的我明显觉得乐队已经逐渐进入了状态。再定睛细看眼前的这位指挥沙皇,更是一副神态自若的样子:左手手指像蝴蝶翅膀一样微微颤动,间或抬起手来拨开挡住极具表现力的那双令人妒忌的大眼睛的稀疏灰发。今晚他的右手还是捏着一根比筷子还短的小棒。
眼前这位中等个儿络腮胡子对我并不陌生。但我仍对下半场的《D小调第五交响曲》充满了期待。
    中场休息回到座位等待下半场开演时,从后台传来各组乐器的阵阵排练声更是撩拨了我的勃勃兴致。
    下半场乐队成员不变,只是第一小提琴与上半场的第二小提琴手对调。我不太明白其中的原由,直到第三乐章的开演。第三乐章是最缓板-升f小调-4/4拍,这是作品的感情和悲剧的“中心”,马林斯基剧院乐团弦乐乐手们演绎出绵密纯净的音色,凄美悠长的旋律营造出的一个表面静谧而内在充满张力的意境一下子扎入了我的内心。
    乐章首先由提琴陈述第一主题,引出像巴赫赋格的主题又像俄罗斯古老的旋律的歌调的动机。接着在竖琴拨奏伴奏下,长笛清冽的奏出压抑的b小调。回转联动后,细分的小提琴组演奏持续颤弓,分别与双簧管、单簧管、长笛奏出的下行旋律展开精彩的对话。这一幅幅画面是一场由视觉到听觉的极致享受,深深的铭刻在了我的脑海,以致差点影响到即将到来的第四乐章高潮。
    这是最考指挥和乐团功力的乐章,我为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还原细节和微动态的音响效果点赞。当然,更要为致力于发展文化产业便民利民的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点赞!

    我一直认为能完整重播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的音响一定是一套合格的好系统。不过,今天还想再续上一句:这套系统还要能播好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


                                                              ----全文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34#
发表于 2016-10-28 09:58:48 | 只看该作者
有音乐日子,比诗和远方更为幸福。总结得真好!

点评

最近多读了几本书,有点附庸风雅了。。。  发表于 2016-11-28 12:25

使用道具 TOP

1135#
发表于 2016-10-28 12:23:39 | 只看该作者
问一下郁大侠,Kawero Classic 升级c3值吗?是明显的提升还是小打小闹,价格提升百分之多少,相对于价格来说,如果是第一次入手这个喇叭,c3还是c2更值得拥有?(当然买家不是那种完全不在乎钱的人)谢谢

点评

已在站内短信,谢谢关注。  发表于 2016-11-28 12:25
C2与C3价格相差近10万,但如果你喜欢C3的外形设计(金面板高音和脚架),而且预算足够,我当然推荐这款C3,提升在2成以上。欢迎你能来实际聆听。不怕买贵,只怕买错!时间折腾不起啊。回复迟了,见谅..  发表于 2016-11-2 11:59

使用道具 TOP

1136#
发表于 2016-11-7 12:05:57 | 只看该作者
   
    深秋的Adagio

    刚刚过去的周日,远道而来的mm33兄整整陪了我一天。这是事隔两年后的再会。
    mm33兄因工作关系会参加我所在的城市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性航展,因此忙里偷闲就挤出了我俩相聚的时刻。平日里,各自忙碌联系并不多,在微信盛行的当今,虽在朋友组织的同一个群里,不过绝大部分时间我俩也都是忠实的充当了潜水员角色。然而,隔着南北几千公里,内心里时时感受到对方的存在和关注,偶尔也会在所发的朋友圈帖子里点个赞。逢年过节更必要互致问候一番。如此这般的关系,姑且就称之为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吧。
    与爱乐近痴的mm33兄相聚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乐事。为此,我甚至会提前几天便开始整理一下心情,清理一下思绪,顺便准备一下当天要听的唱片。
    在我认识的众多发烧友中,他是一名彻头彻尾的音乐发烧友。说起各家唱片公司的历史以及相关的名人逸事如数家珍,令我受益匪浅。尽管他小我数岁,但我仍尊其为兄长般的存在,皆因为师不拘年龄的。
    早上10点,他脚蹬平底布鞋如约而至,眼前的他比两年前要略显清瘦。无需寒暄,他便一屁股端坐在皇帝位上全神贯注的听将起来,这阵势不由得令我联想起每每面对满桌海鲜时自己的那份垂涎相了。
    记得两年前,我还在听德国TidalAgoria和日本Kondo GakuonII后级,数码音源是英国Chord Red ReferenceII,模拟唱盘是德国TW AcousticRaven AC3与AS Axiom唱臂组合。七百多天后的这次见面,尽管他事先有在我发的朋友圈中了解过我目前的系统组成,但一瞧见实物的他仍然很是惊诧,更是期待(借用他后来的评语):如同艺术品的Kaiser Kawero C3、精致到极致的Kondo Ginga、可以放弃LP的Metronome Kalist。

    在他随手挑选的几张试听唱片中,就有RCA出品海费兹大师演奏的两张,一张是布鲁克的《苏格兰幻想曲》和维厄唐的《第五小提琴协奏曲》,由萨金特爵士指挥新伦敦交响乐团伴奏;另一张是西贝柳斯的《小提琴协奏曲》,由Walter Hendl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伴奏的。



    作为煲机和暖场,我们也听了几张不同类型的唱片,多数是两年前听过的,此举正是为了感受新系统的不同之处。





    捷克Supraphon出版的《FAMOUS VIOLIN COMPOSITIONS》韩黛儿(IDA HAENDEL)演奏的这张小品集仍然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和回忆。第一首奏鸣曲版的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听完,他评价无论是演绎,还是整体音效的还原,新系统更能撩动心弦,给人无限的遐想。
   
    说mm33兄爱乐近痴,从他选听的唱片便可见一斑。在众多的小提琴大师中,他很推崇海费兹,这与我不谋而合。

    最近我迷上了肖斯塔科维奇,一直在听他的交响曲等作品,尤其是他的第五和第十交响曲。mm33兄似有耳闻,所以他提出要一起感受一番。

    对于肖斯塔科维奇,mm33兄坦言听得不多,因为不喜欢他那份神经质的音乐语言,作品中独特的调性变化、主题分配、旋律推进等肖氏风格,既考验人的听觉神经,也考验着一套音响系统的综合素质。
    两个60后在一起从肖氏作品风格成因、社会背景以及与他的人格特征关联,侃到几乎同一时期的郭XX、老X等风靡一时的大文豪的处境和结局,竟然获得了深深的共鸣。在一切讲究政治至上人性丧失的独裁年代,肖氏用他独特的音乐语言巧妙的为后人留下了时代佐证的作品。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它完全跨越了国界、种族和意识形态,成为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在听完新晋指挥80后尼尔森(ANDRIS NELSONS)指挥波斯顿交响乐团的《第五交响曲》后,mm33兄似乎读懂了我当下为何爱听肖氏作品的原因:从肖氏的《第五交响曲》入世,再从系统重播下的肖氏作品中出世。

    而高潮依旧发生在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乐团的马勒《第二交响曲》的第四和第五乐章!我爱听马勒作品,就像他喜欢瓦格纳的乐剧。尤其是马勒的《第二交响曲(复活)》,先后所收的LP和CD版本超过十个。鉴于对作品的熟悉程度,每次都会拿出来调试系统。
    第五乐章男女声合唱克洛普施托克的圣诗《复活颂》最能牵动着我的听觉神经。女低音、女高音以及凯歌式的合唱在乐团和管风琴齐奏下形成的巨大高潮,激情四溢充满崇高的结尾。。。。。。音乐结束了,但我们的思绪仿佛仍挂在半空中,直到情不自禁的掌声响起。
    mm33兄说,他很久没有听马勒的《复活》,这是一次难忘的聆听。坐在皇帝位的他不断的说他看到了一幅幅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画面,这是马勒心目中的天国,也是我心中的音乐殿堂。
    mm33兄坦言,在很多的音响系统听马勒和肖氏的作品,需要不断的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去完整的重现作品本来的面目。而眼前的这套系统能让我们在完全放松的心境下聆听,同时任想象力自由驰骋。



    经历了两次高潮后,我选了一张DG1984年版的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Albinoni:Adagio 、Pachelbel:Canon》,这是一张我非常喜欢的唱片。尤其是第一首托马索·阿尔比诺尼《为弦乐和管风琴创作的G小调柔板》,更是衍生出改变成各种乐器的不同版本,也是烧友们拿来测试系统的必备品。低沉的管风琴与弦乐的对位,上行和下行旋律的演进,听得我俩思绪倒错,仿佛置身于时光隧道中。。。。。。。
    作曲家中很少有像托马索·齐奥凡尼·阿尔比诺尼那样,仅以一首曲子《G小调柔板 》而闻名于世,甚至于被称为“阿尔比诺尼柔板”。更重要的是这一片段并非他所原作!作者是米兰的音乐学者雷莫·贾佐托(Remo Giazotto),他在二战期间,刚刚完成了阿尔比诺尼的传记和作品目录,1945年在德累斯顿图书馆发现了一个手稿片断,怀疑是阿尔比诺尼的作品,觉得非常好听,就用这个旋律写了一段曲子。这首传世名曲本应称作“贾佐托柔板”,但至今人们仍习惯地称之为“阿尔比诺尼柔板”。可谓世事难料!
    由此联想起一句经典的流行语:其实,别人尊重你,是因为别人很优秀。自古如此。

    爱乐者在一起,总是有说不完的爱乐话儿,道不尽的人生感悟。如此这般的在数码与模拟的来回折腾,一直到傍晚六点半,他因另有工作任务匆匆话别。

    他事后小结说这套系统简直是一次文化的提升。对于他的缪赞,我只当作在不断折腾途中的一种鞭策和鼓励。

    发烧音响最大的乐趣莫在于,可以按照你自己的喜好搭建一个重播系统,体现你自己的风格,生活也因此而多姿多彩。这便是菅野先生给发烧友起的一个雅名---唱片演奏家的精髓所在。
   
    何谓文化?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原来自己孜孜追求的人生座右铭已潜移默化的蔓延到音响系统里了。呵呵。

    mm33兄:感谢你带给我一个愉悦的周日。从握别的一刻起,我已经开始期待两年后的相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郁兄、李兄都是国内喜欢音乐音响的朋友们倍加尊崇的一等一的高手,一南一北,地位堪比当年胆机界的南曾北关。两位老兄的小聚,读上去竟如目睹嘉年华般,令人热血沸腾。  发表于 2016-11-7 15:20

使用道具 TOP

1137#
发表于 2016-11-24 18:09:53 | 只看该作者
   
    鱼与熊掌

    很多人认识Mr.Peter Qvortrup始于Audio Note。
    这个身高超过1.8米络腮胡子英国小老头,若评他为当今音响领域叱诧风云人物,估计没多少人会有异议。
    有关他的故事,我同样是从使用AudioNote器材开始关注的。只不过,我喜欢用的是由日本音响界名人近藤公康先生和他1976年创办的Audio Note,非常认同他对音响重播音乐的极致境界之追求。那个时候的Mr.Peter Qvortrup也是近藤先生的超级粉丝,后来竟然成为其品牌推广的一名要员。。。
    如此算来,近藤公康先生应算是AudioNote UK的鼻祖。
    如果将这两个品牌的继承、交织、纠缠和恩怨。。。。。。。拍成电视剧,估计不会少于20集,且一定出彩!但这显然不是我的工作。
    作为凡人,虽则也难免爱屋及乌,但我明白,世间的恩怨情仇自古以来绝非表面所显露的那么简单可诉。
    有趣的是,虽然经过那么多年,两个Audio Note品牌旗下的产品,无论从名字还是外形,仍旧是如此的相近,一副藕断丝连的样子,雷同得几乎令很多初识者难以辩分!由此足见关系之错综:剪不断理还乱。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西方两个品牌的粉丝阵营从来都是壁垒分明,毫不含糊的。其情形倒有点像朋友们常说的喜欢马勒的人不听瓦格纳;而爱听瓦格纳的人也不喜欢马勒。
    而我有时候仍会固执的认为:难道不可以既喜马勒,又爱瓦格纳呢?!

    日前接到同城朋友的邀约参加一个聚会,便有了第一次与Mr.PeterQvortrup和追随他25年的总设计师等朋友零距离的接触。
    聚会由一个大烧兼收藏家F先生发起。F先生早年曾经是Kondo Audio Note的总代理,后来与Audio Note UK也交往颇深。虽然他庞大的主业与音响无关,但自制音响器材却是他的一项业余爱好。他会用收藏的全球最顶级的ALEAcoustic的单元、Audio Note UK的银电阻、油浸电容等制作心目中理想的号角喇叭。试制中的2a3、300B、211等功放,据说是用了AudioNote Kondo的线路设计、Audio Note UK的原材料。这是一种为了实现超级理想的DIY精神,也是业余生活的一种极致追求吧。

    他的作品有一年在某音展中展示过一次,记得某本杂志的主编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介绍过的。
    这是我几年后与F先生的重聚。
    眼前的一幕让我想起来高中老师说过的那句话:人活着,总是要有些追求的。发烧友将此语录精彩的演绎为“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第二天上午,F先生陪着Mr.Peter Qvortrup等人如约来到寒舍。
    我目前的系统是清一色的Kondo Audio NoteJapan,因此被圈内朋友们戏称为Kondo党主席。从Ginga(银河)唱盘与IO-M唱头,从M7Phono与SFz升压牛到M1000mk2和Kagura旗舰功放,与Audio Note UK无半毛子的关系,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之间作为烧友的交流。

    不过,对于Mr.Peter Qvortrup和他的同事,我猜想这会不会是一次绝无仅有的Kondo粉丝走访呢?我甚至琢磨着这应该是他们最近距离最系统地聆听Kondo器材的一次有趣体验吧。

    传闻Mr.PeterQvortrup是一位超级古典音乐爱好者。他们说其收藏的黑胶唱片如果轮流听一遍,估计都需要子孙好几代才能完成任务!这让我想起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交谈中,他对各类曲目以及版本的熟稔,以及对指挥家们不同风格的评论,也足以佐证他爱乐的程度。令我意外惊奇的是他对卡拉扬的评价,认为听他的唱片是在浪费生命。呵呵,原来大众情人的卡大师仇人也不少的。我虽不完全赞同其观点,但也倾向于认为卡拉扬的确实被过分的神化或美化,对于全面认识古典音乐,或者系统理解现代指挥家都不是一件可喜的事儿。
    我爱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他说他最爱的是马勒弟子瓦尔特指挥纽约爱乐的版本。于是,我用MetronomeKalist限量版播放了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的马二,同时用KondoGinga播放了瓦尔特的马二第一乐章,进行了仔细的比对试听。


    他对眼前的Ginga这套超级无敌黑胶系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不过,他认为AudioNote最新上市的超级CD系统重播比我的Metronome系统好声。我读到过有关这套没有升频、只能播放CD的超级数码重播系统的文章,音响有时候不是只靠数据,关键还是靠人的双耳和烧友的口碑。好听的声音才能成为动听的音乐。我坦率的告诉他,我对这套超级昂贵的CD系统充满了期待,当然也希望有同场比对试听的机会。
   
    我们还随手选播了几张不同类型曲目的唱片:






    在寒舍,我们可以毫无拘束的交流,像多年不见的朋友一般。
    音乐是催化剂,音响是通往友谊的桥梁。

    他的总设计师则不断的向我透露设计中的超级后级:

    这是一款完全脱离了AudioNote传统形象的设计。是呀,在与时俱进的当下,传统保守如英国人都在思索如何与时代共同进步。

    Mr.PeterQvortrup泰然惬意的坐躺在我的皇帝位,他的拍档则同样悠然自得的躺在背后的大沙发上轻松愉快的享受重播音乐的样子。

    我回想起F先生对Mr.PeterQvortrup的评价:一个名副其实的Trader(商人)!完全同意!


    临走前,他向我索要了名片,说要跟我讨论有关黑胶唱片。我对这一提议充满了期待!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一个品牌的成功必然有它独特的经营之道。
    兼听则明,弃听则喑。
    鱼与熊掌,对于智者,完全可以兼得的!

    而对于用来重播音乐的音响,我的观点仍然是:
    从来只有流派之分,不应有标准之争。

    下次再聚,答案便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郁老师,F先生听音室后墙及侧墙用的是什么材料?(一块块的)  发表于 2016-11-25 23:09
羡慕嫉妒中…  发表于 2016-11-24 19:53

使用道具 TOP

1138#
发表于 2016-11-24 21:15:30 | 只看该作者
郁府惊现这个杀手不太冷

点评

他不是杀手,是纯粹的商人,当然也是一名超级烧友。  发表于 2016-11-28 12:19

使用道具 TOP

512

1139#
发表于 2016-11-25 09:51:06 | 只看该作者
老郁这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姿态,越来越高大尚了,这个得顶!

点评

兄台太过抬举了。纯粹折腾而已。  发表于 2016-11-28 12:20

使用道具 TOP

1140#
发表于 2016-11-25 20:00:16 | 只看该作者
有这么好的条件,老郁不做Kondo和Audio Notede 代理真是太可惜了

不过Audio Note的旗舰音源从外观上看绝对没文豪那么高大上!

点评

你这是想给我挖坑呀! 各花入各眼,才会百花齐放。  发表于 2016-11-28 12:22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16 07:29, Processed in 0.041282 second(s), 26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